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中國古代海運事業的形成(上)

海上絲綢之路逐漸發展與繁榮和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處於一種幾乎同步的狀態。中國古代在全球一直扮演著重要的大國角色,中國海運大體經歷了在蒙昧中起步到古代海運事業的形成,在不斷徘徊中得以快速發展,在繁榮昌盛之後逐步衰落。

海運的蒙昧時期

根據相關的遠古神話和出土文物探析,舊石器時代晚期很可能是中國航海活動的萌芽期,中國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遺址中發現了很多海洋生物骨骼和貝殼,證明當時的人們曾和海洋有所接觸。

同時古籍《物原》中有載:「燧人氏以拋(葫蘆)濟水,伏羲氏始乘俘(筏)」,再次證明距今約1萬多年之前中國原始祖先就已經初步探索過海洋,當時所使用的工具可能是用植物蔓莖所綁固的樹幹或竹子,從而進行短距離的漂浮。到了新石器時代,中國的祖先通過長期勞動得到的經驗和生產創造技術的改進,制作出了中國最早的船舶暨獨木舟,從而開啟了古代早期的海上航行。

(1)原始海上航行工具的產生與應用

根據古代記載和人們推測,原始的浮水器具有葫蘆、皮囊類、樹幹或葦草堆等。雖然這類工具不能被歸類為水上航行工具或者是海上航行工具,但卻為人類航海工具的發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經歷了簡易的浮水器具時代,原始人類發現樹幹或竹竿能夠在水上漂浮,在不斷地實驗後,由最開始的一根樹幹或竹竿演繹成為數量較多的樹幹或竹竿捆綁在一起,最終發明了「浮筏」,最初的水上航行工具便因此而誕生了。作為人類航海史上的第一次偉大壯舉,浮筏這類劃撐工具的出現使得人類更好地在水上活動,能對更遠的水域進行更廣和更長時間的探索活動。

經歷了長時間的改進和曠日持久的辛苦勞作,人類終於迎來了「變乘浮以造舟楫」的時代,造出了最初的小船——獨木舟。無論這「載體」是不是很簡易,但是能為早期人類提供海上運輸、作業的工具,它們也開啟了中國古代海運史的「蒙昧時期」。

(2)原始社會的海運「蒙昧時期」及濱海文化

在人類探索海洋之初,是對一片完全未知的區域進行開發,由於生產力低下、航海器具簡陋,所以人類只能在沿岸或者鄰近島嶼的地方進行短途航海活動。同時,由於航行技能和相關知識匱乏,在那時簡易的航海中,航海人員的航行是不會讓視野離開陸地的。在中國一些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中發現了很多近海生物殘骸的化石,證明了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同時也側面反映了當時的航行距離和航海技術。

關於對黃海和日本海的遠古航行探索,根據朝鮮半島南端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的考古發現可以證明,中國在這片海域的探索航行約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而對渤海海峽的遠古探索航行,是在距今大約5000年前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居民相互之間通過航海進行了文化上的交流。從東部沿海地區來看,當時跨區域性的航海活動不斷進行,跨地區的文化交流伴隨著航海活動進入了相互影響的階段。這就是中國海運「蒙昧時期」的區域性或超區域性的原始航海活動。

海運的起步時期

在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770年,華夏大陸進入了夏、商、西周時代。豐富的勞動力使得生產力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各行各業蒸蒸日上,整體經濟也趨向繁榮,而這也導致了奴隸制國家的形成,中國古代航海事業也在奴隸制的基礎上起步。

(1)航海工具的巨大飛躍

在中國進入奴隸制之後,相較於氏族社會,社會生產力極大提升,出現了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同時,由於操作對象的複雜程度與技術條件的不同又進行了更加細微的分工,而且相互之間能夠達到較大規模的協作。手工業的大力發展為中國早期水上運載工具的演變奠定了物質和技術的基礎,使得「蒙昧時期」的獨木舟、浮筏進化成為木帆船。中國發展觀察 2016年3月22日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