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煥然‧小學歷史,印度文化不見了

若稍微涉獵東南亞古代史,應知道在島嶼東南亞尚未伊斯蘭化以前,古代東南亞實是深受印度化影響的地區。即使是在15世紀馬六甲王朝創建以前的古代馬來王朝,其文化型態亦大致如此。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即有吉打布秧谷遺址的歷史證物。

1981年再版,由大馬出版供應社編輯的小學五年級《歷史課本》之頁38-40〈十三、布秧谷貿易及宗教的中心〉,分“地理位置”、“發現古跡”、“貿易中心”和“宗教中心”等四標題,以大篇幅撰述吉打布秧谷歷史。課文提及布秧谷的發現:“公元1938年,考古學家在這寂寂無聞的盆地中發掘出多座具有濃厚印度文化色彩的陵墓及寺廟,從發掘出來的文物中,考古學家認為大約在第6世紀到14世紀之間,這靜靜的布秧谷是一個商業繁榮及文化發達的地方。”

(布秧谷,Source: says.com

在“貿易中心”一節,課本如此詳盡的敘述著:“在布秧谷的布秧河畔,考古學家也發現了一個碼頭的遺址。他們在這裡掘出中國宋、元兩朝的瓷器碎片,也掘出印度、波斯和爪哇等地的瑪瑙、陶器和玻璃器皿,這些物件的發現,證明布秧碼頭在馬六甲王朝未建立前曾經是馬來半島的一個主要貿易中心,據說當時在布秧谷,印度商人以瑪瑙、珍珠、棉布及玻璃器皿等物品與中國商人交換陶瓷器、絲綢等物,而本地產品如錫及香料等物,也是印、中商人所樂於交換的。”

在“宗教中心”一節更是明確指說:“布秧谷的商業繁盛及土地肥沃吸引了許多印度商人在此定居,於是他們也把他們所信奉的興都教和佛教傳播到此地來。他們在這裡建築了許多寺廟,本地的王侯及居民受了這班印度移民的影響,也紛紛信奉興都教及佛教,甚至連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深深地受了印度文化的影響,尤其是王族受影響更深,連他們的稱號及慶典都模倣興都教。這麼一來布秧谷不但是馬來半島的貿易中心,也成為興都教及佛教在東方的傳播中心。”

古代馬來王朝之受印度化影響,這是不容否認的歷史事實。即使是現今使用的國中初一歷史課本,其第三章〈東南亞地區的早期王朝〉,也認可這一史實。其頁39,談及老吉打王朝,指說根據唐代渡海高僧義淨的記述,老吉打當時被稱為羯茶(Cheh-Cha),成立於公元5世紀。布秧谷印度宗教陵墓(Candi)遺跡的證明,這個王朝曾受佛教和興都教的影響。在頁40更附有受印度化影響的興都教―佛教文化遺址的Candi照片。

然而,在今年小學四年級開始使用的歷史課本,雖也以大篇幅在單元七中講述〈早期馬來王朝〉,並列有赤土、老吉打、山都望、剛迦王國、淡馬錫和木歪等馬來半島和東馬來西亞的古國,認為那是“我國的文化遺產”。但其前言僅是如此敘述:“在馬六甲王朝成立之前,有幾個早期馬來王朝已經存在。這些坐落在海邊的早期馬來王朝被稱為海事王國。這些王朝成立於不同的時期,是當時繁榮的貿易中心。”(中文版頁84)提及“早期馬來王朝的特點”,言“早期馬來王朝成為中國和印度商人的落腳地,他們也收集本地產品作為買賣。此外,這些馬來王朝也成為宗教發展中心。”(頁89)但卻隻字不提是甚麼宗教的發展中心。

即使是談及老吉打王朝一段,全文僅如此敘述:“坐落在布秧河流域的老吉打王朝存在於公元5世紀。日萊峰成為外來商船停泊在老吉打的主要指標。老吉打出產稻米,這是當時主要的商品。”

唉!好好一個遺產豐富的文化古國,山、河、商船和稻米都提到了,卻隻字不提興都教和佛教。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行文中,竟把真正的文化核心部份給完全抽除,印度文化不見了。(收藏自 8.6.2014 星洲日報/邊緣評論‧作者:安煥然‧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Views: 4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