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陪夢散步》 (42)夢、回憶與年齡 (1)

假如我們願意去理解,夢、記憶和生命之間可能的關係,珍惜他們之間互動的能量,不管甚麼年紀,都可以是好年紀;乘上夢和記憶的翅膀,每段歲月都有其美學與創造。


週前,在商餘唸到兩段文字:“從夢中尋找訊息,好像是除了古代君主和算命先生之外,老人家才有的特權。”“據說,老人家除了喜歡解夢之外,也愛回憶過去。”這兩句話,只是一般的講述;因為有“好像”和“據說”陪伴,作者和讀者原是可以感到輕鬆的。然而,當這兩句話和文章中的以下兩句話互相召喚時,“好像”和“據說”卻有了干預生活的負擔;未經深入探討的普通言說被當成事實,因而影響了我們的意識--


“不知不覺我們都來到了這個年齡層。…… 想一想,時光就這樣溜走了,都有點害怕。”“我上面說的故事,只是一時間忽然想到的事件,絕對不是回憶。”

恐怕就像有人因為看見,別的已婚男女愛鬥氣、吵嘴,甚至大打出手,即懷疑起戀愛與婚姻本身來;該位作者所抗拒的,不是釋夢和回憶,而是年歲的重量。假如我們願意去理解,夢、記憶和生命之間可能的關係,珍惜他們之間互動的能量,不管甚麼年紀,都可以是好年紀;乘上夢和記憶的翅膀,每段歲月都有其美學與創造。

夢,不是老年人的特權。事實上,人的年齡越老,做夢的時間越短(Hobson, 1989)。做夢的特權,真正說起來是屬於胎兒的。一個26個星期大的胎兒,在娘胎裏,24個小時都處於“眼球速動期”(Rapid Eye Movement或稱REM),也就是一般人做夢時的生理狀態。小孩出世後到10週大,約百分之 55至80的睡眠,還是在“眼球速動”的狀態中。到對歲,減少到百分之35,直至5歲左右才和成人一樣,占了睡眠的百分之20。


發現胎兒與嬰兒不僅會做夢,而且夢得特別多,使我們了解到夢對於生命的意義;夢,自始就是人的其中一個課室。26個星期大的胎兒在做夢,和華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假說,明顯的挨不上邊;更不是佛洛伊德所說的,“夢是偽裝的願望”那般複雜。要是我們根據Newman和Evans的學說,接受夢是腦子趁人在休息,而修改、增刪資訊處理程序的結果,我們也就能推敲,眼球速動的胎兒,正在接收從母體內外傳來的各種訊息:聲音、心跳、情緒、節奏…… ;胎教,聰明的的配合了這個學說。而大部份時候在睡眠的初生嬰兒,乖乖的正是“零歲教育”的好時候:聽覺上的詩詞、兒歌、乘法表、積極訊息、巴洛克音樂等;觸覺上的輕撫,讓小手嘗握各種質地形狀的安全物體。


另一方面,胎兒也在處理遺傳自父母DNA的各種文化編碼。這使我們明白了榮格所說的,人的夢境分成“大夢”和“小夢”。大夢,揭開遺傳自父母及世代祖先的“集體無意識”--人未出世已在身上“組織好的系統”,“就像鳥類遷徙與築巢的本能”(榮格:個人命運中的父親);小夢,則呈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累積的“個人無意識”,獨立於我們的意志而運作的一種“自主性”(榮格:論夢的本性)。人類大我和個體小我的心靈攜手,在夢裏教導我們活出生命自身。就像榮格對羅勃 .強生說的:“我不管你的年紀多大,你必須立刻活出那個夢就是了。”(賽加勒及柏勒:夢的智慧)

Views: 1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