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海外華人移民與全球視野下的中國(8)

具體到海外華人移民研究中,她指出,身處各地的華人不僅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間,而且也生活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中,有著不同的對於變化的看法。比如,海外華人移民社區有著不同於居住國的節日慶典,表現了移民群體與所在國不同的對於過去的記憶。 這里,陳追隨了杜贊奇、賀蕭等歷史學家的研究。在研究民族國家是如何通過一種線性進化的敘述結構將自己塑造成歷史發展的主體時,杜贊奇發現中國過去存在的不同的時間維度都在民族國家的歷史書寫中被遮蔽了。而賀蕭在她的關於山西農村土地改革的研究中,也發現女性對於時間的記憶有別於民族國家所使用的“政治運動的時間”,女性更願意用生活事件,比如孩子的出生,來標記時間的變化,這反映的是女性對於社會發展的不同體驗,以及他們對於家庭生活和家務勞動的投入。對不同的時間維度的關注,使得陳發現了“離散時間”(diaspora time), 她注意到,對於中國華南地區的移民家庭來說,時間的變化表現為一種循環往復的父系血統的延續,具體來說,就是成年男性去海外謀生,並定期向家中匯錢,而女性則留在家鄉,撫養年幼的子女和照顧年長的老人,以此來進行財富的積累和家族的代際延續。陳認為,這種“離散時間”體現了移民這一現象對於個人、家庭的影響,也反映了移民和移民家庭獨特的生活體驗。但是當海外華人與祖國發生關聯時,反映離散華人生活經驗的“離散時間”在某些方面就會與民族國家的時間發展觀發生沖突。這在陳對20世紀50年代廣東地區土改運動和婚姻法改革的研究中有很好的體現。 

廣東是著名的僑鄉,境內有不少居民移居海外。陳檢查了廣東省檔案館中關於土改和婚姻法改革的資料,發現了離散時間與社會主義時間之間的沖撞和協調。她指出,在1950年代,中國政府倡導的社會主義時間是一種線性的時間觀,它強調的是與封建的過去決裂,通過城鄉雙規制,走向一個理想化的未來,其中,農村的生產應該是以夫妻小家庭為單位進行的。 在這種時間發展觀的影響下,執行土改政策的官員認為,當地華僑是“封建勢力”,是“地主階級”,因為華僑家庭擁有大量與其家庭人口不相稱的土地,雇傭長工為其勞作, 並且男性長期在外,不參與當地的農作,而留在家中的僑婦則主要依賴僑匯過活,也不從事生產性勞動。在土改官員看來,這些人都屬於土改和婚姻法改革的對象,需要沒收他們的財產和土地,通過鼓勵離婚再嫁或者勸其盡快團聚等方式改造他們“封建落後”的家庭模式。在陳看來,早期的這些政策,顯然不能容納華僑家庭的性別分工模式和移民生活所帶來的社會現實。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