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關於老聃接見孔丘時的情形,《莊子·田子方》中記有如下的傳說:「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發而干,□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倔)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然,晉代司馬彪註:「不動貌。」

(4)庚桑楚老聃弟子。《莊子·庚桑楚》中說:「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據司馬彪注,「役」就是門徒、弟子。

(5)關於孔丘兩次見老聃的傳說,《莊子·天運》中有如下的描寫:「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熟)知其故矣。以奸(干)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金句]用。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夫白[兒鳥]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類,自為雌雄,故風化。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驛道,無自而不可;失焉者,無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復見,曰:『丘得之矣。烏鵲孺,魚傅沫,細要(腰)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與化為人;不與化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按關於上文中所說的「類」,《山海經·南山經》中有如下記載:「□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細要」,指細腰蜂,即蜾蠃。我國有些古書中誤認蜾蠃純雌無雄,只有捕捉螟蛉來使它化為己子;所以小說中譯原句為「細腰蜂兒化別個」。風化,舊說是獸類雌雄相誘而化育的意思。

(6)圖書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老子曾作周室「守藏室之史」,司馬貞《索隱》:「藏室史乃周藏書室之史也。」藏書室是古代帝王收藏圖書文獻的地方;史,古代真管圖書、記事、歷象的史官。

(7)橫板古稱為「軾」,即設置車廂前端供乘車者憑倚的橫木。古人在車上用俯首憑軾表示敬禮。

(8)冉有名求,春秋時魯國人,孔丘弟子。《論語·子路》有「子適衛,冉有僕」的記載;宋代朱熹註:「僕,御車也。」

(9)雁鵝古代士大夫初相見時,用雁作為禮物。《儀禮·士相見禮》:「下大夫相見以雁。」清代王引之以為雁鵝即鵝(見《經義述聞》)。

(10)關於老聃西出函谷的原因,作者在《〈出關〉的「關」》中說,是為了孔丘的幾句話,又說,這是依據章太炎的意見;現摘錄章著《諸子學略說》中有關一節於下:「老子以其權術授之孔子,而征藏故書,亦悉為孔子詐取。孔子之權術,乃有過於老子者。孔學本出於老,以儒道之形式有異,不欲崇奉以為本師;而懼老子發其覆也,於是說老子曰:『烏鵲孺,魚傅沫,細要者化,有弟而兄□。』(原註:意謂己述六經,學皆出於老子,吾書先成,子名將奪,無可如何也。)老子膽怯,不得不曲從其請。逢蒙殺羿之事,又其素所怵惕也。胸有不平,欲一舉發,而孔氏之徒遍佈東夏,吾言朝出,首領可以夕斷。於是西出函谷,知秦地之無儒,而孔氏之無如我何,則始著《道德經》,以發其覆。借令其書早出,則老子必不免於殺身,如少正卯在魯,與孔子並,孔子之門,三盈三虛,猶以爭名致戮,而況老子之陵駕其上者乎?(見一九○六年《國粹學報》第二年第四冊)按章太炎的這種說法,只是一種推測,魯迅在《〈出關〉的「關」》中曾說,「我也並不信為一定的事實」。

(11)流沙古代指我國西北的沙漠地區。《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裴駰《集解》引劉向《列仙傳》說:「老子西遊,……(關令尹喜)與老子俱之流沙之西。」

(12)老聃和庚桑楚的這一段對話,是根據劉向《說苑·敬慎》中所載老聃和常樅的一段問答:「常樅有疾,老子往問焉,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樅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邪;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邪?』常樅曰:『然。』」常樅,相傳為老聃之師。

(13)關於老聃騎青牛的傳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司馬貞《索隱》引《列異傳》說:「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其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

(14)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縣東北,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關城在谷中,戰國時秦國所置。

(15)魯般和墨翟參看本書《非攻》及其有關的注。

(16)關尹喜相傳為函谷關關尹。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並未敘明關吏姓名;「喜」字應是動詞,漢代人認為人名,所以稱為關尹喜。《莊子·天下》稱關尹、老聃二人為「古之博大真人」;《呂氏春秋·不二》也有「老耽(聃)貴柔……關尹貴清」的話。

(17)簽子手舊時稱關卡上持鐵簽查驗貨物的人。

(18)一丸泥就可以封住形容函谷關的形勢險要,用少數兵力即可扼守的意思。「丸泥」,見《後漢書·隗囂傳》中王元對隗囂說的話:「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按我國古時用泥丸封緘木簡,所以王元有丸泥封關的譬喻。

(19)筆、刀、木札我國古代還沒有紙的時候,記事是用筆點漆寫在竹簡或木札上,寫錯了就用刀削去,因而同時用這三種工具。

(20)自「道可道」至「眾妙之門」,連成一段,是《老子》全書開始的一章。下文「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是全書最末一句。「無為而無不為」,是第四十八章中的一句。

(21)這句話間雜著南北方言,意思是:你在說些什麼,我簡直聽不懂!

(22)這是蘇州方言,意思是:還是你自己寫出來吧。寫了出來,總算不白白地瞎說一場。是吧?

(23)這裡說的「優待」老作家和下文的「提拔新作家」,是解放前出版商為了對作家進行剝削常用的一種欺騙宣傳,這裡信筆予以諷刺。

Views: 1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