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中國古代海運事業的形成(中)

木帆船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航海事業進入了起步時期,也標誌著中國的航海活動擺脫了盲目和被動的消極狀態,已經進入了明確、主動的自覺狀態。之後,風帆的出現改變了原始航海的動力,從最早的漂流動力和人工動力演變為自然風力,風帆作為古代航海活動中最主要的船舶驅動裝置,對於中國古代海運事業十分重要。

(2)航海知識與技術的積累與進步

隨著夏、商、西周時期的航海事業的發展,航海知識與航海技術也有所積累和發展,同時開始有相關的古代文字記載。在海上導航方面,相關技術在這一時期有所進步,出現了多種導航定位方式。在夏、商、西周時期的航海當中,以陸地為目標從而進行定位和定向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在當時還出現了早期的地圖,根據《尚書·洛浩》中記載,周公在為洛陽城選址時,曾將所繪地圖獻給成王;在《周禮》中還曾提及由大司徒掌管「天下土地之圖」。

在天文定向技術方面,商朝先民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太陽在白天運行時的相對方位來確定大概時辰。在白天的航行中,可以通過太陽方位來定向導航,在夜晚航行中,可以通過觀測恒星(如北斗星)進行海上定向導航。

在計時知識領域,一方面在夏朝就已經出現了「天干記日法」,以十天為一旬;在商朝時期,人們把「天干記日法」與「十二地支」相結合,便形成了「六十干支記日法」。另一方面,在西周時期,就有了「挈壺氏挈壺……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的記載,證明「水漏計時器」在那時已經被發明出來了。

在航海氣象方面也有了初步發展。根據《殷墟卜辭》中的記載以及相關的研究,表明當時殷人的氣象知識比較豐富。對於風的了解,他們懂得判斷風向,並懂得用旗子來判斷風的等級;對於天氣的了解,能夠對不同的天氣情況進行多種劃分。這些氣象知識對當時航海而言都是有極大益處的。

在船隻操縱技術上,殷人已經了解了水流對航行的作用,並且在船隻驅動技術方面,殷人發明了劃槳、撐篙、牽引等方法,輔助風力對船隻進行驅動。

由此可以看出,在夏、商、西周時期,中國古代航海事業顯然己經進入了「開創階段」。無論是在船的制造,還是早期航海知識與技術的發現和積累上,都為此後古代海運事業的形成與發展做了充分的準備。

海運的形成時期

在西周時期的尾聲,奴隸制度由興盛轉為衰落,已呈崩毀之勢,並逐漸進入了一個混亂且充滿紛爭的年代,即春秋戰國時期。但是在這個紛爭時期,社會生產力在各國「耕戰」的大方針之下依舊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鐵器開始大規模地取代青銅器進入生產生活之中,極大地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同時,生產關係產生了大變革,從夏商周的奴隸制關係,漸漸發展成為了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要經營模式的封建地主和佃農之間的生產關係。也就是在這個社會大背景之下,中國古代的經濟狀況和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發展,因此促進了中國古代海運事業基本形成。

(1)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的航海活動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國消滅了由萊夷族、東夷族等組成的萊國,齊桓公占據了山東半島東部,成為東方霸主並繼承了萊國的航海事業,成為能夠直接掌控環山東半島和渤海海域的海上強國。因此,齊國也被稱為「海王之國」。在這一時期,齊國已經完全掌控了山東半島沿海的航行權。

吳國素有「不能一日而廢舟楫之用」(春秋大事表)之說,可見其航海事業已經深入其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由於戰爭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海上軍事力量也說明了吳國航海事業的發達。吳國所在地區是今長江下遊以及沿海地區,定都於吳(今江蘇省蘇州市吳縣),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江南海上強國。

越國與吳國相同,自古便習於航海,素來有「文身斷髮」之習俗。東漢人應劭曾說:「常在水中,故斷其髮,文其身,以像龍子,故不見傷害」。越王勾踐曾說:「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處,以船為車,以揖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這體現出越國造船業的發達以及航海術的高超。中國發展觀察 2016年3月22日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