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43)

伏兆娥女,漢族,1960年生,中衛市沙坡頭區興仁鎮人。著名民間剪紙藝術家,被譽為“西北第一剪”。系中華剪紙促進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寧夏美術家協會理事、寧夏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剪紙協會副會長、東西方藝術家協會(紐約)剪紙協會常務理事。被評為寧夏首屆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特聘為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民間剪紙藝術家。因在文化保護傳承和創作方面成績卓著,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伏兆娥的剪紙藝術得到嫡傳,自幼能剪窗花。1983年,以自己的小飯館為藍本剪出《飯館春風》,在寧夏一家報紙刊登後備受鼓舞。隨之,《中華屹立》《嚴陣以待》《草原放牧》等剪紙作品被媒體刊發。作品先後在全國首屆農民畫展、全國剪紙作品展覽中分別獲得二、三等獎,其藝術成績從此得到關注。1993年,作為寧夏民間藝術團成員赴日本進行文化父流。1994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電視系列片《黃河一-日·山里人家》,對其剪紙藝術作品專題介紹。1995年,寧夏電視臺拍攝的專題片在第四次世婦會播放期間,因剪紙技巧精湛榮獲“中華巧女獎”。1997年,寧夏剪紙協會在銀川為其舉辦了“伏兆娥剪紙展”,特邀為電影《這女人這輩子》《黃河絕戀》,電視劇《大漠豪情》《邊城落日》《生死騰格里》,電視片《媽媽的綠窗花》等創作提供舞美作品,兩次獲得美工設計獎項。她的300余幅剪紙作品先後在《人民日報》《民族畫報》《中國青年報》《連環畫報》《中國婦女報》《寧夏畫報》《寧夏日報》《香港文匯報》等30多家媒體上發表,《十二生肖》《龍年飛人》等20多幅剪紙作品被四川博物館和全國各地剪紙博物館收藏。出版著作有《伏兆娥剪紙集》《怎樣學剪紙》,《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四大名著系列人物被1999年中國民間剪紙博覽會印制為火花集。作品《永久和平》被中國剪紙研究會印制成賀年卡發往世界各地,《虎年和平》獲2000年首屆全國剪紙世紀金獎,《老鼠偷油》獲第二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山花獎”、民間工藝銀獎,《民間剪紙藝術》獲寧夏第一屆旅遊商品設計大賽二等獎,《系列剪紙》獲寧夏第六次文學藝術作品銀獎。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舉辦的“華夏風韻剪紙藝術展”中獲金獎。2003年,《福祿壽喜》《三陽開泰》在“中國西部剪紙大賽”中獲金獎。2004年,被評為“全區德藝雙馨先進工作者”。火花系列《西遊記》獲第六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銅獎。2005年,《水滸108將》獲寧夏第七次文學藝術作品銅獎。紀念安徒生200周年誕辰中國童話剪紙藝術大賽銅獎。2006年,《永久和平》《蒙牛情》獲第二屆國際剪紙藝術界“最佳作品”獎。同年,被國際中華人才專家協會授予“中華當代文化名人”稱號。

著名作家張賢亮對伏兆娥的剪紙作品格外欣賞,於20世紀90年代末,特邀請到寧夏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演示剪紙藝術,遊客當場出題立馬剪就,作品內涵涉獵花鳥蟲魚、梅蘭竹菊、十二生肖以及民間傳說,出神人化,深受贊譽,並創造出民間藝術走向市場的成功范例。如今,又在寧夏著名的旅遊景點西夏王陵,開設了展示剪紙藝術的新窗口,保護傳承著剪紙這一寶貴的民間文化遺產。

馬漢文男,回族,1964年8月生,中衛市中寧縣喊叫水鄉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先後在同心縣喊叫水鄉政府、團縣委、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工作,歷任宣傳部研究室干事,辦公室副主任、主任。2001年出任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2008年1月,任寧夏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2013年3月,任自治區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多年來,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黨建》《學習時報》《浙江日報》《寧夏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近200篇,出版專著有《解讀九十年代》《紅旗漫卷》《自言自語》等。

焦雪蓮筆名蓮子、芬陀蓮子。女,漢族,1967年11月生,中衛市沙坡頭區宣和鎮人。自稱為流浪作家,定居北京。詩集《單人牢房》、散文集《活著走著愛著》為代表著作。視寫作為第二生命,為寫作而辭去教師職業,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近年來,為體驗生活、感悟生命,足跡遍布西藏、新疆。勤奮創作,出版《西域的憂傷》《寧靜的盛宴》《幸福心靈的鄉宴》《色城》《我的男性之花》著作,成果頗豐,擁有巨大讀者群體。涉足油畫、水墨畫領域並有造詣,分別成功舉辦了畫展。為中國有名的流浪女作家。2012年3月8日,中衛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寧夏作家協會、《朔方》編輯部聯袂,為其召開了作品研討會。

段鵬舉筆名舉人。男,漢族,1963年10月生,中衛市海原縣樹臺鄉人。中共黨員,高級編輯。1987年7月畢業於寧夏大學新聞系,2007年7月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經濟管理專業畢業。歷任《固原日報》社編輯、編輯部副主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職務。現任《中衛日報》社總編輯、黨支部書記。寧夏報業協會副主席、寧夏記者協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新聞工作,確立並踐行“高端、主流、公信”辦報宗旨。2005年4月28日,適逢中衛建市一周年之際,所創辦《中衛日報》誕生。自此《中衛日報》和著新中衛堅強步履,承擔起忠實記錄中衛發展、熱情謳歌中衛輝煌、推動中衛文化前行的重任。時序更替,流年往復,立足《中衛日報》開辦了《中衛手機報》《中衛日報電子報》《中衛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和中衛日報網“四報一網”,多個項目開創寧夏新媒體發展先河,並以編校質量第一、綜合質量第三的成績取得自治區一級報紙認定。多年來,憑借扎實文字功底和高尚職業精神,在做好編務管理工作的同時,采寫新聞稿件300多萬字,編著出版《百年夢尋》《中衛市長信箱》等著作5部,發表科研論文16篇。2004年10月,被評為全國百佳優秀新聞工作者。2011年,被中央宣傳部等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2012年5月,在中國報業協會第四屆三次理事大會暨中國報業經營管理高峰論壇上,《我國地方報業的管理創新與實踐》獲得優秀論文二等獎。2013年4月榮獲中國報業協會四屆四次理事會頒發的經營管理先進個人獎。所執筆撰寫的30余件新聞作品、新聞評論和理論研究文章,分別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全國地市報優秀論文一二等獎及自治區新聞獎項,得到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市級以上表彰獎勵10多次。

楊富國筆名文淦,號凈蓮居士。男,漢族,1964年2月生,沙坡頭區永康鎮人。中衛知名文化學者,怪才作家。寧夏沙坡頭旅遊景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中衛市作家協會主席。共創作出版小說、散文、戲劇等各類文學藝術著作26部,其中540萬字《曠世奇緣》共由12部組成,系集武打、偵破、言情、險怪於一爐的鴻篇巨制,堪稱世界單部長篇小說之最。著作《風雨沙坡頭》被改編拍攝成35集同名電視連續劇。2012年5月出版長篇歷史故事《絲綢之路》190萬字,分為上中下三冊,從710年李隆基做臨淄郡王時絲綢之路遭到吐蕃破壞起筆,到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而於765年恢復絲綢之路落筆,官道、商道、匪道相交織,李隆基、楊貴妃、高力士、安祿山等歷史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節氣象萬千。

王雄筆名南臺。中衛市海原縣人。中共黨員,編審職稱。1968年畢業於寧夏大學物理系。歷任寧夏海原縣委辦公室秘書,寧夏糧食局干部,寧夏人民出版社文藝室副主任、總編室主任。寧夏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一朝縣令》《只好當官》,中篇小說集《九頭狼》《南臺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女人和小鎮》等。《一份招工名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四屆優秀小說獎。《一朝縣令》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五屆優秀長篇小說一等獎。

張廷生筆名然迪。男,漢族,中衛市海原縣人。中國書畫百傑,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1983年赴滬,先後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上海外國語學院系統學習中國畫,拜名家樂震文先生為師,專攻山水畫。1987年在上海首次舉辦個人畫展,引起很大反響。1988年赴日本留學,並舉辦了個人畫展,同時加入在日本的中國藝術家協會。1997年回國,在中國美術學院深造,開始把對西部的感情寄托在作品上,尋求風格上的變化,目前已經形成獨樹一幟的畫風,作品粗礦豪放,充滿蒼野雄渾之氣。其作品被國內外諸多藝術博物館、畫廊及個人所收藏。

劉釣男,漢族,1949年9月生,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劉灣村人。中共黨員,專科學歷,出版編輯職稱。曾任中衛縣檔案局局長兼黨史辦公室主任,現任中衛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衛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衛市歌舞團常務副團長。長期從事教學和文秘工作,愛好通訊、文史、詩詞、歌賦、劇作、象棋,擅長書法,創作豐富,獲獎頗多。先後主筆編寫出版了“三算結合”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試用教材8冊以及《孟長有烈士傳》《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組織史資料《輝煌歷程《中共中衛黨史大事記》等著作,公開發表文史資料和文學作品總量達到150萬字以上,代表作有《中衛賦》。被評為全國檔案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黨史先進工作者,享受省部級勞動模范待遇。

孫艷蓉筆名荷子。女,漢族,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中衛日報社編輯、總編室副主任《《沙坡頭》文藝期刊特約編輯,中衛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寧夏作家協會會員。1998年開始文學創作,短篇小說《又一季》於2000年在《人民文學》發表,2003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花逝》,2009年5月出版長篇報告文學《百年夢尋》(合著),2011年6月散文集《真水無香》出版。在國內文學期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百余萬字,作品多次獲獎。

劉健仿原名劉建芳。女,漢族,中衛市沙坡頭區人。中衛日報社記者,寧夏銀川市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長篇小說《飄零》《女性煙火》《捕夢網》《崛起的沙坡頭》,在國內文學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近百萬字。

李壯萍女,漢族,中衛市沙坡頭區人。中衛廣播電視臺編輯,寧夏作家協會會員,中衛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在各類報刊發表詩歌、散文作品500余首(篇),多次獲得全國、自治區、市級重要詩歌獎項。出版《對面一把空椅子》《放在看不見的地方》等著作。

Views: 9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