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棟:論中西小說理論的哲學和美學根基(5)

筆者認為,由於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元論和文體的包容性,中國小說的性狀是多元共存的,再現方式五彩繽紛而又相互混合,這種創造模式不僅涉及主題、主旨和敘事內容,而且涉及敘事技巧、文本模式、語言用法、視角、語調和樣式等。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敘事形式難以一一歸類,筆者勉為其難,歸類如下:(1)多重模仿模式(就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論而言):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自然主義、魔幻現實主義、浪漫現實主義、仿真的和幻想;(2)多重主題模式(就弗萊關於小說模式的理論而言):神話模式、傳奇模式、高級模仿模式、低級模仿模式和諷刺模式;(3)多重敘述模式:正史、野史、傳記、自傳、神話、傳奇、民間故事、寓言、通俗故事、街談巷議等等;(4)多種文本形式:類史詩、家族傳奇、抒情詩歌、戲劇性對白、散文、諷刺文學、戲仿、拼湊等等;(5)多重語言運用:文學語言、古典化語言、方言土語以及未受教育的人使用的白話等等;(6)多重視角的運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人物兼作敘述者和評論者、作者闖入、戲劇性旁白,及作者、讀者、評論者、編者和人物(如《紅樓夢》)的並存;(7)多重風格和文體的使用:它們亦莊亦諧、若即若離、繁簡相間。這種多重樣式還表現在話語樣式的混合和筆調的多種多樣。

多元的主題、視角、形式、風格和語氣之間的雜糅使有些小說作品有意無意地去戲仿和諷刺其他寫法和文類,從而在創作方法和風格上帶有現代主義和後現代小說的意味,比如《金瓶梅》對《水滸傳》情節的挪用就帶有戲仿(parody)的性質,這表現在敘事框架和人物刻畫方面,對西門慶、潘金蓮和武松的人物刻畫。在有意識層面上是作者受求新的創作欲望的驅使,去創作一部與以前的小說完全不一樣的作品,但至少在無意識層面上,這樣的做法引出了一種新的再現模式和創作風格,堪稱古代的“後現代”敘事。

 

既然中西小說的起源都是遠古的講故事,那麽中國傳統小說為何從一開始就表現出與西方小說頗為不同的特點呢?首先,從文體分類的視角來看,中國古代小說體現了兼容哲學、歷史、詩歌和詩論的特點。胡應麟對古代小說有過詳實的文體研究,他指出:“小說,子書流也。然談說理道,或近於經;又有類注疏者。紀述事跡,或通於史;又有類誌傳者。他如孟棨《本事》,盧瓌《抒情》,例以詩話文評,附見集類,究其體制,實小說者流也。”胡氏的概括點明了中國古典小說對多種文類兼容並蓄的特點。本文以下擬從中西小說的起源與哲學基礎和美學特征入手,探討中西哲學思想與小說美學的相關性,集中分析中西哲學對小說美學的深刻影響,重點關注哲學和美學理念與小說理論的內在聯系。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