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談起授權平台的運作模式,廖志榮表示,授權平台的功能是整合供給端與需求端,有如人力銀行般,發揮人與事的媒合功能。
“授權平台的供給者多半為藝術創作者,創作者可以將作品的相關權利提供到授權平台上,讓需求者(即被授權者)方便地找到想要的標的物,然後依照授權項目與約定,達成授權目的。
透過授權平台,創作者可以專心創作,授權的商業細節則交給平台經營者(即授權經紀人)處理。這個模式在國外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在台灣則還有努力的空間。”
廖志榮說,每項商品都有其特質,對應到特定的消費族群,若要掌握整體的市場需求,就要鎖定各類消費族群的偏好;而廖志榮也看準大陸市場的發展性,以具有藝術深度的工藝品,與活力有趣的原創設計商品,一 舉囊括各類客群的心。
2010年,廖志榮創辦了元華創意公司,並在各人潮聚集之地設立品牌通路:Au.Dot,在精緻細巧的空間中,陳列具有深刻設計感的文化商品,開闢了另一種通路空間的風格。
無論是什麼樣的商品,都需要完善的配套服務,才能打進市場,發展在地化服務必然成為通路空間的優勢所在,“以台北市而言,北、中、南三個區塊,就看得 出在地化的差異面。
以東區一帶的消費族群為例,最大的特色是國際化和多元化,包括港、澳、陸與外國觀光客都喜歡在這逛街購物,這些人對設計有自己的背景和看法,所以帶有濃厚地方風情的商品,就能帶給他們某種文化體驗價值。
又例如像天母、士林一帶,住宅區比較多,客群組成大部分以家庭為單位,購物考量首先要 求實用性。另外,像台北車站一帶屬於交通樞紐,有許多通勤族,族群組成很廣,也有很多年輕人喜歡在這些地方聚會談天,他們的消費模式就偏向衝動購物。”
廖志榮認為,地段、商品性質、消費族群三者之間必須不斷互動、調整,才能穩定增加各通路的門市營收,並藉由品牌形象博取消費者認同。
台灣優勢在於文化深度
“從商業營運上來看,說穿了,文創通路就是零售業者,大部分通路需要的還是銷售服務方面的人才。”
廖志榮說道,文創產業的團隊組成必須更有文化素養、更具創意與生活品味,但文創產業也與所有其他產業一樣,需要設計、製造、行銷、服務與企劃等各類人才,才能支撐產業的運作;因此,設計最終應面向大眾,而非一意孤行。
任何藝術,都要進入真實生活,文創產業才能真正形成所謂的產!如果設計師只顧著表現自我、只想要為自己辦展覽,在現實裡是行不通的。
設計要進入市場才能存活,我之所以致力建造文創商品的通路平台,目的也只是為了在藝術與大眾間,嘗試著建立起足以對話的橋 梁。"
廖志榮認為以華人地區而言,台灣的文化力量有著極大的優勢,他尤其看好音樂創作的部分:"我們有各種的文化來源與文化內 涵,代表著我們有能力發展更獨特的商品與服務,因為每個地區的歷史、人文與環境都有各自的形成時程,累積到了某個程度就很難被取代。
即使其他地區想要發展這樣的文化產業,也需要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沉澱,所以我們必須懂得善用這方面的優勢。
像音樂本來就是文創產業裡的重要部分,方文山寫的那首《青花瓷》,每個人都會唱,這就是最具體的例子。
因為我們生活在這裡,有文化的底蘊,才會領略到文化的魅力。不見得只有古典的東西才算是"文化",當下的一切、我們的日常起居,就已經屬於文化的積累了。
政府已開始替文創業鋪橋造路
"文創產業裡的各團隊因自身定位不同,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同。處在產業上游者,較需要人文社科或設計背景的人才;處於產業下游者,則較需商學與行銷背景人才。
無論如何,充實自己的人文與美學涵養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是文創產業的共通語言。” 論及台灣當今的文創產業發展。
廖志榮表示,如今確實有愈來愈多 的人投入文創產業,“ 我的事業起步時,文創產業也才剛開始發展,其中的過程真的相當辛苦,因為即使你再有使命感、再有熱情,人終究是不能孤軍奮鬥的,整個環境要接受你的想法,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
回首來時艱辛,廖志榮對於當前文創產業的發展秉持樂觀態度:”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開始接受文化創意了,新光三越、太平洋百貨等大型通路,都接受文創業者進駐,相較於從前,這是很大的進步。
以民間而言,除了聚集購物人潮的百貨公司外,不同的地方聚落如永康街、台北光點、信義誠 品等,這些文化據點正慢慢形成集市的型態。相同產業聚集在一處,讓消費者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不是競爭,而是大家共同攜手創造更好的產值!“
但廖志榮也認為,一個產業要真正邁向成熟,需要政府率先表態。唯有投入資源,建立起友善的環境,接著才能吸引企業投資,慢慢擴大現有市場:
”現在一般民眾已經慢慢認識什麼是文創產業、文創商品、藝文空間,而接下來的問題,是要設法讓商品的成本降低,讓價格與產量呈現規模性成長,這正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的地方!“
對於近來政府開始推動文創產業,六大產業與十大重點服務業中均有文創之身影,廖志榮對此持樂觀肯定態度。
”這次的政策,除了埋下種子,還兼澆水施肥, 似乎真的看見了文創產業的核心。比方說,一些非文創性質的業者也開始關心與進入文創產業,企業也開始評估接觸並投入資本,這些是2009年之前少有的現 象。
尤其台灣的國民所得處於僵滯期,所以各界對文創產業的看法,不盡是針對產業本身,而是將文創視為對整體社會進步的重要推手。“ (轉載自《就是愛這行》,臺灣時報出版,2011年4月)
Comment
專業能力
談起授權平台經營者的專業能力,廖志榮的建議是:
行銷語言應用能力、充足創意與文化素養、市場掌握能力、服務與創業精神。
薪資待遇
通路經營等同於零售業與服務業的經營,若不論商品性質,就商業操作的本質而言,與7-11、大潤發等連鎖大型通路相同,但由於文創商品目前並未進入量產階段,故營收仍不穩定。
就大學新鮮人而言,進入文化通路起薪約20,000至30,000元,若晉升為區域督導或主管級職位,則有業績獎金或調薪機會。
職涯發展
文創產業是從創意發想起步的產業,在設計面非常豐富多元,但缺乏通路端的建立,僅有上游(設計端)與中游(製作端),而下游(通路端)則尚未成熟;若能先行投入文創通路的建立經營,可提前培養資源與優勢。
(轉載自《就是愛這行》,臺灣時報出版,2011年4月)
入行須知
由於一產業中各團隊有不同的方向與領域,若想進入通路、零售、服務等產業末端部分,若具商學背景或行銷經驗,對通路經營的行政、業務工作能更加掌握操作訣竅;若想對整體團隊的工作有全面性了解,人文社科或設計背景較能掌握產業精神。總之,必須先對自己的專業有所認知,然後在產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從而選擇公司,較能順利入行。
職業特色
融合行銷知識與人文素養於一處,需兼具多元能力方能勝任,位於與消費者接觸的第一線,最能掌握產業運作與市場變化。
(Photo Appreciation: Bargain for deal by Into Dust)
工作內容
1.建立授權平台:由於數位典藏成果必須透過版權機制方能落實為文創商品,因此必須在授權平台上建立B2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讓開發商品的廠商合法取得素材。
2.建立銷售平台:由於有些創意設計不見得透過圖像或影像形式呈現,而可以直接製作為商品,如創意市集;因此建立銷售平台,既可代理既有商品,並提供通路跟行銷服務。
3.品牌開發與市場經營:每項文創商品所對應的消費族群均不相同,活潑年輕的文創工作者所製作的商品,會吸引年輕消費者;而文化內涵較艱深的商品,則要鎖定消費力較高、文化體驗更深刻的消費族群。故需針對不同需求的消費族群,開發專屬的商品,以掌握整體市場、開拓客群。
(轉載自《就是愛這行》,臺灣時報出版,2011年4月)
媒合創作者&需求者的網站慢慢再增加,但這些網站裡頭的東西算是大總匯。
我想這些媒合網站量到一定的的程度後,會開始做市場區隔,設置審核機制,
挑選符合網站風格的藝術作品放到平台上,到時需求者更輕易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創作者的產品也比較容易打到對的市場!~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