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礪鋒:論陸遊寫景詩的人文色彩(5)

詩畫相通,陸游寫景時也常將兩者相提並論。例如:“江村何處小茅茨,紅杏青蒲雨過時。半幅生綃大年畫,一聯新句少遊詩。”(45)詩中的“大年”指宋代畫家趙令穰,擅畫汀渚小景。“少遊”則指秦觀,其詩善寫清麗之景。顯然,兩者的題材取向和風格傾向都與眼前的江村春景相合無間。又如:“山崦巨然畫,煙村摩詰詩。”(46)以巨然之畫與王維之詩比擬煙嵐中的山村,也非常生動。有時他甚至把兩者合寫在一句詩中:“樊川詩句營丘畫,盡在先生拄杖邊。”(47)有趣的是,陸游在生活中確曾通過詩畫來欣賞山水:“扇題杜牧故園賦,屏對王維初雪圖。”(48)杜牧的《望故園賦》的主題雖是思歸,但是賦中對景色的刻畫非常生動:“巖曲天深,地平木老。隴雲秦樹,風高霜早。周臺漢園,斜陽暮草。寂寥四望,蜀峰聯嶂……”(49)堪稱山水賦的精品。而相傳出於王維之手的《江幹初雪圖》,真跡至北宋尚存,比陸游年代稍早的葉夢得即有其摹本,(50)陸游家的屏風上有此摹本是完全可能的。陸游作此詩時年已84歲,他的扇面上題寫著杜牧的山水賦,其屏風上臨摹著王維的山水畫,年衰多病的詩人就具備了“臥遊”的條件。通過詩畫來欣賞的山水美景,這樣的自然景色已經過人文精神的投射,這與陸游寫景詩注重人文內容的傾向相映成趣。

綜觀陸游的寫景詩,幾乎每一首中都有人的身影。陸游平生浪跡江湖,所到之處都要尋奇探勝,但是與其說是賞景,不如說是尋覓歷史人物的遺蹤。乾道六年(1170),陸游赴夔州通判任,西行入蜀。8年之後,陸游出蜀東歸,又一次沿江旅行。這兩次行旅所經歷的都是歷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的地方,多少英雄人物曾在那里叱咤風雲,多少騷人墨客曾在那里揮毫潑墨。盡管風吹雨打,浪淘沙沈,但是歷史文化的印痕早已與江山風月融為一體,使自然的美景蒙上了濃郁的人文色彩。陸游精於史學,對前代的史實了然於心。當他親臨曾經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的地點或目睹前代英傑的遺跡時,當然會情不自禁地發思古之幽情。正如他入蜀路經武昌時作詩雲:“西遊處處堪流涕,撫枕悲歌興未窮。”(51)引發這種激情的當然不是江山風月而是歷史遺跡。例如出蜀途中的兩首七絕:

楚城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

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塵到兩京。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楚城在歸州,與江南的三閭大夫廟隔江相對。龍興寺在忠州,杜甫出蜀途中曾寓居寺院。屈原與杜甫都是身遭世亂的偉大詩人,他們的詩篇深沈地抒寫了面臨著國家衰亡卻報國無門的滿腔悲憤。此時的陸游從軍南鄭的一段豪壯經歷已經轉瞬即逝,抗擊金兵、收復失土的宏偉理想已經破滅。當年楚國的國勢衰弱和唐帝國的一蹶不振正是如今國勢的寫照,當年屈原和杜甫報國無門的悲劇又在自己身上重演。此情此景,怎不讓陸游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然而陸游對這些感觸不著一字,只說時遷世移,只有江邊的灘聲亙古如斯。這樣的詩當然是寫景詩,但是其重點顯然在人而不在景。換句話說,這樣的寫景詩浸透著濃郁的人文精神,詩中的江山風月打上了人文歷史的深刻烙印。

當然,陸游是關心現實的,筆下更多是活生生的今人,既有自我,也有蕓蕓眾生。先看前者:

思故山

千金不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鏡湖。湖山奇麗說不盡,且復為子陳吾廬。柳姑廟前魚作市,道士莊畔菱為租。一彎畫橋出林薄,兩岸紅蓼連菇蒲。陂南陂北鴉陣黑,舍西舍東楓葉赤。正當九月十月時,放翁艇子無時出。船頭一束書,船後一壺酒。新釣紫鱖魚,旋洗白蓮藕。從渠貴人食萬錢,放翁癡腹常便便。暮歸稚子迎我笑,遙指一抹西村煙。

此詩作於55歲,詩人正在建安任職,思念家鄉,故作此詩。前半部分對稽山鏡湖的秀麗風光和豐饒物產如數家珍,然後隆重推出詩人自我的身影:他駕著一葉扁舟,從湖光山色中飄然而來。這究竟是山水畫,還是人物畫?兩者都是,讀者既可把詩中的景物視為人物的背景,也可把人物視為景色的點綴。事實上兩者已經融為一體,對故鄉優美風物的描摹,對自己愉悅生活的展現,都服務於抒寫對家鄉的熱愛。這是一首浸透著深厚感情的寫景詩。

(45)陸遊:《出遊歸臥得雜詩》之二,載《劍南詩稿校注》卷7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898頁。
(46)陸遊:《初春雜興》之五,載《劍南詩稿校注》卷5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987頁。
(47)陸遊:《舍北晚眺》,載《劍南詩稿校注》卷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182頁。
(48)陸遊:《初夏雜興》之一,載《劍南詩稿校注》卷7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173頁。
(49)《杜牧集系年校注》卷1,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26頁。
(50)《石林詩話》卷上,載《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412頁。
(51)陸遊:《武昌感事》,載《劍南詩稿校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42頁。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