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內容摘要:在杜威的美學理論中,“一個經驗”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是由經驗走向審美的橋梁, 是恢復生活與藝術連續性的關鍵。然而由於中西方語言差異等原因,容易使人將其與杜威的“經驗”概念相混淆。本文試圖從杜威的文本出發,結合其哲學和美學思想澄清這種誤解。文章首先闡述了杜威的“經驗”概念,著重分析了其與“一個經驗”的關係,對“一個經驗”中的“一個”的內涵進行了深入分析,並且論述了“一個經驗”與審美的關係。最後文章闡述了杜威“一個經驗”美學思想的重要意義,從而揭示出其在杜威美學中所處的關鍵地位。
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杜威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一個經驗” (an experience)。“一個經驗”在杜威實用主義美學理論中居於核心地位,同時也是通往審美經驗的橋梁,可以說,“一個經驗”是理解杜威美學的關鍵。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個關鍵性的概念卻經常被人們(尤其是中國學者)所忽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英語與漢語的語言差異。在英語中,“ experience”作為名詞有可數和不可數之分,兩者在詞義上是不同的[1],在詞形上也會有變化。而在漢語中,這種區別則不是很明顯。此外,“an experience”在翻譯成中文時,一般會被直譯為“一個經驗”,容易被誤解為是一個“經驗”。其實,在杜威的美學理論中,“一個經驗”中的“一個”並不表示數量詞的意思,而是有深刻的哲學含義。
引起誤解的另一個原因也許要歸咎於杜威的寫作方式。由於杜威認為當前美學或藝術哲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恢復藝術品的經驗與日常生活經驗之間的連續性,將日常生活世界之外再隔離出一個藝術世界的做法是錯誤的。因而他常以“閑庭信步式的平淡語氣,用日常的街頭巷語試著展現他那些非比尋常的 觀念”[2]。相比其他哲學家,杜威是在為更廣泛的讀者寫作,而不是為哲學家們。因此,杜威在寫作《藝術即經驗》時避免了使用一個專有名詞來代替“一個經驗”的說法。在他看來,如果那樣的話會斬斷“一個經驗”與人們通常理解的“經驗”之間的連續性。但是這樣做的一個後果是使人們系統地誤讀了杜威的思想。人們更多地將目光投向杜威所說的“經驗”的內涵,而不是“一個經驗”。
一、杜威的“經驗”
要理解“一個經驗”,必須首先弄清楚杜威所說的“經驗”一詞的內涵。“經驗”是杜威哲學中的核心概念。在其主要著作中,關於經驗的論述都占了相當的篇幅,甚至還出現在了他的幾部代表性著作的書名中,如《經驗與自然》、《藝術即經驗》等。在西方哲學史上,將經驗上升到哲學層面來論述的並不只有杜威,在他之前,有不少哲學家曾關注過人類的經驗。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十八世紀英國的經驗論哲學。
英國的經驗論哲學是在近代科學興起的背景下產生的,其中以洛克、貝克萊、休謨為主要代表。洛克認為人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上面原本沒有任何東西,但是作為知識材料的觀念是從哪裏來的呢?應該是從經驗來的。“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建立在經驗上的,最終是導源於經驗的”[3]。洛克關於一切知識起源於經驗的論斷,成為英國經驗主義的基本原則,對後來的經驗主義哲學有很大的影響。貝克萊在洛克的基礎上,通過對人的認識和心理活動的經驗研究,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著名論斷。休謨也是主張經驗主義的。他把他自己的哲學稱作“人性科學”,認為人性科學必須建立在觀察和經驗之上。得出的一切結論都必須從經驗中獲得,並以經驗作為其可靠的根據。任何超出於經驗的原則和結論都應被看作是無效的假設。
與英國的經驗論哲學家們的觀點相對立的是大陸理性派哲學家。他們則普遍把經驗看做是謬誤的根源。比如:笛卡爾就認為依照經驗,人們甚至永遠無法確定自己是在做夢還是處於清醒狀態。但是,無論是重視經驗,還是輕視經驗,“經驗”一詞的含義對於西方近代哲學家們來說是沒有分歧的。即經驗指的是憑感官對外物的直接接觸而得來的感性知識,它是與從邏輯概念中推理出的理性知識相對立的一個哲學認識論上的概念。
然而,杜威並不贊同這種將經驗理解為對外部刺激被動接受的反映論的觀點。他認為該觀點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在主客兩分的二元論基礎上談經驗的,這種主客兩分的觀念完全是人類反省、思維的產物,其實並不存在獨立於客體之外的主體和獨立於主體之外的客體。人們習慣於以皮膚為界將自己與環境分開,但是,在我們的身體裏有屬於自然的東西,在自然界中也有屬於身體內部的東西。因此這種哲學並不是真正從經驗到的事實出發的,因而也是不可靠的。真實的情況是人與動物一樣,與環境總是處於互動之中,經驗與自然是一體的。離開經驗,無所謂自然,離開自然,也談不上經驗。自然只有通過經驗才能得到揭示,而經驗只有通過與自然的互動,才能得以深刻化和豐富化。經驗過程是一個積極的過程。當人與事物相遇時,不是主體遇到了客體,而是有機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這其中既包括環境作用於有機體所產生的“受”(undergoing)的過程,又包括有機體作用於環境所產生的“做”(doing)的過程。因此,杜威所說的“經驗”與英國經驗主義討論的經驗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兩者的差別在於杜威“並未將經驗視為某種心理性的東西,而將經驗的外延進行了無限的擴展,使之成為一個同質的、包羅廣泛的概念”[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