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人的七情六欲》(6)

幸福:真相 vs 傳統觀念

這些,其實並不重要……

年齡

有些研究稱,幸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但這種說法帶有片面性:這樣的研究靠的是統計喜悅發生的次數,而喜悅是一種“激動”的幸福狀態,無疑在年輕人中更為常見。

同樣地,若我們按照人對生活的滿意度來測算平靜式幸福的次數,那麽結果就可能是幸福隨著年齡而增加。

不過,在推崇年輕化的社會中,“被年輕”的幸福將可能會使得正在衰老的人們,不再滿足於成熟帶來的快樂,也會慢慢降低自己的滿足感。所謂的“中年危機”正是一種想要重拾年輕時代的快樂的欲望:人們開始穿年輕人的衣服,買跑車,或重新追逐激情四射的愛情。

金錢

窮人們都想錯了,

錢並不能使富人幸福,

但富人們也想錯了,

它確實能讓窮人幸福!

——讓·端木松(Jean D'ormesson)


許多研究都顯示,生活在主觀上的美好程度與收入成正比。然而,金錢的這種效力似乎在貧窮的人們身上更為明顯。對他們而言,金錢可以使他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悲慘無比變成不缺基本的日常所需,從此就有了住處、財物、健康和融入社會的可能。

當人的收入水平比最低貧困線越來越高時,金錢對幸福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低。此外,一個國家整體收入的增加並不會引發幸福指數的上漲。這無疑是因為人們把互相之間對收入差距的比較,與收入本身看得同等重要了。


重要的是:健康

健康水平——尤其是主體對自身健康的感受——影響著幸福。但當這種健康水平轉變成了由醫生診斷的客觀健康狀況時,健康與幸福之間的關聯就會減弱。這並不奇怪,因為您的傷心或快樂,會使您改變對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感的評判方式。所以,有些“想像患病”的病人,可能真的會得病,同時處在不幸福的狀態下。

另外,嚴重的健康問題在產生後的最初幾個月裏,似乎會對生活產生尤其重大的影響,比如,一下子變得虛弱無比的病人,就像是永遠失去了幸福的可能一般消沈。不過,在那之後,他們的幸福感會慢慢回升,恢復到與患病之前接近的水平(通常較之前稍低)。總的來說,病人或因事故殘疾的人的幸福水平要低於健康人。但是,在相同的健康狀況下,幸福將取決於個人決定的因素。


尤其重要的是:個性

我們已經了解到,個性對於人們感受到或正在尋找的幸福具有很大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它也影響著幸福的整體水平。不少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外向性和情緒的穩定性增加了感受幸福的機會,開放性的效應則相對較小。這些都是源於不同的身體機制。

如果您很外向,很可能您對讓人高興的事情有著更高的心理、生理方面的敏感度,在同樣的情境中會比他人更能體會到幸福感。同時,您也可能比別人更有機會體驗類似的情緒,因為您會比他人更熱切地尋找或制造讓您幸福起來的機會。

至於情緒穩定性高的人,他們本身具有一種能力,可以減輕負面情緒對整體幸福感的影響。當然,不論您的個性如何,您的幸福感還是會被不幸的遭遇或成功的時刻所干擾,但在適應能力的幫助下,幸福感會回到原先的放鬆水平。我們每個人的個性都決定著這個初始放鬆水平。每個人的放鬆水平都不同,並且會在我們適應了某個成功或失敗以後回到初始狀態。


這些也重要:

婚姻

有好的婚姻,

可是不存在美滿甜蜜的婚姻。

——拉羅什富科


拉羅什富科興許很有道理,不過,一些研究也顯示,已婚者一般比單身人士更加幸福。研究中已經包括了不幸的婚姻,後者卻並沒有使平均水平降低。

但是,這裏還是要註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複雜。在到達某個年齡後,您所處的文化背景中大多數人紛紛結婚而您堅持保持單身的話,說明可能有其他的個人因素在影響著您的幸福感。


宗教信仰

許多研究紛紛證明,有宗教信仰並付諸實踐的人一般都更幸福,且比無信仰者患精神疾病的概率要低。宗教信仰對精神健康的效果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宗教會以幾種不同的機制產生作用:信仰(支持從容泰然的處事方式),對某個支持您的團體有歸屬感,重視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提倡滿足感)。

請注意,這裏仍然在談大多數相關人群的一般情況,不能排除某些特殊案例和某些激烈、極端的宗教的存在。

事業

並不奇怪,正如亞里士多德所想的那樣,投身於某項事業中的人,通常比沒有工作的人更為幸福,尤其是當他們的事業與個人的目標和價值觀相符之時。公共組織或志願者的工作會像其他職業一樣帶來幸福感。失業之類迫使某人進入無工作狀態的情形,自然會對人們的生活美好程度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心理障礙。


親友

根據一些原本與幸福並無直接關聯的研究,心理學家們在通常所稱的“社會支持”和“壓力情形的適應性”之間建立了諸多關聯。

社會支持包括四個組成部分:

情緒性支持:在你失去親愛的人後,一位朋友前來給予安慰和同情;

評估性支持:您感到被欣賞、被接納;

信息性支持:一位親戚告訴您他買電腦的經驗,或轉告您一個工作機會;

物質性支持:您的岳父母/公婆把自己的房子借給您住,或幫您照看孩子。


這些例子都清楚地說明,在不同的考驗下,以上每種支持的重要性會相對改變。總體而言,內心感受到的社會支持,比外界衡量得出的“客觀”支持,更有助於緩解壓力。社會支持的水平與密集程度,同樣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個性、環境、從屬人群等。

Views: 1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