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晗·拓新·立新·創新: 新中國文化產業七十年(7)

第四是生產主體的開拓。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一系列積極的文化政策與社會主義工業
化運動的支持下,文化產業機構在全國範圍內以舉國計劃的形式激增,相關情況前文已經有了表述,此處不再贅述。

二是大量藝術家、文化經營者等從業主體的激增。以圖書發行業為例,在1949 年,全國從
事圖書發行的機構不過170 餘家,總人數不到20000 人,當中還包括新華書店系統的8100 餘人,到了1978 年,因為“文革”的破壞,全國新華書店總職工人數有所減少,但也接近30000 [18]。

而以各級文聯、
作協為主體的協會、以北京電影制片廠、中央交響樂團、北方昆劇院為代表的各院團、機構吸納、培養、支持、聘用各類作家、曲藝家、歌唱家、作曲家、演員、畫家等文化產業專兼職從業人員共有五十余萬人 [19]這個數量是相當龐大的。

第五是業態的開拓。文化產業從發生到發展,是從單一業態向多元、復合業態發展的全過程。這既
是人類科技發展使然,也由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程度所決定,古今中外,無一例外。在1949 年之前,中國文化業態僅有廣播、音樂、戲劇、出版、電影、風尚與廣告等幾種 [20],復合業態基本上沒有出現,當然這與當時中國的科技及經濟水平不無關系。及至1978 年,中國文化業態基本上形成了廣播影視、報刊出版、展覽
遊園、風尚廣告等多元並進的局面,而且業態與業態之間相互形成了交集,譬如與電影同步發行的劇照連環畫《護士日記》( 1957) 銷售十萬余本,以《紅巖》( 1961) 為代表的暢銷書累計銷量過千萬,而根據小說改編的歌劇《江姐》( 1964) 則在當時中國產生了轟動性的反響,上述這些都是現代文化產業史上的奇觀。

再以廣播廣告為例,1
949 年之前,中國有廣播廣告,但影響極其有限,主要是上海、漢口等地的私營電臺與南京公營電臺的部分頻道; 1949 年之後,各級政府陸續接管了一些民營電臺並興辦了國營電臺,開始增設“廣告臺”, 1952 年在天津召開“華北五省二市廣告臺會議”,並頒布了相關管理條例  [21],但當時廣播廣告仍談不上特別普及, 1956 年,劉少奇同誌視察中央廣播事業局時,指示“人民是喜歡廣告的……我
看有些城市電臺可以播廣告。”  [22] 在新中國前三十年間,中國文化業態的發展可以說獲得了質變的拓新。

其次,新中國文化產業在奠基期完成了新制度與新導向的確立。生產資料歸全民所有、由國家經營
管理、全民享有的社會主義文化產業制度逐漸形成,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下文簡稱《講話》) 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被一一明確,確立了中國文化產業的新導向。


上述數據由筆者自《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資料》《全國民國檔案通覽》《中國經濟年鑒》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鑒》等文獻整理而來。

上述數據綜合來自於青海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主編的《青海百科全書》( 北京: 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 年) 與西
寧市文化局文化誌編寫辦公室主編的《西寧文化史料選輯·第2 輯》( 內部出版,1987 年) 。

上述數據綜合來自於內蒙古自治區《經濟資源》編輯委員會主編的《經濟資源》( 內部出版,1999 年) 、內蒙古財政
科學研究所主編:《內蒙古自治區旗縣財政經濟統計分析資料( 1978-1988) 》( 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89 年) 等文獻。

關於1949 年時中國文盲的數量,向來眾說紛紜。齊米亞寧致蘇共中央的報告認為達到90%( 見於沈志華主編: 
《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8 卷( 1958. 4-1959. 10)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2015 年版,第401 頁)

而高書國認
為“文盲與半文盲超過80%”( 見於高書國,楊曉明主編:《中國人口文化素質報告: 從戰略追趕到局部跨越》,長春: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98 頁) ,教育部黨組在《關於進一步開展農村掃除文盲和業余教育工作的請示報告》( 1959 年11 月2 日) 中稱“青壯年文盲在解放初期在80%以上”( 見於國家教育委員會成人教育司編: 《掃除文盲文獻匯編( 1949-1996) 》,重慶: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版,第96 頁) ,而如果包括老弱病殘與婦女,則比例更高。因此本論認為,1949 年在全國範圍內文盲數量超過80%是合理的,符合各方面統計的結果。

譬如當時對於廣播廣告的播出有著嚴格的證明出具制度。如私營企業,需要同業公會證明; 如國營企業則需要行政主管部門證明; 醫藥廣告由衛生局證明; 戲劇電影廣告由文化局證明; 車船廣告由公用局或港務局證明。

另外,對於廣
告內容也有規定與約束,如不得已政治題材做商業宣傳以及不得妨礙行政、交通、消防、市容等等,要求“凡工廠、商店推銷商品之廣告宣傳,必須以品質、效能、使用方法做純正之介紹,不得虛偽誇大。”( 見於《建國以來廣告業發展概況》,載於中國廣告年鑒編輯部編:《中國廣告年鑒》,北京: 新華出版社,1988 年版,第9 頁) 。

[18] 鄭士德:《新華書店五十春秋》,北京: 新華書店總店,1987 年版,第32、39-40 頁。

[19] 這是基於對當時各類文化機構( 含文工團) 編制內總人數與包括中國作家協會在內各類、各級文藝團體總人數統計而來,因為筆者所見有限,部分縣市的劇團、電影公司沒有納入統計對象,因此總人數一定超過50 萬。

 [20] 韓晗:《論中國現代文化產業的分類問題》,《晉陽學刊》,2017 年第4 期。


 [21]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編:《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 下) ,北京: 新華出版社,1980 年版,第374 頁。


 [22] 佚名:《中國電影事業前途危機,膠片限制入口耗量增多來源斷絕》,《戲世界》,1947 年10 月4 日。


 [23] 郭沫若:《從典型說起》,《質文》第2 卷第1 期,1936 年8 月。


 [24] 此處系周貽白先生之子周華斌教授接受采訪時回憶所述。見石巖: 《中國戲劇缺點啥?》,《南方周末》,2005 年4
月21 日。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