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會議

由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和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會議”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內近300位知名專家學者與會議代表出席本次論壇。本次論壇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產業戰略格局”為主題,針對文化產業的戰略格局和文化智庫的智力支持機制進行集中討論與研究。會上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一帶一路”作為熱點詞匯被反復提及。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文化的先導作用不容忽視。以文化交流先行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增強互信加深了解,夯實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共識基礎,既是文化產業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也是文化產業難得的發展機遇。

有數據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涵蓋了26個國家和地區的44億人口,占世界63%;將產生21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占世界29%。這個世界上最長經濟走廊,最大的市場,將產生最大的投資機會。“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一條商貿之路,也是一條文化之路,絲綢之路文化是沿線各國、各地區共同的文化記憶和文化符號。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經濟文化聯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絲綢之路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文化的影響力超越時空,跨越國界。促進東西方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交融,是古絲綢之路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因此,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為此,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先生指出,文化產業智庫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產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陜文投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構成與指向,陜文投要在“一帶一路”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格局中,發揮好引領與帶動作用,在漢唐輝煌之地再振雄風。

據了解,本次論壇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產業戰略格局”為主題,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的文化交流需要與發展機遇,討論文化產業對“一帶一路”的支撐機制和文化產業支持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路徑與模式選擇,就如何構建面向“一帶一路”的文化產業格局體系,如何發揮文化產業智庫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的智力支撐作用,如何實現文化金融更好地發揮助推作用,如何加強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難點、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把脈,建言獻策。

當下,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落地、如何做大?如何確立發展的戰略方向、如何進行產業引領?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發起人、首席科學家西沐在會上指出,“推動做大與引領產業發展問題是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兩大視角,也是文化產業智庫工作的落腳點與出發點。在認知與把握文化產業內在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產業創新、融合以做大,通過前沿理論、前沿實踐以引領。” 西沐還向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透露,《中國文化產業智庫》每年擬發布近30個文化藝術產業不同業態與產業鏈的年度研究報告,出版《中國文化產業智庫》雜誌(雙月刊)六期,召開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年會一次,論壇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就重大問題提出重要決策建議多份。

相關資料:

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是我國首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機構,其主要任務是推進“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系統化、常態化與社會化進程。

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是擬由陜西文化產業投資集團、中國經濟網、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藝術品行業協會(籌)、北京中傳文化金融產業研究院、陜西中華文化促進會、輔仁書苑等共同發起的一個跨學科、跨界別的新型專業化的協同創新研究機構。該機構的首要職責就是圍繞“中國文化產業智庫”項目落實研究、管理、推廣等工作的系統化、常態化、與社會化,從而使“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有序、有效的進行。其次,就是對“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在人、財、物、信息及社會資源等方面積極做好支撐;第三,以多種形式與方法,對“中國文化產業智庫”項目做好國內外的交流與傳遞渠道的建設,並通過多種形不同傳媒與活動,推廣其影響力,提高社會關註度。第四,動員並吸收國內文化領域的核心專家與機構,積極參與到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的研究、推廣的過程中來,不斷壯大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的核心能力及話語能力。

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將建立以主任及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的小機構、大服務、大研發團隊的組織架構,建構中國文化產業的思想庫、案例庫、業態研究策略庫與文獻庫,以及政策研究實驗室,努力打造面向世界、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高水準中國文化產業智庫。(中國經濟網西安 2015年3月28日訊)

Views: 16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April 2, 2015 at 6:08pm

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啟動“非遺保護專項行動”

關注絲路非遺 促進互利共贏

全國兩會期間,“一帶一路”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都成為全民關註的熱點話題。李克強總理所做的2015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要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年初,“新常態·新經濟——2015中國綠色經濟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在“一帶一路”頂層規劃呼之欲出的此刻,此次發布會的主辦方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的亮相引起了廣泛關註。

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旗幟鮮明地提出,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專項行動”。在以品牌的力量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同時,該聯盟再次站在了國家戰略的前沿:一帶一路,文化先行。

推廣“絲路非遺” 促進沿線文化交流

據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負責人介紹,“非遺推廣專項行動”以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點國家和國內省區市為節點,以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為第一站,沿著絲綢之路經濟帶,途徑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跨越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土耳其、意大利等多國,開展一系列公益推廣和非遺調查行動。

例如,與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新絲路”欄目合作,推出“絲路非遺傳承人訪談”,邀請傳承人講述非遺故事,介紹最新的科研成果、動態數據、非遺保護建議等;與中國文化交流網開展合作,為非遺傳承人、非遺保護機構制作圖文介紹、視頻短片等,推出“網絡非遺館”進行展示,吸引廣大民眾了解非遺;推出“新絲路講壇”,邀請非遺專家、學者舉辦講座,普及非遺知識;開展“我眼中的China”等大型攝影征文活動,將“我眼中的非遺”作為重點子項目,調動最廣泛的民眾參與非遺保護;出版《崛起新絲路·一帶一路訪談錄》系列叢書,收入非遺保護人士關於“絲路非遺”的文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遺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的呈現。

目前,“非遺推廣專項行動”已在西安啟動。全國兩會期間,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通過“崛起新絲路·兩會訪談”對西安非遺予以關註。“長安鼓樂”傳承人李鍇在接受采訪時說,“長安鼓樂”的歷史文化價值已被全世界認可,也由此成為陜西省向世界介紹自己的文化名片。由於時代飛速發展,非遺人肩上的重擔正在加劇,培養下一代傳承人勢在必行。他表示,相信“長安鼓樂”將沿著絲綢之路經濟帶走出去。

除了長安古樂,陜西藍田縣華胥氏、黃陵縣黃帝陵、白水縣倉頡廟、大唐西市已經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專項行動”當中。未來,該行動還將走出國門,聚焦絲路沿線國家,一方面把中國的非遺推廣到國外,一方面向中國介紹國外的非遺,喚起絲綢經濟帶沿線乃至全世界對非遺保護這一主題的長久關註。

非遺保護推動“一帶一路”民意相通

作為一項公益行動,此次非遺保護行動將廣泛喚起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對於古絲綢之路的歷史記憶與情感印象,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打下民意基礎,為進一步實現五通中的“民意相通”做好文化準備。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說:“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旨在與沿線國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體,政府應該依法監督保護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確保‘一帶一路’戰略深入推進。”

趙豐認為,“一帶一路”之所以以“絲綢之路”冠名,說明它不是一般的交通建設和經濟項目,絲綢之路的基礎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個歷史文化符號,“一帶一路”的建設離不開絲綢之路的文化背景。因此,依法保護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十分重要。人大也應依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監督並參與文化遺產在中國的保護和傳承。

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旗下的“新絲路智庫”專家分析指出,“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遺產保護是題中應有之義。不難註意到,去年,“絲綢之路”申遺成功,這次申遺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以聯合申報的形式成功申遺的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跨國申遺項目。“‘一帶一路’是對歷史文化層面的古絲綢之路的當代發展。今天的‘一帶一路’立足於古老的文明交通基礎之上,才擁有了廣泛的號召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凝結,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也具有相近的歷史性認同。”

“一帶一路”沿線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豐厚的非遺資源。然而,以標準化為主要特征之一的全球化,實際上給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改變。非遺在當代面臨日漸式微的尷尬局面,如何保護和傳承非遺成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同面臨的課題。

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自去年成立以來,在各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醞釀長達1年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涉及文化、藝術、影視、出版、網絡、旅遊、金融、法律、科技、教育、健康、醫藥等品類,是有誌於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眾多企業自願結成、自我約束、共同發展的跨行業、跨區域聯合組織。其發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行動”,將有利於統籌多方資源,通過開展一系列公益推廣行動,在全社會發出關註絲路沿線非遺傳承與保護的強勁呼聲。

英國格林尼治傳媒集團伸來“橄欖枝”

兩會期間,非遺保護更引發了多位文化界政協委員的關注。

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用一個比喻形容非遺“生老病死”的過程,“就像你的父母,老了、病了,得了不治之癥了,醫生也告訴你老人都90歲了,你怎麼辦?生老病死就不治了?也不會。你總要盡孝心,以最大的努力來搶救你的父母。我們的文化遺產和我們的父母一樣,我們有這份感情。所以當我看到一個劇場裏,演員賣力地唱,臺下空空蕩蕩的時候,我就像看見自己的父母躺在病床上。”

田青也提出了面對“重病老人”的治療建議:一是盡最大努力為非遺找最好的“醫院”和“藥”;二是讓躺在病床上的非遺有活下來的願望;三是期盼社會有一些“新發明”來保護非遺;四是制度的保障要到位。他認為,只有在這四個方面一起努力,才會有比較好的保護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作家馮驥才在最近十余年投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他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應該是長期的,這是祖宗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要好好保護。但相對於中國豐厚的非遺資源,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進行的還是太慢了。”

這些建議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非遺推廣專項行動”指明了方向。

據了解,該行動還贏得了海外人士的關切。英國格林尼治傳媒集團負責人近日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表示,該集團希望在“中英文化交流年”框架下與中國機構開展文化交流與藝術合作,其中,遺產保護、民間民俗藝術等非遺項目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切入點,並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開展的此項行動表示感動。“前段時間,威廉王子代表英國王室訪問了中國,他不僅關註與中國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合作,還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為英中兩國都是有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

針對英國格林尼治傳媒集團的意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品牌聯盟負責人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是一個開放的行動,在文化藝術領域,聯盟將與海外文化人士、機構開展廣泛合作,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做出貢獻。(收藏自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April 2, 2015 at 5:49pm

一帶一路”和“互聯網+”推升文化產業發展

編者按:踏入2015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已經明朗,“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的熱潮席卷而來。日前公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推動中國與沿線各國廣泛開展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聯網為基礎平臺的“互聯網+”也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2015年,文化產業在新常態背景下如何發展?“一帶一路”和“互聯網+”將為文化產業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4月1日,光明日報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召開“2015年文化產業發展態勢”季度分析會,與會專家就此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1.新常態下如何抓住機遇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新常態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怎樣的機遇,該如何進一步挖掘潛力、發揮作用?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傳統產業相對飽和,新產品、新業態正大量湧現,融合發展漸成趨勢,繼續深化改革也成為各方共識。近年來,文化產業與科技、金融等領域融合發展,順應了新常態的發展趨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副司長李建臣指出,從近年的發展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勢不可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進行了部署,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將釋放新的發展活力。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新常態對應的是一種以創新為內涵的經濟形態,發展更強調創新帶來的內生增長活力。這種發展模式中,教育、科技、文化是最重要的內生因素,文化創新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在經濟增長中發揮更突出的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創業、創新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看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概念的提出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相契合,將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雙創”的提出將推動新的創意潮和創業潮,改變了過去缺乏原創、以模仿為主的發展方式,開創了關註創造力的新時期。

“在新常態下,文化產業的發展應抓住兩個關鍵詞,‘整合’和‘創新’。”北京新元文智咨詢公司董事長劉德良介紹說,整合就是產業在現有條件下通過整合並購釋放出更多資源,構建更完善合理的市場體系;還應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倒逼原有產業管理模式改革,進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魏鵬舉表示,實現文化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把無形資產納入GDP核算是必由之路。文化企業面臨融資難等問題的癥結在於很多無形資產難以量化,應構建知識產權、品牌等無形資產的評估體系,而這一工作的前提是將無形資產納入GDP核算體系。此外,新常態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要抓兩個重點:順應創新時代到來,建立完善文化創業園區,培養文化“創客”;培養文化欣賞,鼓勵文化消費,創造文化需求,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北京漫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青山結合自身經驗說,應構建文化經濟發展的生態圈,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抓住一兩個龍頭企業或龍頭項目做到深入,提高支持政策的針對性。還要註重政府和市場的雙輪驅動,“兩只手”科學分工、密切配合,為文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2.“一帶一路”能否拓寬發展空間

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在合作重點中提出了加強與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積極開展文化產業合作、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的新要求。原本就承載著幾千年中華文化內涵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遇。

“‘一帶一路’既是經濟帶,也是文化帶,它既包含經濟交流,也包含文化交流。”在魏鵬舉看來,任何文化的交流一定伴隨著經濟的交流,文化實力和經濟實力如影隨形。文化經濟的基礎建設既是“一帶一路”基礎建設的一部分,也是“一帶一路”彰顯文化特性的重要手段。有了文化經濟,“一帶一路”才有人情味,才有真正的吸引力。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表示,“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的是發展空間的問題,而只有通過文化交融才能鞏固“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成果。中國在融合“一帶一路”古老文化和現代文明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發展“一帶一路”的文化經濟,文化企業和非文化企業都應當承擔文化傳播的責任。對文化企業來說,目標是孵化出一批真正為“一帶一路”生產文化產品的企業。

“擺脫本土消費的生產傾向,更多從國外文化市場的角度開發文化產品。”劉德良建議,中國的海外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承擔文化塑造的責任,讓中華文化贏得當地人民的尊重和喜愛,也就實現了本土文化在國際社會的最大效益。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丹陽建議,做好“一帶一路”的頂層文化戰略規劃,充分發揮文化協同對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作用,讓文化的傳播配合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其次要在文化產業“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過程中實現文化的相互欣賞和相互融合,尊重當地文化進行文化產品的創新設計。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文化產業該往什麽方向發展?北京朝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峰談到茶文化和絲綢文化的“走出去”。他坦言,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最主要的是缺少政策的支持和龍頭企業的引導作用,要通過產業投資、創投投資等方式進行合理的政策引導。

對此,北京中視東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素梅認為,政策的引導必須遵循市場的需求和規律,只有市場才能了解不同國家當地人民的需求。當前我國文化產品在全球文化市場的占有率還比較低,文化產業要想“走出去”,必須要依靠市場的力量。

魏鵬舉建議,可以實行“絲路公共工程藝術計劃”,挖掘絲路文化的淵源,並進行現代呈現。將絲綢之路的文化特點和歷史底蘊賦予更多的內涵和附加值,不僅提高了文化的經濟效益,也彰顯了文化的社會效益。

3.“互聯網+”如何創新業態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互聯網+”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亮相,便引發熱議。“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這種經濟形態下,互聯網在生產要素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創新成果也將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態勢。

如今,多數人的生活都離不開互聯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47.9%。互聯網憑借如此高的普及率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為“互聯網+”的經濟構想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而具體到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文化產業,“互聯網+”又將為其發展帶來哪些改變呢?

在金元浦看來,“互聯網+文化產業”意味著文化和科技的高度融合。“如果說創客空間講的是草根創業,那麽‘互聯網+’則將從更高的層面上對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變化。過去,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寄希望於政府部門,但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情況下,完全依賴政府扶持也有弊端。比如我國動漫產業的很多從業者盯著政府補助,導致真正好的創作不能被激發出來。”金元浦認為,“互聯網+”可以引導文化產業更貼近市場,市場化的發展方向能實現文化產業從以政府部門引領的自上而下發展模式向以企業為主自下而上發展的轉變過程。

過去一年,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三巨頭為代表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頻頻將觸角伸到文化產業領域。以阿里為例,收購文化中國、註資恒大、入股優酷土豆、入股光線傳媒……阿裏加碼文化產業的動作著實讓人應接不暇。大型互聯網企業對文化產業的“偏愛”,也為文化產業的投融資方式帶來了轉型期盼。

金元浦表示,“互聯網+”突破了產業的界限,實現了更高端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方式。一直以來,因為牽涉到人才、創意等許多難以估量的無形資產,文化企業的發展都受到融資難問題的困擾。而大型互聯網企業的進入,改變了這一困局。

劉德良認為,“互聯網+”呈現出的一個趨勢是以內容和軟件推動硬件設備的升級和轉型,這將成為未來新的發展方向,“現在許多互聯網企業生產手機,他們都是以軟件和內容去推動智能手機的升級、創新。在智能汽車領域也有百度、阿裏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的參與,核心也是利用內容加軟件的形式來推動汽車生產。”他認為。未來,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都有很大的市場,而這些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結合,將推動硬件和內容的結合,可以創造出無限的想象空間。

李丹陽表示,“互聯網+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在信息化、物聯網、智能化的大環境下,實現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等產業的橫向打通,再利用孵化器模式和創投模式融合的新業態,實現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記者 陳晨 楊君 本報通訊員 劉偉)

鏈接

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政策性文件

1.《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幹意見》

2014年2月發布,提出了增強創新動力、強化人才培養、加大財稅支持等措施。

2.《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

2014年3月發布,提出了明確支持重點、加大財稅支持、強化金融服務、完善服務保障等舉措。

3.《國辦關於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

2014年4月發布,主要涉及財政稅收、投資融資、資產管理、土地處置等多方面支持政策。

4.《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幹經濟政策的通知》

2014年6月發布,提出了加大電影精品專項資金支持力度、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電影產業發展等舉措。

5.《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

2014年3月發布,其中提出創新符合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加強組織實施與配套保障。

財稅實施細則

1.《關於繼續實施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若幹稅收政策的通知》

2014年11月發布。其中指出,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可享受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

2.《關於繼續實施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幹稅收政策的通知》

2014年11月發布,對從事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等領域的文化企業,按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3.《關於支持文化服務出口等營業稅政策的通知》

2014年12月印發,對納稅人為境外單位或個人在境外提供文物、遺址等的修復保護服務免征營業稅。

行業發展政策

1.《關於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4年7月印發,提出要高度重視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健全金融服務體系等。

2.《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4年8月印發,以多項保障措施全面推動我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3.《關於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2014年4月印發,其中明確要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標準化工作、提升數字化轉型升級技術裝備水平等。

4.《關於推動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

2014年11月出臺,文件對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管理思路、管理政策進行了重大完善和調整。

(收藏自 絲路新語)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April 2, 2015 at 2:11pm

專家共議"一帶一路"下文化產業格局的構建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是和平之路,更是文化之路。“一帶一路”的建設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歷史機遇。

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使得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一帶一路”構想上。巧合的是,同一天,一場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產業為主題的學術論壇——“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會議”在陝西西安舉行。一南一北,遙相呼應,為“一帶一路”的文化產業發展描繪出一張絢麗的藍圖。

  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四缺四不缺”

  論壇一開始,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民家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羅楊就直指現階段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弊病。他用“四缺四不缺”對其進行了概括,即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不缺少創新的激情,缺少對傳統的繼承;不缺少對外開放的勇氣,缺少文化走出去的能力;不缺少國家對文化的資金投入,缺少精品力作的大師級人物的誕生;不缺少歷史文化的資源,缺少當代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羅楊指出,我國的文化產業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有了“新思路”才能有“新絲路”。

  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範玉剛也表達了他對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的憂慮,他表示,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對文化產業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現在以文化產業園區規劃為代表的,偏重經濟屬性、以GDP指標來引導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類型使得文化產業嚴重偏離了其正常軌道。現在的文化產業是隻見產業,不見文化。因此,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要有底線思維和倫理尺度,要注重文化,以“文化軟實力”為重要價值目標,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文化的繁榮。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副院長楊明剛則從理論角度分析了中國文化事業的現實困境和危機。他表示,文化是事業而非產業,目前,文化事業正遭遇着媚俗化和過度商業化危機、守舊思維和短視危機等。

   科技助力“一帶一路”文化產業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無疑將帶來一輪傳統行業與科技融合的熱潮,文化與科技融合的話題再次被熱議。此次論壇也迎來了兩位科技領域的專家,一位是中國國家科學院姚建銓,另一位則是國家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副司長鄧天佐。論壇上,姚建銓提出了科技要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支撐作用的觀點。他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必然要求互聯互通,而互聯互通離不開資訊化。鄧天佐對此表示認同,他指出,“一帶一路”的構建要在“五通”的基礎上,實現物流、資訊流、人流和資金流的互聯互通。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也對“網際網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創客、“網際網路+”、DT、工業4.0等熱詞體現了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勢,也代表着“一帶一路”的建設方向。目前,與網際網路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領軍產業,一支以BAT等網際網路上市企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準航母艦隊正在成型,堪稱中國文化產業的主力軍,可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相匹敵。

  特色文化產業是“一帶一路”的突破點

  2014年8月,文化部、財政部聯合發佈的《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依託絲綢之路沿線豐富的文化資源,調動各方力量,推動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範玉剛表示,文化旅遊資源是“一帶一路”獨一無二的文化產品,因此,可以此尋求產業發展的突破點。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具體分析了我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存在五個問題,即業態簡單,同質化問題嚴重;高度區隔,碎片化問題突出;進退失據,原生保護和市場開發失衡;產業化熱,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缺失;資本短缺,缺乏資本化思維和融資途徑。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瞭解,“一帶一路”沿線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僅甘肅省就有7處世界級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如何有效地保護與利用?針對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原生保護和市場開發失衡問題,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羅宏才指出,要建立新的“絲路”文化遺產保護觀,採取“共育、共享、共識、共榮、共進”的保護模式。

  針對特色文化產業的融資難的問題,魏鵬舉具體分析了特色文化產業投融資的路徑。第一,政府性基金的示範引導;第二,發揮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的優勢,助力特色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政府築基,積極開展特色文化產業鏈投融資;第四,積極發展文化產權交易,開展特色文化資源的平台型投融資;第五,推動文化金融創新,嘗試開展基於特色文化資源收益的資產證券化;第六,積極拓展適合特色文化產業生產和消費的網際網路金融。

   文化產業創新驅動的核心在金融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相結合。2014年3月,文化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共同出台了《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明確文化與金融合作已經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對此,北京中傳文化金融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恭表示,文化產業創新驅動的核心在金融。目前,“一帶一路”的金融合作已經開始啟動,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規劃區域金融中心,加快在沿海國家設置金融機構,推動籌建亞投行,發起設立規模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等,為推動“一帶一路”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景乃權提出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文化藝術產業基金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也是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支點。設立文化藝術產業基金既要突出公益性和社會性,還要注重投資者的回報和收益。

  共建“一帶一路”需注意規避法律風險

  目前,我國在文化領域的立法還存在很多空白。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雙舟表示,“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完善的文化法律體系。在國內,法律應該保障國內文化產業發展,規範文化市場的交易活動,保障文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際上,要用法律手段保障文化產業的海外投資,文化貿易等。

  劉雙舟提醒,在“一帶一路”的共建過程中,應注意防範法律風險,其中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差異化風險和其他特殊風險。因此,劉雙舟堅硬,中國應該積極牽頭或參與到相關國際公約的制定當中,同時開展相關的研究諮詢和服務。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瞭解,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介紹,我國正在全面推進文化領域立法的四個重點方面:一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二是文化產業促進法;三是有關文化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四是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網路安全保護、網路社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發揮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的智力作用

  

  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會議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本次論壇還正式掛牌成立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陝文投集團董事長王勇表示,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的成立可以説是應運而生,將為剛剛起步的中國文化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搭建一個理論探索和資訊交流的平台。

文化部中國藝術品行業協會負責人胡月明從英美等國家的經驗出發,介紹了文化產業和智庫的關係。他指出,英美的文化創意產業能夠迅速發展,得益於其多業態融合的智庫研究。目前,多業融合,“網際網路+”成為文化產業的新特點。因此,如何把文化融合到各行各業中是文化產業的真諦,也將是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的研究重點。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瞭解,該中心是我國首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機構,也是一個跨學科、跨界別的新型專業化協同創新研究機構,由中國經濟網、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藝術品行業協會(籌)、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傳文化金融產業研究院、陝西中華文化促進會、輔仁書苑等共同發起成立。(收藏自 2015-03-31 11:03:18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記者 張晶雪)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