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林〈文化產業正義: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地理學問題〉(1)

胡惠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文化產業與管理系主任。(Corpus ID: 212155544,2009)

摘 要:文化產業對於歷史和地理具有解構與建構的功能。時間上的歷史主義態度和空間上的文化認同價值,構成了文化產業發展與歷史地理學最主要的正義關係。重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歷史地理學關係,應當建立和實現文化產業正義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其他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的正義這樣一種新的文化產業戰略理論和戰略觀,從而使得「文化產業正義」轉變成「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地理學正義」,用文化產業的歷史地理學正義觀,建構中國新文化產業正義觀和新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觀。

文化產業正在改變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不僅和政治、經濟、文化發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衝突,而且也和人們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和發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衝突,例如文化產業發展和歷史地理的矛盾和衝突。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當我們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產業正義的時候,如何同時也能夠實現其他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的正義?這是一個深刻而重大的理論研究的命題,需要做許多非常深刻的研究,本文僅從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地理學問題這一角度,試圖就此問題作一個初步的探討,並以此提出關於文化產業發展新戰略理論的思考。

所謂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地理學問題,是指文化產業發展與歷史地理之間出現的某種矛盾和衝突所形成的緊張關係而構成的歷史地理發展困境。這一命題至少同時包括三個緯度:文化產業發展與歷史的關係、文化產業發展與地理的關係以及文化產業與歷史地理的關係。廣泛涉及文化產業發展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改造;文化產業發展對自然與社會發展序列的改變;文化產業發展對自然與社會景觀話語的重構;文化產業發展對自然與社會資源力量的解構,等等。

一、文化產業:建構還是解構歷史

不僅任何一種形態的文化產業的誕生都只有在一定的時間裏才有可能,而且也只有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裏才能得到發展。文化產業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裏誕生,不僅改變了一個具體的地理空間的內部和外部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締造了一種新的社會生活方式與結構,而且還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在時間中建構的歷史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內容還是歷史形態。

文化產業發展與歷史的關係至少有三個方面:第一,文化產業發展與過去歷史的關係;第二,文化產業發展與創造歷史的關係;第三,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態度——對待歷史的關係。

文化產業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是歷史的產物。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有機生命形態,它既是技術發展史的一個結果,同時也是人的精神發展史的一個結果,而且還是人的表達史的一個結果。作為技術發展史,它是一種生產力形態,是一般意義上的生產力形態向文化生產領域延伸和擴散,在形成文化生產力形態過程中,完成了生產力形態的歷史豐富性,從而使生產力構成中最核心的要素得到了解放了的形式;作為人的精神發展史的一個結果,不同歷史條件下不同的文化產業形態,不但清楚地記載了在不同歷史條件下人的精神發展的面貌和形式,而且還記載了這種精神發展所達到的歷史形式的高度,印刷出版業及其與資本主義精神在歐洲的形成與傳播的關係,就是一個最典型的精神發展歷史學案例。一定形態的文化產業的形成和出現,是一定歷史階段人的精神發展史的一個標誌。

Views: 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