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節·格里菲斯的電影敘事觀念
1908年,在歐洲出現“藝術電影運動”的同時,在美國圍繞著“專利權”的鬥爭,最終以愛迪生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公司各自形成托拉斯系統而宣告結束。就在這一年,曾在鮑特影片中做過演員的大衛·格裏菲斯,進入了比沃格拉夫公司,開始了他電影導演的創作生涯。有意思的是,格裏菲斯與“藝術電影運動”之間不僅是簡單的時間上的重疊,而且他們有著共同的目的,即發展電影的敘事功能;他們有著共同的興趣,即如何對待文學的敘事形式。然而,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美學觀念,使他們在電影敘事形式的探索中,在敘事語言和敘事形式的表現上,最終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格裏菲斯在電影敘事觀念上的發展,使“藝術電影運動”望塵莫及。他將早期電影先驅者們有益的發明與創造融匯貫通於自己的作品之中,真正的走上了一條與“藝術電影”相反的通向電影藝術的道路。格裏菲斯對於電影美學所作出的貢獻,在世界電影史的發展中無疑占據了空前首要和顯著的地位。
格裏菲斯生於美國的肯塔基州,父親原是南方軍隊的上校,因南北戰爭而遭破產。家境貧困的格裏菲斯有著奔波求生的艱難經歷。他富有同情心,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在日後的創作中,他突出地表現了一種溫情與和平主義的理想。他願人類真誠相待、沒有貧困、沒有邪惡、沒有鐵窗、沒有戰爭。從他的短片到他的長片,在嚴肅地揭示歷史與社會現實的同時,使作品充滿了“傷感主義和浪漫精神的天真”。
格裏菲斯的早期創作(1908年一1912年),以平均每星期兩部影片的速度,為比沃格拉夫公司共拍攝了近450部10分鐘以內的短片。拍攝短片雖然限制著格裏菲斯才能的發揮,但卻培養了他在很短的篇幅內進行敘事的能力。格裏菲斯喜愛文學、擅長情節劇。
他的大部分短片取自於小說、詩歌及戲劇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題材、樣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的善與惡:1909年的《孤獨的別墅》和1911年的《隆台爾報務員》等影片中,都是以追逐片的形式,描寫了非理性的邪惡勢力在向善良天真的人們進攻時,如何得到聞訊趕來的拯救者的英勇回擊。
2、家庭喜劇:1908年的《瓊斯先生有個脾局》和1910年的《酒鬼的改造》等影片中,丈夫總是些酗酒、玩牌、追求女人,而妻子又總是富有道德精神、有節制的等待浪子回頭。影片以喜劇的形式嘲笑了夫妻之間的沖突。3、社會貧富懸殊的沖突:1909年的《小麥囤積商》和《豬巷火槍手》等—影片,又是以社會劇的形式,表現了貧民窟和腐化階層不同的社會道德以及不合理的階級關系。當然,還有《窮巷劍窖》那樣的警匪片,還有《大屠殺》那樣的戰爭片等等。
在這些短片中,格裏菲斯與鮑特形成了很大的區別。早在1912年,就曾有一份統計資料表明,當時的短片(單本)鏡頭總數通常為ll一46個,而格裏菲斯竟用多達60一100個鏡頭來進行表現。格裏菲斯較鮑特更為成熟地意識到:在電影中“一個‘場面’的實質不僅涉及到表演者和物體在空間中的安排,而且也涉及到各個鏡頭在時間上的安排。鮑特是在不同的場面之間交叉剪輯,而格裏菲斯卻開始在場面之內進行大量的切換,直接把戲劇性空間解構,然後重新加以組合以適應觀眾的思維與情感的參與”①。在鮑特那裏,場面、段落、鏡頭是一回事,起著推進敘事的作用。而在格裏菲斯這裏,場面或段落分別由若幹個鏡頭組成,場面或段落不僅是劇情的連接,而且是作為一種視覺觀念在起作用,格裏菲斯與鮑特的另一個不同也是極為重要的方面,則是鮑特註重情節的發展,註重外部動作的形式表現。而格裏菲斯十分註重動作的情感因素,強調影片情感價值的表現,因此,使影片的敘事顯得更為覆雜。這是格裏菲斯被稱之為藝術家,其影片被稱之為藝術作品的關鍵。
在格裏菲斯從事短片創作的幾年裏,美國電影企業中又展開了一場獨立制片反托拉斯專利公司的鬥爭。這場鬥爭就象警匪片一樣,相互竟以暴力進行攻擊和破壞。而鬥爭的結果導致了“好萊塢”的誕生,獨立制片商們紛紛來到美國西部洛杉磯這個小村莊。
這其中包括卡爾·萊默爾和威廉·福斯。他們又以綁架瑪麗·壁克馥的方式,將托拉斯公司的明星搶過來,充滿刺激和充滿信心地開創他們的事業,最終使“好萊塢”成為美國電影的同義語。1913年,格裏菲斯曾在紐約受到了意大利巨片的影響,並拍攝了長4本的《貝斯利亞女皇》。為此,公司以浪費為由撤消了他的導演資格。
格裏菲斯便毅然離開了比沃格拉夫公司,告別了這個既壟斷經濟又壟斷思想的托拉斯公司。帶著他的攝影師皮萊·皮采爾,明星麗蓮·吉許、羅伯特,哈隆、梅·馬許等全套人馬也轉向了“好萊塢”,投向了獨立制片商。他與獨立制片商簽署的頭一個合同就是拍攝一部長片《一個國家的誕生》。《一個國家的誕生》於1915年拍攝完成。長12本,耗資10萬美元。格裏菲斯將他在拍攝短片時所獲得的經驗匯集起來,在這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進行表現的影片中,出色地發揮了電影藝術的分鏡頭和剪輯的獨特表現力,並運用不同景別、多變的角度、機位和移動攝影等方法,運用“化”、“圈人圈出”、“淡人淡出”、“閃回”等技巧,最後以1500個鏡頭精心構制而成。在長達3小時的影片中,銀幕上既有壯觀的場面、歷史偉人,又有細膩的溫情、平凡百姓;既有殘酷的戰爭、節奏緊張的營救,又有安逸的生活、美妙情趣的抒發。格裏菲斯為了追求銀幕上的真實,他參照馬修·布拉迪在南北戰爭時期所拍攝的真實的照片,極富想象力地在銀幕上加以發揮和創造,構成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如彼德堡戰役、林肯總統被刺等等。然而,影片當中又有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虛構,如黑人向白人施虐,三K黨人“以暴抗暴”的勝利等等。霍華德,勞遜在談到該片時說“從未有過一部影片會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內容的反動性之間存在著這樣觸目的矛盾”①。
《一個國家的誕生》是根據狄克遜牧師的一部讚揚種族主義的小說《三K黨人》改編而成。在表現南北戰爭時,格裏菲斯以南方莊園主長子班恩(亨,畢·瓦爾特豪爾飾)和北方姑娘埃爾茵(麗蓮·吉許飾)的愛情故事為象征,以混血兒的蠻橫、歹毒作為政治上的隱喻,表現了一個在戰爭灰燼中誕生的新民族。這部影片暴露了自幼生長在美國南方的格裏菲斯所具有的思想感情的局限和種族主義的社會偏見。
他在形象地反映林肯總統解放黑奴的重大歷史事件中,歪曲了共和黨人在南北戰爭中的作用,把黑人描寫成為一群盲目的奴隸和缺乏理智的罪犯。相反,三K黨卻成為“誠實的美國人所組成的一支英勇軍隊”。這種對於歷史的闡釋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人們紛紛表態、寫文章,對影片的政治內容予以否定。特別是黑人極為不滿。有的地方出現遊行和騷亂,有的城市宣布禁映此片。面對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嚴厲譴責。格裏菲斯深感震驚,他認為自己在影片中既有同情白人的真正的“湯姆叔叔”,又不過是構畫了幾個“真實的靈魂”。已經是將《三K黨人》的種族矛盾加以緩和了。
為此,他寫了一篇短文“銀幕的自由”,指出那些批評他的人是侵犯了電影的自由,同時表明了他的人道主義的立場。對此;勞遜的批評是十分尖銳的“格裏菲斯的失敗在於他一方面重視具體事實,而另一方面又完全不顧真正的歷史力量。”然而,爭議的本身所造成的結果,正如我們許多經驗所證明的那樣,使得影片在商業上變得有利可圖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僅在一年之內盈利就達100萬美元,創造了電影史上聞所未聞的票房記錄。這一事實,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的電影企業在經營、發行方面的改革,為好萊塢從此攝制大規模豪華故事片開辟了道路。薩杜爾稱:如果很好的回顧、下歷史“1915年2月8日《一個國家的誕生》首次在美國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萊塢統治世界的開始,同時也是至少在以後幾年間好萊塢藝術稱霸世界的發端"。
《黨同伐異》是格裏菲斯1916年攝制完成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作為一個藝術家,藝術作品的產生必然與其所創作的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同是創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兩部影片在思想上有著內在的聯系,它體現了格裏菲斯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美國有可能卷入這場戰爭的社會現實的某種關註。當人們在對《一個國家的誕生》進行強烈的抨擊時,格裏菲斯卻構思了規模更為宏大的《黨同伐異》。他將在《一個國家的誕生》中沒有表達清楚的觀點和信息,在這部影片中做了進一步的延伸和發揮。突出了一個共同主題:從古至今,各民族之間所以出現流血、殺戮和戰爭,都是由於仇恨和偏見。為使自己免於成為黨同伐異的犧牲品,格裏菲斯選擇了以他的作品為自己進行辯護的最好方式,而《黨同伐異》也的確成了格裏菲斯的一篇極為精彩的辯護詞。
《黨同伐異》由4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情節組成:
I、“母與法”:以斯泰羅夫罷工慘案為基礎,表現了資本家的偽善和失業工人的遭遇。’
2、“基督受難”:描寫耶酥被釘上十字架。
3、“聖巴特羅纓節大屠殺”:描寫1572年皇太後喀德林和天主教徒陰謀屠殺胡格諾教徒的事件。
4、“巴比倫的陷落”:描寫公元前大祭司如何勾結波斯王居魯士攻打巴比倫王貝爾沙撤的大陰謀。其中,“母與法”作為影片的基礎,其它的3個故事都是悲劇性的結局。而“母與法”雖然在結尾的處理上給資產階級法律蒙上了一層溫情的面紗,但在客觀上它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及階級沖突。
格裏菲斯將這4個發生在不同時代的,但卻都含有人類自相殘殺的故事情節交織在一起,並以視覺具像的形式,將著名詩人惠特曼的“搖籃不定的搖擺,把歷史和將來連成一線”的詩句,抽象地表現為一個母親搖搖籃的鏡頭,不時地插入在影片的段落當中,作為“時代傳遞”周而覆始的隱喻。從而,把《黨同伐異》“排斥異己與仁愛鬥爭”的主題統一起來。當然,對於《黨同伐異》敘事結構與思想內涵的表現,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蘇聯電影評論家們就曾認為,影片將宗教狂熱和罷工鬥爭等顯然不相溶合的故事情節硬湊在一起,是一種形而上學概念的理解,是不可能構成一個統一的概括性的電影形象的。
而在另一些西方電影評論家們看來,影片極為連貫地表現了格裏菲斯的觀念,黨同伐異是一切時代和各種社會所共有的現實,影片跨越了各個時代,那些歷史的事實、生動的形象、宏大的場面,其象征意義明確無誤地適用於整個人類,等等。進而認為,格裏菲斯在《黨同伐異》中所進行的空前的探索與實驗,出色地體現了一位真正的電影藝術家對於人的價值的理解和對於社會現象的闡釋能力。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