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常說自己是苦命地主。家裏給他留了塊地,他帶著幾位外勞,種了很多年蔬菜,卻沒賺到幾個錢。有一天,他看著自己一籮籮的收成搬上貨車,忽然想到,這些心血為何要讓大盤商送去批發菜市,賣給店家或菜販,兜兜轉轉最後才到消費者的菜籃?

他閱讀報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種事情叫“創新”,便打了個電話向老趙請教,農夫是否也能玩創新。老趙說:“我來給你拍照、錄影,上互聯網發消息,邀請那些開車經過你菜園的人,拐進來光顧你。可是,他們有何理由要到你的菜園來呢?”

老趙沈吟了一下說,這計劃就叫“我種菜,你收成”;賣的是“農家樂”。你的菜園不是有個大池塘嗎,順道讓大家釣釣魚蝦吧。不過,我得提醒你,你施肥打農藥,可不得違反規定,要保證你的顧客拔菜開心,吃菜安心!”

從買菜到野餐體驗

張叔接受了建議,逐漸開拓了自己的營銷通路。農夫兼菜販兼魚蝦場主,覺得自己像是個服務大眾的人了,便在幾棵果樹上綁了些秋千和網床,樹蔭下放了些粗木桌椅,方便大家休息、喝茶聊天。

他的侄女兒從外地念完書回來,躺在樹丫間的掛床上晃呀晃的,晃出一個點子:“大伯,我拿手燒菜煮飯,又愛說話交朋友。我來教大家現場DIY煮農家菜,有魚蝦有蔬果,動點腦筋,這野餐吃起來一定很有滋味!”老趙給他們這項活動取名“菜園廚房”,吸引了好些周末、假期到來尋樂的家庭。

附近一家小陶窯,看見張叔有固定的顧客,便建議和他合作,用他的菜園名字,燒一套特別設計的陶器。喜歡小勞作的家庭,可以買回去嘗試種種菜,要不當紀念品也挺有趣。

毗鄰的農家過來聊天,都說張叔會掙錢,問他秘訣在那裏。他說,也沒什麽啦,就“創新”兩個字。大家搖搖頭說,那有這麽簡單的事;萬字票都要四個號碼,你兩個字就發達了?

智慧資本四大基礎

其實,張叔本身也不知道,“創新”雖是兩個字,要成功,沒本錢可不行。偏偏,這資本卻是無形的。

這地方上的蔬果園主,當然都懂得耕地是資本;他們本身加上外勞的體力,也是資本。可是,靠這兩樣賺來的辛苦錢,並不能反映他們的努力。收成過剩或病菌侵襲的時節,更是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張叔的“農家樂”創新計劃,給他的勞作帶來高附加價值。這是他的智慧資本,吸引了眾多客人直接到他的園圃玩樂、消費。張叔很感激顧客、老趙、侄女和陶窯老板,可是,他沒聽說過“智慧資本”,所以並不知道,這些人其實都為他的成功轉型,墊出了各種資本。

首先是老趙和侄女的“人力資本”。他們雖說也是拿酬勞的,可是,因為他們對本身的互聯網與“菜園廚房”工作,充滿想像與熱情,所以帶來難於金錢計算的“創意資本”。透過網路操作與現場的活動設計,更發揮了“結構資本”的效益。

陶窯的特色陶器,從泥胚抓捏出來的創意,也讓張叔享有了智慧產權,因為其設計掛的他家品牌。這樣的事會發生,是因為陶窯和菜園座落在同一個地區,提供了互相信賴的“社會資本”。

是這些無形資產,組成了張叔的智慧資本。而其他農家卻因為沒想過改變,提高耕地與作物價值所需的本錢,自然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

智慧無形但有價

創新、智慧,雖然摸不著、看不見,在管理學、經濟學上,其價值卻早已確定。瑞典一家成立於1855年的保險與金融公司Skandia,在1980年就已經發現,傳統的會計方式,只對現金、應收帳目等財務資產,以及土地、廠房等實質資產有興致,完全無法反映一家企業的真正資產。

畢竟,員工的才幹、洞見、經驗、市場關系、工作意願與靈活流程等等能耐,都是無形而又難於數字化的事物。

最早提出智慧資本概念的Skandia 副總裁Leif Edvinson ,曾做過一個很貼切的比喻,傳統會計可以確定,公司停車場所停放的汽車價格;可是,卻無法確定車主會開車上那兒去。

深諳智慧資產價值的投資家,在收購別的企業時,倒能看透數字的表象,深入考量其無形潛質,而願意付出遠超過其帳面記錄的代價。從傳統公司的三五倍,到電腦軟件公司的五十、一百倍,也面不改色。

賴伊夫先生對智慧資本專業所做的貢獻,為他贏得無數榮譽。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英國BBC1998年度的金頭腦(Brain of the Year)冠軍大獎得主;亞軍是比爾蓋茨和保羅麥卡尼!他離開Skandia之後,還成為全球頭一位智慧產權知識經濟學教授,在瑞典隆德大學授徒。


更多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Views: 8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30, 2011 at 5:29pm

       人很矛盾是不是?我們以前對媒體很抗拒,覺得自己想知道的東西,為何要由報章、刊物或廣播電臺、電視臺當家的來把關;為什麼由你決定我應該讀什麼、看什麼?網絡世界多可愛,我想看什麼就有什麼,多好?

       可是,今天,網絡上的內容,只能用兩個字形容:“多”、“亂”,我們的上網時間,大部分是化在搜索上,在搜索器上看見的東西,99.99%是你所不要的或用不着的,或且,從搜索器上找到的鏈接,去到好像你所要的網頁,有了A部分,又沒有C部分。看得不痛快。那時候,我們多希望有一個網站或一個人、一群人,能準確給予你所要的內容,解決手頭要做的事。

      他們為我們做好了過濾、整理的嘮叨事,把內容整理成馬上可以欣賞的格式;我們剩下的工作,就花在思考、分析,加上補充的聲音、影像、錄影、事實、意見、評估等更刺激腦袋的事,使我們的上網時間更有價值。

      然而,什麼內容才符合某個領域現階段的要求,更應該在網上推廣?這些事不是機械化的搜索器所能勝任的。它無法分辨什麼是智慧,什麼是垃圾。這需要有專人才可能辦到。

     上網可以是到超市逛逛那樣的活動,對許多關心珍惜時間,渴盼進修或解決心頭疑惑的人,它像是生病時到藥房去拿藥,總不成一排一排藥架去細讀一樣藥品一樣藥品背後的細小說明。我們直截了當去問醫生、藥劑師好了。

     所以,充分利用評論欄加強某篇內容,添加一些相關的聲音、錄像、圖象、深入的分析文字,是加深有關話題可讀性的好法子。讓有關內容更有故事。

Comment by CERI on July 27, 2011 at 7:18pm

木匠的女兒學設計,念完書回家幫爸爸很合情理。可是,和廣告規劃、動畫美術,木匠行業看來又老土得很,太辜負年輕的美眉。當老爸子創業了十余年,健康出了狀況,這位美眉回到了這家幾乎快要熄燈的傳統店,把她的設計才華發揮出來,救了一盤家庭生意。真是沒有黃昏行業黃昏老鋪,只有不愿意嘗試、不愿意動腦的番薯(對不起啦,得罪了番薯)。

馬來西亞也有許多兩代、三代相傳的老鋪、老字號,最珍貴的是這家企業的經驗與故事。爺爺、爸爸能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一盤家庭生意,應該也包括整理得好、說得動人的故事。企業會說故事,顧客才有故事說。來參考臺灣原木工房的案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