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瑤·客家與教育:沙巴地區華文中學的創立與發展(6)

資料顯示,沙巴地區華文獨立中學的成立與西馬地區華文獨立中學的成立原因實有差別,西馬的華文獨立中學係因為「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實施後,一些華文中學,例如,柔佛巴魯的寬柔中學、麻坡的中化中學、檳城的韓江中學等16間華文中學不願接受政府改制,而成為獨立中學,這些華文中學在校名上部未加上「獨立」兩字,另有21間改制的華文中學,為收容無法進入改制後的國民型中學的學生,在下午時段增辦獨立中學部,繼續以華語作為教學媒介,這些華文中學都冠上「獨立」兩字,例如,吉隆玻中華獨立中學、檳城鍾靈獨立中學、吡叻南華獨立中學等。73沙巴方面,其獨立中學的創立背景完全與西馬地區不同,因為沙巴地區的華文中學,對改制成為以英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官立中學,不持反對,全部接受改制,而今日的所有華文獨立中學,都是另外建立的新的學校,主要是為了收容小學會考落第生和超齡生,而創立的華文中學。

雖然被馬來西亞華社及華校人士稱為華文獨立中學,但正式校名都無獨立中學的文字。巫語雖在1967年成為馬來西亞聯合邦之國語,且為唯一的官方語文,但1967年之「國語法案」於2月24日經最高元首核准成為國語法令時,明白顯示其效力不立即適用於婆羅洲(砂拉越及沙巴),74 當西馬地區自1968年開始逐年將國民型英語小學改以巫語授課,沙巴地區並未立即實施該項法令,1970年才開始逐年將國
民型英語小學改以巫語授課;當馬來西亞於1965年宣佈廢除中學入學考試,1975年宣布全國實施9年義務教育,沙巴地區的華文中學因學生來源減少受到重大衝擊,才先後推行改革。1970年代的華文獨中復興運動固然在西馬地區出現與發展,但卻提供沙巴地區華文中學作為改革的重要參考資產。

清末原鄉中國新式教育興起,移居海外的華族社會受到影響,1904年(清光緒30年),檳榔嶼中華學校,為馬來亞地區第一間新式華文學校。中華學校創辦之後,不但開始改變以往的教學內容,也以「官話」取代方言為教學媒介語,75 此後,各地華人逐漸將學塾改為學堂,民國成立後,各地學堂,又多改稱學校。然不少由方言群主導的學校仍以方言授課,1917年由私塾改立的亞庇中華學校,76 開辦之初就採用「國語」(華語、普通話或北京話)授課,開始時頗有困難,學生守則強調校內須說華語,推行10年之後,成效很好,曾任教亞庇中華學校且曾擔任該校校長的謝育德認為,前往沙巴任教的人如該校創辦人胡孝德及塾師臧君為等人來自安徽、天津等地,力推華語授課有關,亞庇華族為沙巴地區通行華語最早的地方。77 


73 有關西馬地區華文獨立中學之討論,見古鴻廷,《教育與認同;馬來西亞華文中學教育之研 究(1945-2000) 》(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頁90-122。

74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教育研究中心,《教總成立卅三年華文教育史料》中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教育研究中心,1985年),頁68、71-72。

75 《檳城新報》,1904年7月1日。轉引自張曉威,〈「聲教南暨」:晚清檳榔嶼中華學校的創辦及其影響〉,頁125。

76 亞庇中華學校成立時的英文名字為Jesselton China School ,二次大戰後改為Chung Hwa School, Jesselton,見謝育德,《北婆羅洲(沙巴)百年簡史》,頁31。

77 謝育德,《北婆羅洲(沙巴)百年簡史》,頁32,39-40,。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