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科·劉以鬯的南洋敘事(5)

2 敘事的現代性。同樣,在敘事手法上,劉以鬯亦不乏現代性嘗試,如《美娣》中就有意識流閃回的個人歷史書寫,這和後來的長篇《酒徒》的核心手法有相似之處,《咖啡店閑談》中間亦有邀請讀者介入的開放式問詢,《十萬叻幣》中對賞金的懸置,對結局的開放式操作亦頗耐人尋味。

特別明顯的實驗是《椰樹述趣》。這個有點卡夫卡《變形記》實驗的設計是把自己在夢中變成了一棵椰樹,卻偷聽到新寡的妻子亞蓮和好友吉寧在花前“樹”下的蜜語。原來他們早有勾搭,亞蓮雖然有個帥氣、有錢的老公,卻更想拯救另一個“哀哀無告的靈魂”(頁36)。於是“我”很生氣,放下兩粒椰子,讓二人頭破血流、相繼斷氣。同樣值得關註的還有《皇家山上的艷遇》,小說一開始就告誡讀者,“這是虛構的故事”(頁68),然後講述一個山芭來的青年來新加坡的故事,晚上到了皇家山碰到寂寞的美女,他們散步、宵夜、飲酒、擁抱,煞是甜蜜,但青年接吻時才發現美女臉上的淚水是血,故事顯然是荒誕的,作者寫道,“故事到這結束,你一定會說它太荒謬,其實我在開頭時已經說過了:這不過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已,用不著說真的。”(頁72)這似乎既像是惡作劇,又像是敘事圈套,同時還有點像是樸素的後設手法(metafiction)[13] 實踐。 

 

三、南洋安置:文學史觀照

 

或許更可以推進的是劉以鬯南洋書寫的意義,那需要將之安放在馬華文學史與香港文學史的雙重觀照之下。如此一來,我們既可以更好的確認劉的文學史地位,同時我們又可以看到“華語比較文學”視域下的精彩互動。 

(一)作為資源的香港影響。毋庸諱言,香港文學對於馬華文學(此處包含馬來亞時空)的影響或互動是一個相當有趣而重大的話題,從二戰前,到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成立,再到今日,形態不同,內在的認同素質和層次也有差別,但內在的關聯似乎可謂千絲萬縷。毫無疑問,迄今為止,二戰之後到1960年代這一時間段,香港對馬華文學的影響最為顯著,彼時中國大陸基本上處於冷戰思維下的閉關狀態,同為英屬殖民地的馬來亞、香港華人社會間會因此有更多的關聯,香港也更因此成為馬華文學資源借鑒最重要的文學生產場域/文學中繼站,如“反黃運動”中提及的印刷品——流行讀物大多是香港制造,本土文學期刊《蕉風》(1955- )和報紙副刊的主持人中也不乏港人的身影,學者潘碧華[14] 、蘇燕婷[15] 對此亦有相對詳細論述。但若以劉以鬯為個案進行觀察,則依舊有可以發揮的巨大空間。 

1本土建構。作為一個敏感多才、銳利創新的作家,劉以鬯的五年新馬經驗成為他相當重要的人生閱歷和創作資源,而對馬華本土文學而言,劉卻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建構者。 

(1)本土風情。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層面,蕉風椰雨、本土地理、職業分布、風情習俗、本土混雜語言等都歷歷可見。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東西甚至也可化成靈動的主角,比如椰樹,榴蓮,橡膠林等。相關的篇什包括:《采椰》、《椰樹述趣》、《榴蓮糕與皮鞋》、《橡膠園裏》,無疑,這些本土風情成為幫助本土讀者建構本土認同的重要創設。如馬漢所言,劉以鬯的此時期作品,內容都以新加坡小市民的日常生活為背景,用新加坡人熟悉的通俗的語言,寫活了新加坡人的心理,所以深受新馬讀者歡迎,也成為好些寫作人在創作上模仿的榜樣乃至典範。[16] 

(2)本土事件。尤其可觀的是,劉以鬯對本土事件的強調和再現。《瞬息吉隆坡》是對吉隆坡開拓者葉亞來一生的記載,劉截取了晚年病重的葉,借做夢回憶其一生業績,令人感動,劉的敘述不卑不亢,既有弘揚贊賞,又有淒風苦雨,此類血肉豐滿的書寫是對殖民者和本土統治者罔顧歷史的有力回應。[17] 《過番謀生記》借亞祥、亞嬋、番婆之間的復雜糾葛書寫前輩華人移民史及其歷史遺留問題(如婚姻難題),最後亞祥落葉生根,亞嬋等待無望死去。書寫故事合情合理,呈現出對本土華人史的縮微版或者是經典個案的有意描繪,可以看出作者是個有心人。 

[13] 具體可參Patricia Waugh, Metafic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scious Fiction (London: Methuen, 1984). 

[14] 潘碧華《香港文學對馬華文學的影響(1949-1975) 》,《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15] 蘇燕婷《1950年代香港南來作家構築的文學面貌》,伍燕翎主編《西方圖像:馬來(西)亞英殖民時期文史論述》(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馬來西亞與區域研究所,馬來西亞研究中心,2011),頁61-81。 

[16] 馬漢著《文學因緣》(吉隆坡雪蘭莪:興安會館,1995),頁7-9。 

 

Views: 26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