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綺珊‧文協講堂明星賽之樂事

9月16日,全馬,據說也是全世界,首屆文學經典演說比賽“文協講堂明星賽”圓滿落幕。我是其中一名參賽者,獲得入圍獎。我一直自以為說話欠玲瓏,能夠藉這個機會,站在觀眾面前,盡我所能,侃侃而談我最敬愛的魯迅先生所著之《阿Q正傳》,實是平生之樂事。

論文學是一樂,聞他人談文學亦是一樂。這項比賽共指定18本文學著作,有中國四大名著,有武俠小說,有莫言的《紅高粱》、錢鍾書的《圍城》、李永平的《吉陵春秋》等。其中多是怠於閱讀的我從未觸及的好書。

(Feature Photo:Window of the Great Wall by Josh Cheng



初賽的時候,68名參賽者選擇十餘本著作,我一邊觀賞,一邊第一次認識了《吉陵春秋》裡受壓迫的女人們,第一次認識了《紅高粱》裡餘占鰲的亦忠亦邪,也第一次聽到了原來《射雕英雄傳》裡靖蓉戀可以被看作瓊瑤的《一簾幽夢》。我聽得津津有味,而評審妙語如珠,使現場笑聲連連。

只可惜當比賽進入淘汰賽和精英賽階段,被選擇的著作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三國演義》、《紅樓夢》、《聊齋誌異》、《西遊記》和《阿Q正傳》。由於我期望聽到有人說《遲亮的早晨》、《四大名捕》、《圍城》、《游園驚夢》、《兒子的大玩偶》、《將軍族》,所以雖然比賽越來越激烈,但對於我個人而言,話題多元化的初賽始終最精彩。

我記得上李歐梵教授的《中國人文經典導讀》的時候很快樂,原因是李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徐瑋教授和張歷君教授對經典文本探討之深入,對我們展現了中國文化的複雜和多元性。這項比賽亦有此番樂趣在其中,我樂衷於對《阿Q正傳》逐字逐句地抽絲剝繭,從主角阿Q講到圍觀的人群,從魯迅對中國人的期望講到他極度痛惜同胞們的愚昧和懦弱,我三講《阿Q正傳》,實在過足了探討魯迅文學的癮。我也樂見其他參賽者對各自挑選的著作有其獨特的見解,例如劉俐惠談《西遊記》裡的沙悟淨實為可造之才,還有冠軍劉映彤為張飛平反其有勇無謀的刻板印象,她們都是在籍中學生,年紀輕輕就有這般見識,是難得的人才。不過,其實我更期待遇見文學研究員,聽他們引經據典,深入地談古論今,然而本次比賽的所有晉級者無一是文學方面的專才,初賽和淘汰賽地點兩次設在南方大學學院也不聞該校中文系學生乘地點之便踴躍參加,讓我引以為憾。

談文學、聞文學、論文學以後,最後一件樂事是結交志同道合的賽友洪其章和指導老師陳曉春。洪先生是年紀最大的參賽者,他本身是一名生意人,私下是一名詩歌朗誦的推動者。他一心融詩歌於演說,最後憑一曲《黛玉葬花》獲得潛能獎。有人評論說他應得季軍,因為只有他這樣的年齡深度,他對詩歌的研究心得,才能詮釋出紅樓夢高深的詩意境界。他吟唱的《葬花詞》讓我記憶尤深,教我們打開五官感受黛玉葬花的美,相較大多數著重於論述和講故事的參賽者,他的一番演說讓我發現其實演說也是可以這般詩情畫意。再說曉春老師,我基於沒有演說經驗而在初賽以後拜她為師,讓她以話劇的經驗教我更為靈活地呈現魯迅、阿Q、圍觀的人群、趙太爺等。她笑說這是她的一次好玩的新嘗試,原來一場比賽也可以把一個演說文學的人和一個話劇導師連接起來,此種緣份妙不可言。

文協講堂明星賽歷時不過月半,但我既長了一點見識、添了一點自信,又結交了朋友,間中樂趣無窮。我覺得這項比賽實在難得,如果能一年又一年地辦下去,就是國內文學愛好者的福分了。(收藏自 20.9.2014 星洲日報/今綺言曰‧作者:萬綺珊‧《星洲日報》記者)

Views: 21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青工哲學 on September 30, 2014 at 10:10pm

安煥然‧尋找文化明星

這星期,北上南下,連續擔任兩場全國性“知識選秀”評審,尋找“文化明星”。

9月18日《星洲日報》全國版的版面設計相當有意思。與“《好聲音3》對戰不敵余楓,陳永馨無緣總決賽”(第17版)的對稱版頁竟是:“文協講堂明星賽,15歲脫穎而出:劉映彤妙談張飛奪冠”。

兩則新聞都獲得全彩大篇幅報道。

雖言有別於歌唱選秀,首獎一萬令吉吸金魅力的“文協講堂明星賽”是要求參賽者在指定時間內介紹一本名著,從中切題提出個人看法或分析,並經由專業、媒體及觀眾評審評定,選出“講堂明星”。

很顯然也帶有“選秀”性質。

文協講堂明星賽從海選、淘汰賽到9月16日的決賽,寬中是大贏家,包辦前三名。冠軍劉映彤不因其年紀最小,而是在於她臨場發揮“完勝”。她說的是《三國演義》裡的“可憐人”張飛,要為張飛平反。10分鐘講演完畢,接受評審拷問:“如果說關羽是忠義,那請你用兩個字來形容張飛”。映彤從容自信地回答:“張飛他人`真實’”。全場如雷掌聲。

亞軍陳慧惠以《紅樓夢》王熙鳳為題,並把自己融入於“鳳姐”

這個強勢的“狠”角色,講出個性,做回自己。季軍陳靜琦是說故事高手,講《紅樓夢》美男子的曖昧關係,令人聽得入神。

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惟知識選秀不是一夜激情。講堂明星能否憑其清亮聲音,精煉語言,層次舖排,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地向大眾普及文化教育,散播中華智慧種子,這樣的明星效應,才有意義。建議校方或文化團體今後能提供她們更多“出台”的機會。

而在北馬檳城,我又匆匆北上擔任韓院主辦2014金帆圖書獎評審。這項圖書獎是為本地出版圖書而設的獎賽,分為文學類和非文學類兩組。先是經由網絡書評投選入圍10強,再由三位評審從中決選一個大獎和三個優秀獎。

整體而言,近年本地出版文學圖書,有兩個極端的反差。一是“朋友主義”和“紀念性質”。自資交由書商出版,或是獲得某文學出版基金贊助的結集出書,才有幸於不留遺憾(但好作品未得其緣出版,卻是遺珠處處)。

惟另一反差的對比,則是迎合大眾(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市場化。可能是網絡投選的關係,本屆文學類10強中,就有兩本“土產”的“青春小說”。講講同學之間的感情生活,講“他愛她,她愛他,他愛她,她愛他”。

青春小說固然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很多學生的閱讀經歷來說,也是不能抽離的“集體記憶”。但若只停留於這類型書籍的閱讀層次,美感和思維也是淺薄的。就不知哪一天會否仿寫從後腦勺拿出熱騰騰的烤香腸,還是頭上出現一碗豆花的橋段。

誠如評審之一的胡金倫講評時所說,圖書大獎的評定,關鍵在於藝術性與原創性,並以文字喚起在地認同。此次,陳政欣《文學的武吉》奪下金帆圖書文學類大獎。

這本書集歷史寫實、文學想像,在現實中有所本,在書中卻有其虛擬魔幻的文字書寫,述說一個城市的故事。至於非文學類大獎,則由嫁來大馬的台灣太太洪苑璐《媽媽的田野筆記》奪得。這是一本充滿創意,令人驚喜的圖書。圖文並茂、中英雙語。尤其在田野選材上,突破以往馬華中文書寫偏向華人文化、華人宗教的選材,舉凡印度人、華人、馬來人、泰國人或天主基督的文化場景,都涉足其田野筆記。台灣太太的視角,超脫本地“馬華”的包袱,看到了更多元的馬來西亞。

本屆的評審推薦獎則是蕭依釗編《走過日據―121倖存者的泣血記憶》。並不是這本書有多厚重,但本書的撰寫,動員星洲日報駐全國各地採訪主任和記者,對“走過日據”的121位倖存者做了文字流暢易讀的口述歷史記述,帶有社會教育和歷史紀實的意義,特此推薦。但以上大獎書籍,其閱讀市場似乎都很小眾,甚至不易購買。要成“文化明星”,恐怕還要多點“書評”造勢。(20.9.2014 星洲日報/邊緣評論‧作者:安煥然‧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