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們從這種事態中很快引出某種結論。感官是和嗜好相關聯的,是和需要與欲望相關聯的。它們不是掌握現實的事物,而是掌握事物和我們的苦樂的關系,掌握事物和滿足身體的需要和福利的關系。感官之所以重要,只是為了身體的生活,而身體不過是享受高尚生活的一個固定的基礎。所以,經驗具有明確的物質的性質;它和與身體有關的具體的事物有關。相反,理性或科學則掌握非物質的、理想的和精神的東西。關於經驗,有某些在道德上危險的東西,例如肉欲的、好色的、物質的和世俗的興趣這類詞語所暗示的意義;而純粹理性和精神則意味著道德上某些值得讚揚的東西。此外,經驗總是和變化中的東西、和無法解釋的變幻莫測以及形形色色變化多端的東西有著根深蒂固無法根除的聯系。經驗的材料本來就是變化無常和不可信賴的。經驗是混亂的,因為它是不穩定的。一個信賴經驗的人,不知道他依靠什麽,因為經驗是變化的,人與人不同,一天和一天不同,更不必說國與國不同了。經驗和“眾多”有聯系,和很多不同的特殊有聯系,這種情況有同樣的結果,也帶來不少沖突。

只有單一的東西、一致的東西才能保證內聚和和諧。從經驗中產生沖突,個人本人意見和行為的沖突和個人與個人之間意見和行為的沖突。經驗不能產生信念的標準,因為,正如變化多樣的地方風俗證明的那樣,經驗的本性就是要煽動各種各樣相反的信念。從此得出的邏輯的結果就是,一個人的經驗使他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相信真實的和良好的,任何事物對特定的個人來說都是良好的和真實的。

最後,實踐必然屬於經驗範圍以內。做事總是從需要出發,目的在於產生變化。生產或制作東西就是要改變某種東西;消費東西也就是要改變這種東西。因此,變化和多樣性的一切,使人引起反感的性質,都和做事聯系起來,而認知則和認知的對象一樣永久。認知,在理智上或理論上了解一個東西,就是脫離變化、偶然和多樣性的區域。真理是無所缺的,它是沒有受到感官世界的紛擾觸動的。真理涉及永恒和普遍的東西。經驗世界只有服從理性的規律,才能使它得到控制、穩定和有序。

當然,說所有這些區別繼續存在著專門的明確性,那是不能接受的。但是這些區別深刻地影響了人們後來的思想和他們關於教育的觀念。輕視自然科學而重視數學和邏輯學,輕視感官和感官觀察;認為知識論述理想的符號而不論述具體的事物才是高尚的和有價值的;藐視特殊的事物,除非它們是從普遍推論出來的;漠視身體;輕視藝術和手藝作為理智的工具,凡此種種,都是以對經驗和理性或者對實用和理智的各自價值的估量而找到掩護和支持。中世紀的哲學繼續和強化了這個傳統。了解現實就是與最高的現實或上帝有關系,並享受由於這種關系所得到的永恒的幸福。冥想最高的現實是人的最終目的,他的行動服從這個目的。經驗必須和世俗的、非宗教的事務有關,這些事務實際上的確必要,但是和超自然的知識的對象相比,就無關緊要。如果我們除這個動機以外,加上從羅馬教育和希臘哲學傳統的偏重文字的性質中所得到的力量,再結合對那些明顯區分貴族階級和下層階級的科目的偏愛,我們就容易理解不僅在各派教育哲學而且在高級學校中持續地偏愛“知識”科目而輕視“實用”科目所產生的巨大力量。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