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民間節日是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我們歷代祖先在長期社會活動過程中,適應生活、生產的各種需要而創造的一種民俗,它發揮著眾人的智慧、能力和想象,為人們的生存、安寧、 健康等要求服務。它不僅滿足了人們一定的生活要求,也推進和鞏固了社會秩序。它有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功能。
時代和社會不斷變化著、前進著。民間節日這種傳統文化,不免顯出它的局限性,乃至於落後性。因此,有些被淘汰了,另一些則以改變了的形態乃至機能被保存下來,這是自然法則在文化上的顯現。
這裏,讓我試著談談民間傳統節日的情趣問題。
由於各種節日是適應人們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產生、存在的,它除了有著理智的、實用的成分之外,也自然要帶著一定的詩意的生活情趣。這兩者往往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如大量存在的宗教藝術就是明顯例子。如果在民族文化(包括民間節日在內)中,只有那些理智的、實用的成分,而毫無生動的生活情趣的話,那不僅將使這種文化枯淡無味,甚至於難以存活。我們不要只談理論。在許多的傳統民間節日中,有不少活動,現在看來,有點呆氣可笑。但是,在那裏面,往往蘊藏著乃至於呈現著值得玩味的生活氣韻。舊歷新年的名堂很多,放鞭炮,踢毽子,貼春聯,親友賀年,插柳枝、柏枝於門首。元宵節,放煙火,舞龍燈,猜謎語。農歷二月初二(或十二日、十五日)是百花生日,姑娘們用彩綢做成花朵綴於樹枝上以示慶祝。清明出門踏青,插柳條。七夕用瓜果祭祀牛郎織女,姑娘們忙著在月下穿針或偷聽 牛郎織女的情話。中元(農歷七月十五日)在水裏放荷燈。中秋供奉嫦娥和兔兒爺。重九登高,放紙鳶(南方),插茱萸。這些傳統節日的活動,從起源說,大都跟原始宗教和法術有關,是人類在智力還不發達時期,為滿足生活願望而做出的行動表現。它的要求是正當的,那由於愚昧無知所產生的部分被拋棄,而那些富於生活情趣的、無害乃至多少有益的部分卻被留在篩子上。現在清明放風箏(南方),誰再想到“放晦氣”的古代法術呢?端陽劃龍船,誰還理會到那驅逐瘟疫的事呢?民間節日的種類和所包含的活動是十分豐富的,其中帶有一定生活情趣,值得加以識別、抉擇,從而可以保存下來的事物也不少。只要我們有眼力、有決心去著手,生活是不會虧負我們的。
我們漢族歷史很長,開化較早,人口眾多。近代以前,長期的農業社會產生和繼承、發展了許多節日。現在只要打開古代《歲時廣記》一類的文獻看看,就會使你感到驚異了。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節日?是古人閑著無事幹,或者他們物力、精力過剩,所以要來弄弄這種“四時八節”麽?不是的。盡管過去有些節日,我們現在看來是無所謂、可笑乃至可厭的,但在被創造乃至被繼承的當時,有它的主客觀原因和相應條件。在過去節日及其活動中,有些是有一定現實意義和作用的(如端午的灑雄黃酒、六月六的曬衣物及年終的撣塵等);有些卻只是滿足生活、心理的要求(如新年的家人團 聚、親友來往以及追儺、釘桃符等)。後者往往帶著幻想和迷信的色彩。這是由於當時人們對付實際事物的能力還很有限,認識事物的水平又比較低下。因此,為了滿足需要,不能不借助於巫術及宗教信仰的方式。這就必然要使這種文化帶有消極的因素。它是人類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階段的標志。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種自然調節、改進的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實際活動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斷進化。他們對傳統文化(包括節日活動在內)中的不合理的、過時的部分,往往不自覺地或半自覺地加以改動,使之合理化(或比較合理化),使之具有較高的社會意義。
民間節日作為一種文化事象,有一個頗值得註意的特點,就是它的覆合性。例如端午節,它既有劃龍舟、吃粽子等活動,又有飲雄黃酒、插艾蒿、掛蒲劍、貼馗圖,小孩帶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鄰居互送節物等活動。至於那一年之首的春節,活動事項就更加繁多了。這些表明民間的許多節日,是包括著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在內的。從社會文化的門類說,它包括著經濟、宗教、倫理、藝術、技能的表現,以及對各種心理的慰藉……總之,在過去,民間節日盡著各種社會的功能,是民族文化的綜合應用。在這種意義上,我們今天不能簡單地以舊文化、舊生活模式一筆抹煞它。
我們現在處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許多社會禮制和觀念都起著新的變化。我們的節日也不僅限於建軍節、“十一”國慶節(還有些地方把重九改為老人節),但同時有些傳統節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節、清明、中秋節等。我以為傳統節日活動中,還有些是頗有意義或情趣的,像上文所提到的六月六曬衣物、春節撣塵、踢毽子、清明踏青、重陽登高(南方並放紙鳶)等,是符合新學理和新社會要求的。甚至如七夕的姑娘月下穿針、中秋的玩兔兒爺等,雖沒有顯著的社會或科學意義,但作為民族的傳統生活情趣,以某種適當形式給以保留,也是可以考慮的吧。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