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試圖建立一種科學的文學藝術批評,這個目標可以說是繼承了聖勃夫(法语:Charles-Augustin Sainte-Beuve,1804—1869)的文學批評思想。
聖勃夫也是法國19世紀的科學主義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學批評核心是要建立一種科學的批評,「這種科學的批評不滿足於一般地談論作品 , 它有一個遠大的目標 , 期冀像生物學發現動植物分類和變化規律一樣 , 發現人類社會的『精神家族』及其演化和嬗變的規律。」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聖勃夫主張在批評的時候必須拋棄那些「模糊的概念和空洞的字眼」,要面向事實進行準確的評論,這里的「事實」不僅包括文學作品,還包括作家本人,批評家必須要「不懈地觀察、研究並掌握各有所長的不同作品的條件, 以及天才形式的無窮變化的條件」, 因此他的批評又常常變成了作家的傳記。雖然丹納沒有走向這種極端,但是他也繼承了聖勃夫對藝術家的關注,這種關注在《藝術哲學》里又演化為對藝術家的時代、環境和種族的考察。
而丹納具體的文藝批評做法是發現規律或「公式」,則明顯繼承了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1857)實證主義。
孔德的實證哲學強調事實, 強調對事實的觀察分析, 強調尋找事物的變化規律, 強調發現同類事物的共性。丹納聲稱自己的研究是「已經開始的運動」,也就是科學的實證運動的繼續,他的藝術哲學不像過去的舊美學,以抽象的「主義」先行;而是「從事實出發 , 不從理論出發; 不提出教訓而尋求規律、證明規律。」
丹納的《藝術哲學》還有濃郁的自然主義氣息,這同時受到孔德和聖勃夫的影響。
孔德社會學的理論基礎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不過是生物進化的終極」,人類社會不過是「自然秩序簡單的延長」, 因此, 社會學必須以各種自然科學作為「不可或缺的准備階段」,由此倡導一種自然科學一樣的實證科學社會學, 以「觀察、實驗和比較」作為社會學的主要研究方法。聖勃夫則用一種自然主義的論調把自己說成是人類精神的植物學家,他自稱「我想建立的是文學自然史」,他將不同的心理派別對應不同的自然派別。丹納接受了聖勃夫關於植物的比喻,「並以聖勃夫不曾有過的固執和刻板將其加以運用。不論是作為一個科學自然主義者還是一個感情自然主義者,他都不斷把人比做樹和植物來作為他的表達方式。」他在《藝術哲學》中一再把藝術哲學比作植物學,把一種藝術流派的興衰比喻為一種植物的生長,這種藝術的有機體論述傾向在此可找到思想淵源。
二、藝術的本質
19世紀的歐美誕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美學學說,對藝術下了不一樣的定義。
藝術的主觀精神說是美學史上影響較大的學說,處於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轉折點的尼采把日神衝動和酒神衝動看作藝術的兩種根源,把「夢」和「醉」看作審美的兩種基本狀態,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衝動」,是權力意志最明顯的形態。馬克思則將藝術與生產聯系起來考慮,提出了「藝術生產」的概念,認為藝術作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創造世界與創造自身的生產實踐活動,具有一般生產活動的普遍性;但是藝術又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是要反映社會生活、藝術家對生活的審美意識、情感和理想。不同於歐洲大陸美學,實用主義更具有經驗主義和工具主義的特色。杜威提出「藝術即經驗」,認為審美和藝術的經驗全部源於人的日常經驗,審美的經驗就是「生命和環境的關係從失調到協調的瞬間」,藝術則是「精煉的和強化了的經驗形態」,是運用媒介來表達完整的經驗,是豐富和深化經驗的工具。
丹納在《藝術哲學》也對藝術下了定義。他認為藝術可以分為五大類:詩歌、雕塑、繪畫、建築和音樂。前三類藝術的共同特徵便是的模仿現實,但是這並不是說藝術的目的就是模仿,最精准的模仿就是最完美的藝術。「藝術應當力求形似的是對象的某些東西而非全部」,藝術應該是理智的產物而不是僅僅是手工的出品,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不可或缺。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