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專寫企業專題報告 - 富有故事體驗的專題創作

曾經有這樣一個朋友,他遠從沙勞越飛到蒲種來探望一個生病的朋友,我想想還算是順路,便載他一程,也一道去探望那個生病的朋友。
怎知到了他家,只見到一個年輕小夥子,頭髮全剃光了,頭上還包紮著紗布,臉上卻是癡癡的笑容。原來,他的腦部長了腫瘤,動了切除腫瘤的手術,傷了腦部,現在還在恢復期。看著他,連握一顆小皮球都有些障礙,也回憶不起朋友跟他是否認識,我才驚訝於人體的脆弱。
其實在世界上,有不少的成就非凡的人,晚年時都罹患了腦年癡呆症,例如美國前總統雷根,至晚年時罹患了老年癡呆症,最後陪在他身邊的人,只剩下他的太太。無奈雷根卻連自己的太太也回想不起來,只覺得這名婦女非常面熟,令人不勝唏噓。

一個人與社會的連結,無非是靠著記憶。他的好惡、討厭誰喜歡誰、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這些都得靠記憶來連結,如果遺失了記憶,那麼這個人與世界的聯繫,也得嘎然停止、斷了軌道。

今天一個社團組織,同樣也是如此的,更何況一個社團組織,若有規模、有歷史的,攝影商公會、茶葉商公會,動輒是六十、七十甚至上百的數字去計算,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一路走來有創社的原因、經營的故事、篳路藍縷風雨同路的艱辛,這些,都是一個社團的記憶,若沒有好好的保存、管理、經營,這些社團,很容易就會和現實社會脫節,一個沒有故事和歷史的社團組織,那麼他的宗旨、他的經營理念再談到於這個社團組織的社會責任、他曾經有過的作為,都將可能會因為與社會脫了連結,而被人遺忘、拋諸腦後。

而如何去將一個社團的歷史故事,廣而為之的推廣呢?這必須先談到「品牌」。

在一九四五年代,那是個物資貧乏的年代,戰爭才結束不久,工業才起步、建設才要開始,人們未必吃的好穿的好,僅僅只是求個三餐溫飽、能夠吃飽穿暖,就很足夠。在那樣的年代,不需要品牌,即便有品牌,談的是技術、談的是品質,A牌的鞋比較耐穿、能穿一年半,B牌的比較不耐穿、半年就得換一雙.....。

但是那樣的年代已經過去,現在,二零一零年,只講技術與品質的時代過去了。人們開始富足,同時也開始挑剔,不僅僅要穿得暖,還要穿得好看、有品味、要有自己的風格更要與眾不同,品牌的地位,舉足輕重。若是有個年輕人,要上街買條新褲子,如果是要表現自己輕鬆的、自由的形象,那麼這名年輕人可能會挑選一件levi's的牛仔褲,如果要穩重、成熟,那麼可能挑選一件西裝褲,更何況同樣是西裝褲,不同的廠牌所生產的西裝褲,其中又有其屬性的差異,亞曼尼的尊貴、BOSS的穩重、GUCCI的時尚......,企業開始打品牌戰,消費者也越來越挑剔。

社團也是如此,不同的社團,有不同的服務對象,零售商工商會有他的服務對象、攝影商公會有他的會員群眾,各自也有不同的立場,彼此要保衛自己的會員、爭取會員的福利。因為有著不同的,差異也因此而生,就好像不同企業底下,品牌的差異一般。這些差異,讓社會大眾得以知曉我們不同社團之間有何不同、有甚麼差異。

但是,很遺憾,如今我們正面臨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曾經有過這樣的統計,十七世紀人終其一生所汲取的資訊量,差不多就等於我們現代人,一個月所得到的資訊量。在二、三十年前,打開電視就僅僅只有兩、三個頻道,如今一開電視,數十數百的頻道陳列於閱聽人面前,資訊流驚人,很多事物是稍縱即逝的。我們已經從以往那個靜態的、緩慢的年代,來到現在這個快速的、動態的、爆炸的時代。一切都已大大的不同。如此一來,一個商會社團,要被人們所記憶並且留有印象的機率,就更是不容易了。

在這樣的一個世代之下,要怎麼樣使得自己的企業社團,不被人遺忘,甚至吸引住別人的目光,被牢牢烙印,更甚至擁有大批死忠的擁護者、粉絲團?成為現在企業社團的重要課題。

在幾年前的香港,曾經有一個紅極一時的偶像藝人,在日本開演唱會的時候,竟然不幸從舞台上跌下來過世了。隔日,竟然驚動了全亞洲的歌迷們,一批一批的歌迷,穿著黑衣黑褲、就差沒有披麻戴孝,搭著飛機前往香港「奔喪」。這群歌迷沒有領錢、沒有好處更沒有回報,義務性、自願性的來參與這場「奔喪大典」。

要說他們神經、瘋狂嗎?恐怕不能,這在他們的觀念中,必然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只是身為局外人的我們,看不慣罷了。綜觀幾十年下來的生活觀察和研究,我得到一個結論,不論男女老少、鰥寡孤獨還是達官顯要,所有的人做事情,都只因為一個原因:「意義」

是的,意義。就因為他們認為做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所以,他們去做,而且不求回報、無怨無悔。對他們來說,「我這樣做,才是我」。

以此做借鏡,新的品牌觀念,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人之常情的現象之上。不論是知名國際品牌、還是我們自己所屬的社團工會,運用專題創作的概念,訴說一個動人的、感性的故事,讓社會大眾聽見,而且感動了他的心、觸摸到他的靈魂,那麼這些被你所感動的社會大眾,就會認為支持這個團體,是有「意義」的事情。

那麼,如何能夠感動他的心、觸摸他的靈魂呢?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元素,叫做娛樂。就好像看電影一樣,電影散場,人們走出戲院,接著看的到的東西叫做「周邊商品」,人們為什麼願意掏錢買?因為這個電影感動了他、觸摸到他。其中娛樂是重要的元素。前些陣子,一場進軍印尼的招商研討會,來了六百多位有興趣的企業主,進場還沒入座,大夥還在簽到寒暄、交際談天之時,一陣悅耳又令人振奮的傳統敲擊樂曲傳來,抬頭一望,竟是一整隊的印尼傳統樂隊,現場演奏!那時所有的企業主都為之驚艷:怎麼會有如此特別又熱鬧的招商研討會?
回過神,進到場內,主持人話還沒開始,才要清嗓子潤喉嚨,另一對印尼傳統舞蹈的舞團緊接著粉墨登場,又是一場視覺、聽覺和文化的饗宴。整場研討會還沒開始,對印尼投資的分析還沒做,在場企業主無不被提起了對印尼進軍的大大興趣和信心。

這是文化的力量,軟力量。有這麼一位國際知名的趨勢分析學者這麼分析:一個國家,有三種力量,最底層的,叫做軍事力,上一層的,叫做經濟力,最高段的手段,叫做文化力。中華文化古有云,不戰之勝為上品。文化力就是這樣理念的實現。美國的電影、南韓的藝人、音樂、日本的動漫、電視劇,這些東西,哪個國家能抗拒?就算政府限制進口,能夠限制人民就是愛看、就是喜歡嗎?除非這個國家有著強烈的愛國排外情操,否則,很難。

公會社團也是如此,一個團體有他的歷史軌跡,這是他的文化。把文化訴諸娛樂的手法來展現,可以吸引很多的年輕人,活化整個組織,當你提起他們的興趣,讓新一代的年輕人願意花時間去看、去了解,「哇原來當初第一代的董事長是這樣經營的、碰到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經驗會因此傳承與累積,然後,最終將與世界、與社會接軌。

這也就是為什麼組織需要專題特寫。一是提高組織的文化軟力量,使人覺得親切、願意去接近與了解。二是經驗的傳承與累積。第三,是提升這個企業組織的「美感」。

提美感或許籠統,換個說法,美感是一個企業組織從內而外散發出的內涵。曾經到過台灣的一些單位參訪,其中特別注意到的是他們的茶水間。若要說個形容,那是美輪美奐,就像是街頭的starbucks一樣的咖啡廳。精美的裝潢和燈光,往裡面望去有三三兩兩的員工,就在裡面坐著喝咖啡、聊是非。這跟印象中的茶水間差了十萬八千里。問問怎麼回事,帶我參訪的官員說,這間茶水間,是為了放鬆員工的壓力,激發新的想像跟活力特別打造。這是企業的美感,並不是美在於茶水間的「裝潢」,而是美在於這間企業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輕鬆、自在的感覺,給予員工十足的舒適空間,讓員工放鬆壓力,激發出更多的的想像力跟創造力。

企業故事的專題製作,可以一次囊括這三個好處,並且將企業組織的組織理念給蘊含其中呈現出來,而非只是訴諸於口號。就如同小時候,總是會聽過長輩告訴我們的童話故事一樣,要我們小心陌生人,就編了一個小紅帽的故事,要我們誠實,又寫了一個小紅帽的故事,藉由故事,將理念傳達給我們。而非訴諸口號「好孩子不說謊」。

但是,好的企業故事專題要怎麼下手製作呢?

兩個面相,一個是執行面,也就是工具。包括文字、書本、刊物、照片、圖樣、設計、錄影、網頁、光碟......,另一個面向,是內容面。洋人談方法,通常是幾個用幾個w幾個h,華人談方法,我們談人事時地物。

人,也就是人物,就好像去年美國首任黑人總統歐巴馬當選時,全球各大小雜誌,無不依他量身打造一期甚至兩期的特刊,一個沒沒無聞的政治人物如何能夠一舉當選美國總統?人,常常是人們注意的焦點。

事,也就是事件、或是議題,或是某一種特殊的概念、想法。好像近幾年東盟加一成為話題、中台ECFA風靡一時,或是近年來綠經濟、宅經濟成為報導焦點,事,也是人們關注的主軸。

時,也就是時間,去年美國好萊塢災難劇片2012,炒的就是世界末日的時間點,想必2011年末,又會一有一波媒體狂熱潮,討論究竟會不會世界末日,就如同十幾年前,討論千禧年的到來一般。

地,地點,空間也。一整個區域的事件,也能做為故事的焦點,東盟加一的東盟範圍,前陣子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把焦點放在日本和歌山縣,使得這個小城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空間也是值得入手的好方向。

物,也就是物品。前些年巴生肉骨茶嘉年華,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磁碗公,成為國際媒體拍攝的焦點,是其中一例。而打造這個碗公,中間的曲折離起、花費了多少時間心血,主辦單位如何的找到願意承接的窯場,怎知這窯場的主人,竟是巴生人,義不容辭的接下了這份工作,打掉所有的舊窯來造新的窯,為了完成這個瓷碗,只因為想為故鄉巴生盡一份心力。後來這個窯又怎麼的吸引國際媒體來採訪報導。物品,是可以發揮的好焦點。

總結以上,只能說。故事沒有其衡量價值的標準,而且稍縱即逝,一不注意,企業故事就如同人的記憶一般,隨風而逝。但是,這絕對是值得經營的一個新領域,藉由企業說故事,可以提起社會大眾對你的興趣,凝聚支持你的追隨者,塑造企業無形的軟力量、將企業理念具體的闡述。

也就是說,故事,就是引領人們將理念具體實現的大門。

(本文改寫自陳明發博士2010年於隆雪商會演講課程)

Views: 57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