劉士林:生態美學與詩性智慧的現代復活(7)

這裏特別要加以強調的一點是,這種異化性質不是理性智慧自身可以解決的。如當今環保主義者所理解的那種生態觀念,它本質上只是一種「理性的狡黠」,因為如果他們不被迫這樣做,就不可能再繼續生存下去。而出於任何功利目的而采取的環保措施,與作為人自身精神再生產的審美尺度仍然是相當遙遠的。

真正生態意義上的審美尺度,只能到詩性智慧中去尋覓。借用《周易》裏的話,我把它稱為「曲成萬物」的方式。這是一種讓事物自身成就自身的方式,其本體內涵即「曲」主體以成萬物。這裏面包涵著一種深刻的思想。一方面,人是一個有意識的存在物,它的一切生命活動無不帶有它自身的目的,所以只要人活動,就總要把「理性尺度」運用到對象身上,想方設法地達到主體的目的。

另一方面,由於人是惟一可以利用其他物種尺度來建造的生命,所以其他種類能否以自身的尺度存在,就完全取決於主體的態度。這是一種無論如何也無法被取消的類本質,所以海德格爾把人的存在稱為「基礎本體論」。這裏依然存在著一個深刻的悖論:既然人實現自身意圖的權利不可能受到其他物種的限制,甚至還可以巧妙地利用萬物的尺度滿足自身的需要,又怎麽可能指望人類按照美的規律來生產呢?即:如何在必然的改造世界過程中,既把自身的意圖加給包括自身在內的萬物,又把它們生產為它們按照其內在尺度應該成為的樣子。

在理性智慧的語境中,這種審美建造方式根本上就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麽,盡管現代自然環境早已敲響了末日警鐘,而人們依然不可能停止各種自殺性掠奪的根源。因此,這種生態生產在理論淵源上只能追溯到詩性智慧中。這正是古人所謂「曲成萬物」的秘密所在。從中國詩性智慧的角度,如老子講的「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六十七章),人由於它的「第一尺度」(即主體性),本是可以為天下先的,但為了能夠「成器」(即天下萬物),為了能夠永遠保持人這一優先地位(即「成器長」),就必須限制它的第一尺度,而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反復講「德畜」,「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五十一章),都是強調這種自我克制的倫理學,它要求主體自覺放棄其第一尺度,即「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章)。再如莊子講的「齊物論」,如何才能拉平人與物之間的現實差異,讓兩者以平等方式居於世界之中呢?在莊子看來,即「吾喪我」,這個「我」不是指某個具體的人,而是人作為一個種類所具有的那個優越的第一尺度。

如《大宗師》所謂:「今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莫邪』,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必以為不祥之人。」就審美建造方式的現代意義而言,海德格爾的一些見解尤其發人深省,他說:「我們對於行動的本質還深思熟慮的遠不夠堅決。人們只知道行動是一種作用在起作用。人們是按照其功利去評價其現實性。但行動的本質是完成。完成就是:把一種東西展開出它的本質的豐富內容來,把它的本質的豐富內容帶出來,producere(完成)。」[4](P87)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