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愁 承載幾千年文明的物質文化遺產的消逝。在意大利、希臘等歐盟諸國,幾千年的歷史遺存、文物古跡,保存完好者屢見不鮮,而在中國想找到明清時代的這類完整建築已屬鳳毛麟角,更不要說宋元、唐漢、先秦了。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稱,近30年來有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其中半數以上是毀於拆遷。

中國的村莊2000年時約有360萬個,到2010年的十年間,減少到270萬個,平均每天差不多要減少300個,全國31個省市區上報傳統村落11567個,首批入選的648個,其余不能入選的如靠地方保護,其命運難測。傳統古村落的保護尚且如此,那些零星分佈於數以百萬計的村落中的古舊建築、石雕、木雕、文物古跡、乃至衣著服飾更是可想而知,它們正遭受建設性的破壞、開發性的毀滅、商業旅遊性的改造。有著幾千年文化藝術積累的民族傳統建築得不到保護,卻不惜巨資建造“求高、求大、求怪、求奢華氣派”的荒誕建築。2013年11月22日,“中國當代建築設計發展戰略”高端論壇在南京召開,中國建築界的高層官員、學者、設計者幾乎悉數到場,工程院院士沈祖炎以詳盡的數據“炮轟”國家大劇院、鳥巢、水立方和央視大樓鋪張浪費驚人,應一票否決。

有關媒體報道稱,在會議執行主席程泰寧的詞典里,它們是“反建築”的建築,這情景世界罕見且極易傳染。此風近幾年正由城而鄉勁吹,全國8000多個超億元的村,有些建大高樓、大廣場、大雕塑的投資花費驚人。某名村的大樓與北京城的最高建築一般高,都是328米,建造者不無幽默地稱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然會再蓋高些。祖先為我們留下的極其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本該很好地繼承保護,這才是有價值的文明產物。但在一些人的頭腦里,一切都該推倒重來建新的,這樣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業績。我們有些幹部如果到英國牛津劍橋去看看,可能會認為那里沒有現代氣息,那麼多古舊建築太丟臉,該拆掉重建。在這種荒謬邏輯指導下的中國物質文化遺產的命運,怎不令人發愁!

 

四愁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繼斷了香火。全世界都十分重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中國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尚且如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乏力。但卻捨得花巨資大建沒有多少文化含量的“非文化物質遺產”。中華文化的歷久不衰、薪火相傳,大多仰仗於流佈鄉村的非物質文化。大到世界上獨一無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農業哲學思想“天時地利人和”;中到農業稅收制度、土地制度、農戶管理的村社制度,農業生產中的稻魚共生、豬沼魚、草灌喬、立體、循環、生態等經濟模式,動物的雜交、鯉魚通過轉基因分離出金魚等技術;小到民風、民俗、方言、禮儀、節日、節令、時序、民族、雜技、地方戲、中醫藥、傳統樂曲、傳統手工藝等,鄉村中蘊藏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巨大的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寶庫,如今在“快文化”、“洋生活”、“超時空”的現代生活方式引導下,這個寶庫不要說開發利用,大多無人延續,其消失的速度十分驚人。

日本之所以在不長的時間里能以科技立國,趕上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與他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理念密切相關。當今世界,美國以高新技術勝,中國以數量居首勝,日本則以歷代傳承的精巧工匠勝。一項技藝只要社會需要,哪怕不賺錢,幾十代人一脈傳承,百年老店,甚至千年老店遍佈全國,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最具體的體現。13億人的中國歷史上流傳至今的百年老店已是屈指可數,而且不少還在迅速消亡,這是民族的悲哀。二億多農民工湧入城鎮尋找生計,剩下的386199部隊自顧不暇,誰來承接祖先幾千年來留給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香火?縱觀人類歷史,城市只是晃動在人類眼前的誘惑,鄉村才是連接人類心靈的臍帶。如果只知道從鄉村索取食物,索取肉體的營養,不知道從鄉村汲取傳統,汲取精神的營養,人們所追求的現代文明將只是空中樓閣。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