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MH 370 班機在8.3.2014意外墜海,
機上239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葬身南印度洋
乘客中有154位中國人,38位馬來西亞搭客
12位機組人員; 其他包括印尼、澳大利亞、美國人
由於這是史上從沒見過的迷離失踪
然後發現是神秘墜海的飛行事件
由24個國家組成的尋索、拯救行動
出動了飛機與船艦+最尖端科學儀器與工藝
經過三個星期都沒法子找到飛機遺骸
進展無法取得具體結果
由於事發後網上廣泛流傳有關這次墜機涉及馬來西亞政爭
中國罹難者家屬與媒體一開始就相信這種說法
認為所有的搜救行動都只是“不透明”、“敷衍”的表面功夫
(雖然中國本身也出動了21顆衛星與船艦、飛機等協助
根據CCTV報導,中國也是這次搜救行動最大的主導力量)
他們一直向馬來西亞施壓 “要真相”
包括通過一些發言人幾乎天天
要馬來西亞政府“透明處理”,“加大力度”
最後演變成中國人基於“馬來西亞不人道”、“沒人性”,“草芥人民”
而全面向馬來西亞吐槽
(不堪入耳的話,也就不適合在講理性與普世人文價值的國際社會說了)
一些掌握話語權的人士
(如“不代表本台立場”的電視評論人、資深媒體人)
更是煽風點火
(而他們的新聞來源、評論觀點
打明是二手來自某個馬來西亞網路媒體
所以面對災難時,媒體應該扮演疏導、
安慰罹難者家屬的責任,
全部不在他們的專業認知中)
雖然中方已經澄清不會以軍事行動對付馬來西亞
但無限敵視、杯葛馬來西亞的怒潮已經氾濫
在真相為出來前,馬來西亞整個國家已經被定罪
不分青紅皂白的,我們的衣領被扯破
口水吐在我們的臉臉龐上
還有點感覺的馬來西亞人則委屈的在數
從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八年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建立新中國,在在要錢財要人員
馬來西亞那一次少捐獻?少犧牲?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還有馬來西亞(當年叫馬來亞)人呢!
大躍進、文革期間鬧飢荒,是誰從海外運糧食、送銀兩?
改革開放初期要資金,是誰不確定能否賺錢也一頭撞進去?
每一次的天災,最大的海外捐款是誰給的?
我說,我們也無需憤憤不平
除非馬來西亞本身真的做錯了
要不它只是一時的誤會
等到真相大白了,我們和中國人還是好朋友
馬來西亞人國難當前
朋友,你罵我咒我,我無悔無恨
只請您憤憤不平時
珍惜一下我們有過的情誼
Tags:
Comment
安祈爾 《我的好兄弟》 歌詞
在你輝煌得時刻
讓我為你唱首歌
我的好兄弟
心裏的苦你對我說
前方大路一起走
哪怕是河也一起過
苦點累點又能算什麽
在你需要我的時候
我來陪你一起度過
我的好兄弟
心裏有苦你對我說
人生難得起起落落
還是要堅強的生活
哭過笑過至少你還有我
朋友的情誼呀比天還高比地還遼闊
那些歲月我們一定會記得
朋友的情誼呀我們今生最大的難得
像一杯酒像 像一首老歌
馬航事件:謠言、陰謀論為何滿天飛?
盡管在3月24日,馬來西亞政府宣布飛機墜毀於南印度洋,乘客無生還可能,但對於中國來說,MH370航班正變得越來越神秘。這個國家的人還在研究:誰隱瞞了信息?誰又“導演”了這場災難?模糊中藏著各種可能性,會讓人有失控感,而急於尋找確定感的人們,會不加甄別的接受信息。所以,各種大事爆發後,謠言、陰謀論會必然盛行,因為它們給了陰謀論信奉者一種虛假的控制感。
模糊中藏著各種可能性,會讓人有失控感,而急於尋找確定感的人們,會不加甄別的接受信息。所以,各種大事爆發後,謠言、陰謀論會必然盛行,因為它們給了陰謀論信奉者一種虛假的控制感。
從航班失聯第一天起,謠言、陰謀論就充斥每一個細胞
事實上,在馬航MH370航班被宣布失聯的第一天開始,各種謠言和陰謀論就盛行起來了。從最初各種“平安降落”的謠言,到“降落無人島”的傳言,在遲遲沒有消息的時候,謠言和陰謀論的矛頭有指向了這時候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打開搜索引擎,輸入“馬航、美國”這樣的關鍵字,就會看到如下消息:“沒覺得麼,馬航就是一個陰謀,操盤者很可能就是山姆大叔。”“馬航失聯是美國的陰謀?”“馬航MH370事件是美國徹頭徹尾的陰謀!”“馬航事件是一盤很大的棋!”
持陰謀論的人並不少,傾向強權政治的觀點也很盛行。一條微博說,事故背後隱藏著大國博弈,“我懷疑這是個陷阱,讓中國展示先進技術,以便了解中國的軍事實力”。許多人認為,中國已展示太多。更重要的是,這種過度擔心自我表露的動機,讓中國比其他國家矜持——與世界分享技術信息。
謠言、陰謀論在坊間是如何普及的?
這些謠言和陰謀論的傳播路徑顯然並不只依賴於互聯網的線上傳播,在線下中國的熟人社會中,口口相傳的覆蓋面即使並不廣泛,但是威力恐怕還要大一些。因為在很多網絡群體以外,不少中國人的認知所產生的邏輯推理——認知結構恰恰更適合這種謠言所傳播的土壤。遇事就差敵情,歸於敵人耍陰謀搞破壞的思維在中國坊間十分流行,連一半的家庭婦女也會無師自通。
而這一群體主要以中老年人居多,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數十年來的生活經驗使得他們完全在潛意識的邏輯裏接受了“美國是霸道反動而腐朽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頭子”這一套意識形態式的語言。同時,這一群體的信息獲取能力又十分有限,多數還是依靠傳統的信息渠道,報紙、廣播、電視甚至是口口相傳,自然形成了一種狹窄簡單並且是單向的定式思維,而且具有無可懷疑的“政治正確”。同時,這一群體的社交圈子相對固定且熟悉,相互的信任度也比較高,基本可以實現從“一點——多點”的傳播模式。
持陰謀論的人並不少,傾向強權政治的觀點也很盛行。
而這,恰恰符合了很多人的心理認知
說中老年人迷信謠言和陰謀論的人多,這主要是集中在線下,在互聯網線上,信奉甚至迷信陰謀論的年輕人同樣不在少數。這些年輕人表面上與中老年人不同,他們願意接受新鮮事物,也願意與世界更多的接觸。但是,由於中國人既定的思維模式和語境,以及從小到大根深蒂固的教育影響,撥開表面的繁華還是同樣的底色。就像崔健所說的:只要毛澤東的照片還掛在天安門城樓上,我們都還是一代人。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願意相信馬航MH370航班這一事件中的謠言和陰謀論還有特定的“時代性”因素。一是從小被教育的對科技的極端化認識,認為“科技即等於現代化”,而美國的科技力量足夠強大,所以它可以為所欲為;第二個因素則是2008年以後被激發出來的民族主義“自豪”,“美國正在走下坡路,負債累累,而我們中國財大氣粗,再也不怕美國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自信將年青一代也自行捆綁在中國的舊軌上。
這是似是而非的認知像煙花一樣發散開來,在於世界接軌了三十多年後,中國人表面上與世界打成了一片,並且融入的也越來越深,但底色並未改變,一遇事,內心的潛在意識就被激發了出來。
在心理學上,這是不折不扣的被迫害妄想
即使已經有了馬來西亞政府官方發布的消息,但事實上,馬航事件至今並沒有一個完全確定的答案,這讓很多人不安,於是就依靠陰謀論來尋找確定感。而為什麼又簡單的將原因推給一個強大的主體?因為,將這個世界上各種災難,確定的和不確定的,都推給這個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主體,是一個簡便的歸因。但是,這種歸因,不折不扣是一種被迫害妄想。
你如何知覺外部世界?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將此分成四個等級。最好的等級,是你信任外部世界,並因此可以向外部世界傾註你的熱情;次好的,是你將外部世界過度理想化;次差的,是將外部世界知覺為一個苛刻的存在,它會滿足你的一些需求,但很苛刻,你稍有差池,它便會懲罰你;最差的,是你將外部世界知覺為被一個無所不能的迫害者所掌控。
最差的這個等級,即被迫害。被迫害妄想,是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的經典癥狀,患有此癥狀的人,會覺得他在被某個無所不能的人構建的一個加害系統所監視所迫害,自己的一切不幸和意外都是他和這個系統幹的。
嚴重的陰謀論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被迫害妄想。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有聯系,它們共同都有一個強大的負責者,譬如美國;第二,這個強大的負責者與各種力量構建了一個簡直無所不能的體系;第三,任何敢和它對抗的力量,都是了不起的,所以,持有這個論調的人,會很容易將各種不相關的事件聯系在一起。
陰謀論的參與者並不僅限於社會邊緣人士,那些繪聲繪色的敘述表明其作者具有神智健全的頭腦和強大的敘事能力。
(收藏自2014.03.26 總第704期 《鳳凰觀點》 上)
為什麼足夠理性的人都會去相信謠言和陰謀論?
謠言和陰謀論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它固然有中國的特殊現實,但即使是在全世界,它們受追捧的程度也並不低。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1965年出版的《美國政治中的偏執》中寫道,陰謀論是這個國家中最受歡迎的消遣,在涉及某些好惹是生非的外國人時尤其如此。美國人總是暗自猜疑別人要對自己不利——這個“別人”可能是共濟會會員、天主教徒,也可能是共產主義者。但近年來,每次有悲劇性事件發生時,網絡上關於“假旗”(false flag)攻擊和“危機演員”(crisis actors)的傳聞都會鋪天蓋地——不是單純地提出某個說法,而是就事實是否存在著迥異的另一個版本而展開辯論。
根據該領域內最新的科學研究,更令人驚訝的是,陰謀論的參與者並不僅限於社會邊緣人士。那些繪聲繪色的敘述表明其作者具有神智健全的頭腦和強大的敘事能力,甚至某些最荒誕的陰謀論也可能建立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都加劇了陰謀論的危害性。根據費爾裏·狄金生大學201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有63%的美國登記選民至少相信一個政治陰謀論。
雖然心理學家無法確知我們的頭腦究竟如何運作,但他們已通過調查和實驗室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與陰謀論信仰密切相關的特質。2010年,斯瓦米與共同作者在科學期刊《心理學家》上對該研究進行了綜述。他們發現,陰謀論的信徒更可能是對整個世界尤其是在政治層面持憤世嫉俗態度的人。此外,陰謀論在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中比較有市場。人們似乎是將陰謀論當做了一種應對不確定性和無力感的方式。
自我挖掘“真相”可以帶來滿足和心理安慰
達特茅斯學院的科學家保羅·惠倫表示,當一個人被無力感和不確定性主宰的時候,腦中一個名為杏仁核的區域就開始活躍。杏仁核基本上無法獨立發揮作用,相反,它會發動其他腦區進入過度分析狀態——反復評估信息,企圖建立一段連貫易懂的情節,從而理順剛剛發生了些什麼,仍然存在哪些威脅,以及現在應該做些什麼。
這也就是互聯網上常用的一個詞語“腦補”,這種自我挖掘“真相”可以帶來心理上的安慰,即使這類“研究”並非無懈可擊,也不會影響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美好感覺。其實是,這是持陰謀論的人在下一盤想象中的棋。真實的世界充滿偶然和意外,而頭腦的世界,則很容易走向因果論,且將各種因素輕易聯系在一起。
孔飛力在《叫魂》中寫到:“叫魂大恐慌向中國社會的觀察者們凸現了一個特別令人難過的現象,社會上到處表現出以冤冤相報為形式的敵意”。
而個人理性一旦陷入群體,謠言和陰謀論就獲得更大的市場
謠言和陰謀論本身的精美,以至讓人愛不釋手並且或出於炫耀或出於慷慨的與他人分享,這固然是謠言和陰謀論得到大範圍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為糟糕的是,一個人一旦陷入群體之中,他的行為舉止觀點想法仿佛立刻就經過了歪曲,與其自身的理性和利益幾乎沒有什麼聯系,其自身的各種素質諸如自由的意誌、對意見觀點警惕的反思乃至洞察力都隨之整個消失了。
就像莫斯科維奇在《群氓的時代》中所說的那樣:“事實上,人類群體的水準降到了其最差成員的層面。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參加集體行動並感到他們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說,群體中人的思想行為會接近那些最低水準的人的平均水平……地位最低的人的標準被用來判斷非常普通的事情。總之,在一個群體中,第一名會成為最後一名。”
沒有什麼可以佇立其間,以阻擋這種瘋狂
孔飛力在《叫魂》中寫到:“叫魂大恐慌向中國社會的觀察者們凸現了一個特別令人難過的現象,社會上到處表現出以冤冤相報為形式的敵意”。
在《叫魂》中,術士通過妖術作法獲得利益,而民眾則通過指認這種行為,控告他們的敵人是術士並使用妖術便可以借助國家機器的力量謀取私利。一個對權力始終渴求卻始終不可得的群體,突然有了這樣的機會,怎麼會不緊緊抓住這樣的機會,“攫取這種自由漂浮的社會權力”呢?這樣的機會成長於謠言的土壤之中,民眾又怎麼會不對散播謠言樂此不疲呢?
謠言和陰謀論傳播過程的可怕,在於盲目而難以控制於是顯得騷動而情緒高昂。在集體無意識的狂熱當中,群體被壓抑的欲望迫切需要釋放,這個時候如果恰好提供給他們可以實現自己對某些事物的渴望(比如權力)的工具,那麼距離災難或許也並不遙遠。
王小波在一篇雜文中寫到,一次他和哥哥去看一個朋友,那哥們正站在一張世界地圖面前,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想象自己在指揮著千軍萬馬,可以怎樣攻下美國等等。其實,做此論調的人,在妄想著如何控制世界。
結論:很多持陰謀論者,恰恰只是在滿足內心的好奇,扭曲了帶有社會傾向的信息。很多人的極端情緒正是被這些從未經證實的謠言和陰謀論所裹挾,而這又成為陰謀論者新的依據。這不過是一場嗜血的狂歡。(收藏自2014.03.26 總第704期 《鳳凰觀點》 下)
李昕:反思馬航事件報道中的中國輿論場
到目前為止,關於馬航MH370失聯事件的報道,包括網絡和社交媒體在內的中國媒體,與國際媒體相比,在堅持真實客觀理性的基本新聞原則方面,是存在差距的。對比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崛起,新聞媒體的成長、以及在現代性社會中扮演的職能角色,存在明顯滯後。
在過去近20天裏,不少對馬方及不同機構所披露信息的解讀,缺乏高度專業的、忠實其語境的翻譯為基礎,扭曲了本意,放大了來自多方面的未經證實的噪音,追求聳動性,迎合了情緒化傳播,對於馬方組織權威機構進行數據研判後的正常信息修正,簡單地地冠以“自相矛盾”或“刻意隱瞞”的評判,甚至在生死等關鍵問題上片面地引導、誤導公共輿論,沒能向公眾理性呈現最客觀真實的事態進展。
首先,媒體相對做得好的,是對於家屬的情感、情緒的報道。只要沒有違背家屬意願,非常充分,也完全合理。包含154個國人在內的239個生命,確實是我們共同關註的焦點,這種報道中所體現出的家屬的希望、絕望、企盼、悲慟、質疑、憤怒等情緒,不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能讓我們社會增強對於個體生命價值的珍視與關懷,同時這種報道與質疑,也對馬方及各方的工作產生必要的壓力、與監督,體現了媒體應有的環境監視與議程設置的職能。
第二,正因為如此,在對事關生命的事態進展進行評判時,一定要以專業性、責任感作為出發點與原則。反觀大約10天前,在中國媒體的急切卻片面的解讀引導下,有相當多甚至超過多數的國人,都相信飛機上的乘客很(更)有可能都還活著。但其實如果熟悉國際社會通行的話語方式及文化價值背景,便能如當時除了中國以外的絕大多數主流國際媒體和其受眾一樣,理解馬方只不過是不願意在太早的時候,輕易地否認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於審慎、負責,是基於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確性,更是出於對家屬、對生命的尊重。這種原本嚴謹的做法,卻被我們的媒體選擇性地將“生命可能尚存”的陳述聳動性地放大,並因為人們企盼乘客平安的美好願望和社交時代情緒化信息更易傳播的特點,形成了強大的輿論誤導,不僅扭曲了事態進展,也在最終悲劇被證實時,更深徹地傷害了被重燃起希望的家屬。如果說是誰給家屬造成這種希望,更多的是我們媒體的片面解讀、引導。
第三,關於對馬方信息披露前後矛盾的指責,在沒有任何證據為陰謀論做支撐的情況下,主流媒體必須以理性科學的態度,理解這樣一個復雜性事件中,很多信息的收集、甄別、對比、分析等,確實要進行不斷的、必要的自我修正,特別是非常不完整的衛星數據的分析研判,具有復雜的技術型挑戰,馬方出於及時披露信息的壓力,前期公布的信息被進一步的信息或後來的研判所否定,是可能的、合理的,存在著信息與初步結論的前後矛盾,才是正常的、非陰謀論的、自然的,但不能由此簡單地判斷是馬方在刻意隱瞞。
第四,對於24日晚馬方確認飛機在南印度洋墜海的時機、依據等的質疑,以及悲情性地呼籲抵制馬拉西亞(旅遊、經貿合作等)的輿論,主流網絡和傳統媒體,更多地在迎合民眾的情感宣泄甚至民粹民族主義情緒,理性冷靜的聲音甚微。在馬方的記者會及信息披露中反復說明,大量的衛星數據雖然很早已經獲取,但需要權威國際機構進行非常復雜的計算分析、數據對比、甚至構建新的模型,“將原本要用相當長甚至一年的計算,通過新的模型在一兩周內計算出來”,雖然還沒有找到飛機殘骸,但基於謹慎分析計算的結果,出於對家屬、公眾急切關註的理解,必須依據理性與常識,將終於得出的飛機墜海無人幸免的邏輯性結論,盡快公之於眾。
第五,對於一些更誇張的陰謀論,例如飛機被軍方擊落可能的揣測,主流媒體在與社交網絡的傳播競爭中,似乎在各說各話,沒有誰絕對地占據了輿論制高點。一方面,像鳳凰網這樣的主流網媒,通過其獨家視頻采訪、新聞客戶端、新聞評論等組合報道,指出了即使遭遇恐怖主義劫機,政府也有很多方式,包括派遣戰鬥機挾持、攔截、迫降等手段,而絕無可能在沒有立刻的重大威脅的情況下,輕易做出擊落載有兩百多生命的客機的指令。但另一方面,社交網絡上,越聳動的傳言、標題,反而借助人際傳播的情緒化傾向,至少在某些階段,得到了迅速廣泛的傳播。這是未來的傳播將持續面臨的挑戰。
第六,關於美國替馬政府掩蓋事實的揣測與傳言,同樣由於社交傳播的片面性特征,主流媒體沒能給予更有效的回擊,因為這樣的回擊,比起陰謀論,太不夠吸引眼球,而有些媒體也為了“流量”,而迎合放大類似的陰謀論。首先對於馬方,不能也不應排除其隱瞞信息的可能性與動機,但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就應該理性地判斷這種可能性相對較低。對於美國,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特別是近期俄國與西方由於烏克蘭局勢而出現嚴重分裂時,美國非常清楚,未來的全球戰略中,獲得並加強中國信任與支持的重要性,不會在這種事件上,冒著徹底失去中國的風險,去替馬方隱瞞、袒護。更何況,西方的政治體制,連非法竊聽反對黨的尼克松總統都會遭遇彈劾,沒有哪一個政客、總統、黨派,膽敢在這樣涉及239條生命的重大國際事件上,有足夠的利益動機、得失算計、道義支撐,去隱瞞真相。
媒體在馬航事件報道中所體現出來的情緒化與聳動性,也反映出本世紀以來中國社會日趨急功近利、理性價值缺失的整體情緒,在商業與利益的綁架、民粹與民族主義的裹挾等挑戰之外,社交傳播碎片化、快餐化、情緒化的特性,進一步影響著當代的傳播生態與公共輿論。 在社交網絡、人際傳播持續擴張的時代,傳播情緒化與聳動性的傾向,是媒體人、媒體組織、媒體平臺、以及我們廣大受眾,為捍衛文明社會中的理性價值,需要警惕的。
馬航事件遠未結束,我們關註著239個人的生命,也關註這樣的全球性事件中,中國媒體與中國社會自身的成長。
願逝者安息。
(收藏自2014-03-27 《鳳凰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