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魔課手札:體驗社會 (Erlebnisgesellschaft)

在90年代,社會學家葛哈德舒則(Gerhard Schulzer)在他的著作<當代文化社會學>(Kultursozilogieder Gegenwart)中提到“體驗社會”,不論從歷史或文明的角度來看,在體驗社會中,個人內在導向的生活感受,是形塑社會看見世界比較重要的關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美感與精神上的深化,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成為生命的另一個核心,同時,“體驗”也將取代“存活”。

在一個外在導向的社會中,行為的目的也趨向於外在的、亦即各個不同的的情景;相反的,在一個內在導向的社會中,最重要的主體就是自我。在體驗社會中,最重要的將是將外在的、物質的思考改變成內在的、主觀的。比方說在消費的時候,會從產品客觀的使用定義,(例如:眼鏡是一個讓我看得更清楚的東西),轉變成主觀的使用經驗,(眼鏡是一種新的視覺經驗)。在一個外在導向的社會中,貨品的品質不會隨著消費者的定義而改變,但在一個內在導向、重視體驗的消費情景中,商品及服務,就成了內在目的的一種表示身份的工具。購買某項物品,是為了讓自己進入特定情景,也就是,自我操弄個體的經驗,每個人都為自己的體驗負責。消費者購物時,眼中看到的是“心理物理的分類”,例如狂喜、刺激減壓、滿足、舒適、平靜等等。體驗導向的行為中,消費者要求的是立即的情景改變,而不是把幸福著眼於未來(省錢、愛情長跑、長期的政治鬥爭)。

體驗社會中的個體,不會以相同的方式購買相同的“體驗”,會依照各自的認知而有所不同。但對於美的認知並非天生,還需要物質與精神上充分的能力,而生活與教育程度,又是影響最深的因素。……認知會受到社會氛圍的影響。但在體驗社會中的社會氛圍,已經不再受社經地位(如收入、職業、學歷)影響,而是出於個人的選擇。較高的生活水平,並不代表就會帶來特定的社會氛圍,這完全是個人選擇的結果。而每個人都要選擇,自己屬於那個社會氛圍,此與社會學中的生活風格頗為相近。舒則總共找出了五種體驗氛圍,其中三個較老年齡層的(層次氛圍、整合氛圍、和諧氛圍)與兩個較年輕年齡層的(自我實現氛圍與娛樂氛圍),而兩者的分野是40歲。

與70及80年代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政策”相較,體驗社會中的文化政策,並非任何人可以自由決定,而是整個社會意誌的產物。……唯有能為體驗消費者帶來樂趣的才能在文化政策中找到生存空間。舒則也預測,當體驗市場持續擴張,而觀眾越來越稀少的時候,體驗提供者會越來越勇於透過非正式的途徑,提出對文化政策的要求,並迎合觀眾口味。而有野心的文化政策和力求安逸的藝文實務,也會越來越矛盾。

(文化管理A-Z,2003,臺灣五觀藝術管理,131-133頁)(德國藝術管理學者阿閿克來恩教授Prof.Dr.ArminKlein,維納漢利希教授,Prof. Dr. Werner Heinrichs)

Views: 1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