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三、媒體” 社交化” 與新圈地運動:平臺壟斷與地租霸權
2015年, 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強力驅動下, “ 兩微一端”…
Blog 呂新雨:新媒體時代的“未來考古” (7) 6 Promotions 喬治·奧威爾《1984》(100)第三部 第6節面罩挨到了他的臉上。鐵絲碰在他的面頰上。接著—— …
Blog 喬治·奧威爾《1984》(100)第三部 第6節 6 Promotions 石川啄木《事物的味道,我嚐得太早了》愛自己的歌(25)七三
父母和兒子,
懷著不同的心思,靜靜的對著,…
Blog 石川啄木《事物的味道,我嚐得太早了》愛自己的歌(25) 6 Promotions 彭兆榮“遺產旅遊”與“家園遺產”: 一種後現代的討論(5)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我們確立“家園遺產”的概念; 它是人類遺產原初紐帶(primo rdial tie) , 也是時下人們經常使用的“原生態”(primordial statement) 的根據。
雖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中,…
一
大船小船都走遠了……
你在等待誰?等待誰呢?…
Blog 王爾碑散文詩·給樂山大佛 6 Promotions 秦海鷹 譯·洛特雷阿蒙《詩選》第一支歌(11)一家人環繞著一盞臺燈:
“我的兒子,遞給我那把椅子上的剪刀。”
“母親,剪刀不在這兒。”…
Blog 秦海鷹 譯·洛特雷阿蒙《詩選》第一支歌(11) 7 Promotions 人體彩繪紫系列02“當代建構主義的話語分流表明,建構主義在從哲學向社會學的延伸中,逐漸舍棄了其在本體論和認識論層面上的意義。……當建構主義思想被引入技術的社會學研究之後,便只剩下了方法論上的意義,對於這一點,許多學者也已指出,即技術具有可選擇性和社會建構性,對技術發展應采取相對主義或曰對稱性的分析方法”…
Blog 吳致遠《後現代語境中的技術與技術哲學》(5) 7 Promotions 李佩甫《無邊無際的早晨》(6)國的偷竊行為給村里造成了空前的混亂。有一段時間,這家丟了東西懷疑那家,那家丟了東西又懷疑這家,你防我,我防你,打架罵街的事不斷湧現。有許多好鄉鄰莫名其妙地結下了冤仇。這冤仇一代代延續下來,直到今天還有見面不搭腔的。尤其是三奶奶,多年來一直不理四嬸,臨死時還囑咐家人:不讓四嬸為她戴孝!…
Blog 李佩甫《無邊無際的早晨》(6) 4 Promotions 喬治·奧威爾《1984》(91)我們這個世界里,所謂進步就是朝向越來越多痛苦的進步。 …
Blog 喬治·奧威爾《1984》(91) 4 Promotions 林燕妮《為我而生》認識不認識本來,曾經愛過某人,沒有不認的必要,雖然往事已成陳跡,也要有“我承認我愛過他”這句話,作為最完美的休止符。
不過,太多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別人現在的生活,為了令到天下太平,分明是愛過也是沒法子認的。…
Blog 林燕妮《為我而生》認識不認識 4 Promotions 皇泯散文詩《皇泯:還有一秒鐘,我就淹死在黃河裏>一九八五年冬,我獨自來到黃河邊,來到中國地圖上那個“几”字的最上方。
第一次踩到了黃河鬆軟的河床,我當然要留下一個光輝形象。…
Blog 皇泯散文詩《皇泯:還有一秒鐘,我就淹死在黃河裏> 4 Promotions 阿兰·波德顿《给工作一个讃》 の 火箭科學(7)火箭升空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啊——”。那便是最天真的驚嘆詞,未加粉飾、質樸無華。一時間,我們似乎都忘記了自身的存在,也忘記了接受過的教育、禮貌和想挖苦人的感覺,只是目送那優美如一根標槍似的火箭升入南方的太空。 …
Blog 阿兰·波德顿《给工作一个讃》 の 火箭科學(7) 5 Promotions 勒內·夏爾(René Char)內馮的青春公園籬墻內,蟋蟀
沈寂無聲只為更好
地棲息。…
詩人擅長寫景,寫景要使用比喻,所以詩人長於尋找比喻、創造比喻。但中國古代詩人詠月比喻卻多半平常。…
Blog 王鼎鈞《文學種籽》の 月亮像什麼 2 Promotions 張一靜·學中文 提升個人競爭力學中文 提升個人競爭力 全球興起一股中文熱,據估計到二零一零年,將有一億人以中文作為外語來學習。中文教師在美國社會越來越搶手,甚而提升了華裔保姆的身價。中文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Blog 張一靜·學中文 提升個人競爭力 9 Promotions 我覺得《辯論會》祇有在上作文課的時候,才顯出國文教員的瀟灑優閑。作文課的時間是兩小時,在這兩小時內,教師祇須在黑板上寫一個題目,就可以自由利用剩下的時間。這天下午,每一位教師都在上課,都在忙碌,楊先生卻袖了手在球場上散步,偌大的校院裏祇有他一個人,因為他在上作文課。…
Blog 我覺得《辯論會》 4 Promotions 余光中·自豪與自幸——我的國文啟蒙(下) Blog 余光中·自豪與自幸——我的國文啟蒙(下) 2 Promotions 陳明發博士: 《青工哲學》 前傳~~給青春命名家,給予人共同成長的接納與關懷。苦或樂,摔跤或站起,都給予我們很貼心的鼓舞,變成後來人生的配樂,甚或主題曲。可是,“青年成才之家”是怎樣誕生的?這問題剛好可能回答,青運為何給予好些朋友,久久不能忘記的“狂戀”滋味。…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