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1951年,少年時曾立志成為職業作家的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了她的非凡著作《海洋傳》(The Sea Around Us)。一時間,人們被這部新穎的著作深深地吸引了。科學的視角與散文詩式的描寫風格,完美地展現了海洋世界的精深與博大。
同千百年來贊頌自然的文學作品不同,書中對自然奧秘的揭示與贊嘆同時極大地滿足了讀者的求知欲與好奇心。這部被譽為是20世紀描繪海洋生態最為傑出的作品,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名榜上連續排名榜首達31周,在此暢銷書榜上停留時間超過一年半之久,並於1952獲得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和以博物學家巴勒斯命名的約翰·巴勒斯獎章(John Burroughs Medal)。
(Feature Photo:Tropical Fish by Francis Gray )
事實上,美國文化中早在19世紀就誕生了以愛默生和梭羅為代表的“超驗主義”作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有一個特征:注重個人的直覺與對大自然的感受,崇尚人在大自然之中的靈感。而同一時期自然科學領域的博物學傳統,也有著類似的特征。博物學家們是真正試圖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科學家,與實驗室中的科學家不同,他們注重對自然中經驗事實的搜集與自身體驗,強調自然的整體性和內在關聯。
20世紀生態學家與環保主義的發起人往往都是博物學傳統的繼承人。與1962年她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中的環保主義風格不同,卡森1951年出版的《海洋傳》更像是一位具有詩人氣質的海洋博物學家對大自然所寫的贊美詩篇,書中對海洋的解讀,體現了人類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結合。在此試對書中的精彩之處管中窺豹,轉述一二。
歷史學家們無數次記載了人類民族的興盛與衰落,但對於作為偉大的現實亙古長存的地球的無涯歷史,卻鮮有人像卡森這樣以詩人的氣質喚醒人類超越時空的想象力,“只有在海上長途旅行的過程裏,日復一日看著隨浪潮起伏的模糊地平線;在夜間望著星辰移動,體會到地球的自轉;或獨自在水天一色的世界裏,感受著地球在太空中的孤寂,才能真正清楚體認到地球的本質和悠悠歷史。”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人們時常會勾起我們對大海的向往,而我們的血液卻留存有對海洋的回憶。“即使生物離海上岸生存,體內仍帶著一部分的海洋。”時至今日陸地上所有生物血液都和海水一樣帶著鹹味,甚至各種元素含量比例都幾乎相同。長年的陸地生活會使我們忽略了這樣的事實,地球本是其表面海洋的所主宰的世界,如果有地外生命在太空觀察地球,也許會把地球稱為水球。
物理學家的天才之處在於會用公式給出世間萬物的關系,牛頓在發現宇宙萬物之間相互吸引的奧秘伊始,便開始計算日月與地球潮汐現象的關系。經過人類兩個半世紀的探索,卡森在《海洋傳》中從更大的時間與空間尺度向我們講述著潮汐現象的前世今生。地球上的潮汐與洋流都蘊藏著宇宙中的力量,原來太陽月亮等“宇宙的力量都與強大的海流關系密切,因此海流也稱為行星流。”卡森還告訴我們早在海洋形成之前,地球很可能就已經存在熔巖的潮汐現象。月球也很可能是那時從地球上脫離出去的部分。在月球離地球很近的歲月裏,潮汐的猛烈程度超乎人類想象。她引用柯勒律治的詩句來形容宇宙對於海洋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但是卻看不到力量的型貌。”
在人類的歷史上,未知所不能見的領域總是能激發人類的想象力,由來已久無邊無際深不可測的海洋留下了許多駭人的傳說。“古希臘人認為海洋是一條無窮無盡的河流,環繞於地球邊緣,像輪舵一樣日以繼夜川流不息,是地球的盡頭、天堂的入口。這片海洋一望無際,寬廣無限。若有人鼓起勇氣在汪洋中遠航,會穿過一片黑暗朦朧的迷霧,最後來到可怕混亂的海天交會處,這個區域充滿了旋渦和大開的裂口深淵,隨時等著將旅人拉進幽暗世界,讓他們永無重見光明之日。”
讀過艾倫·坡筆下的《挪威西海岸大旋渦歷險記》(A Desent into Maelstrom)或是看過電影《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的人,都會對海洋中可怖的大旋渦和傳說中的深淵有著深刻的印象。即使人類到了當下科技如此發達的二十一世紀,海洋中仍存在著人類所未曾探索的未知領域,同樣流傳著許多富含神秘色彩的未解之迷。卡森以其生花妙筆,描繪了海洋之中的種種迷團,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也令讀者對海洋中廣闊而未知的領域懷有些許敬畏。
如果把地球的歷史看成一整年,那麼人類的文明史也不過是一年中最後幾十秒所發生的事。但就是在這短暫的一瞬間,海洋中發生了無數影響人類歷史的事件。在《海洋傳》的最後一部分,卡森敘述了人類艱辛的航海史。公元前就可能在大洋中遠航的腓尼基人,在沒有羅盤與其他儀器幫助下就實際抵達了美洲大陸的北歐海盜,縱橫於太平洋的殖民者波利尼西亞人,以及近代歐洲的航海家們,都在人類的航海史上書寫過輝煌的篇章也付出過慘痛的代價。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講述人類歷史與海洋的互動關系時,卡遜難能可貴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支持一種新穎的歷史觀。瑞典人奧托·彼得森(Otto Pettersen)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一股洋流的改變造成了荷蘭與瑞典兩國貧富地位的顛倒。這種新奇的環境地理歷史學觀點在當時也許會倍受質疑,但是近年出版的《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樣的著作給出了人類歷史與地理環境之間聯系的更好詮釋,相信讀過這類著作的人也一定會佩服卡森當年在支持這種新奇的歷史觀上的遠見卓識。
與自然環境對人類歷史的影響相對應,卡森顯然早已意識到了人類文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與破壞。坦率地講在1951年出版的《海洋傳》中,卡森雖然提到了人類對一些島嶼生態系統的破壞,但全書並不是以環保主義為主線的一部著作。然而,從卡森為1961年版《海洋傳》所做的序言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已經完成了一個海洋博物學家到一個生態保主義者的轉變。1962年身患癌症的卡森的警世之作《寂靜的春天》出版了,其所遭受的爭議亦不啻當年《物種起源》面世之時所遭受的攻擊,同時這部偉大的著作也掀起了現代環保運動的浪潮。
時光荏苒,幾十年後的今天,人類已在美麗的太平洋上創造了世界第八大陸——面積有六個英國大的漂浮垃圾帶,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嚴峻的淡水資源短缺危機,卡森書中的預言也有部分得到了實現。面對半個世紀之前的卡森的控訴,人類是否已經開始認真地反思?無論如何,正如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寂靜的春天》序言中所說,“她的聲音永遠不會寂靜。她驚醒的不只是我們國家,而是整個世界。” 在201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所倡議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到來之際,讓我們再次來關註卡森,關註卡森的警言。(作者為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
(蕾切爾·卡森著,方淑惠、余佳玲譯,《海洋傳》, 鳳凰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10年)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