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海外華人移民與全球視野下的中國(4)

海外華人與中國:從“離散社群”到“離散時刻”(diaspora moment

陳認為,將海外華人視為一個固定的群體,當然過於僵化,不僅政治上有風險,並且也未必符合歷史事實,因為並非所有族裔上屬於華人的人都認同中國,也不是所有的時候,人們都會產生這種認同。但是,陳並不認為海外華人移民研究應該完全放棄“離散”這個概念,她認為這個概念依然有其解釋力,只是需要將對“離散”的理解從一個固定“族群”轉換為一些“歷史時刻”,因為她發現,在過去的歷史上,確實存在某些歷史時刻,海外華人與中國建立了某種程度上的關聯,中國變成了海外華人的祖國,而有了祖國的海外華人則變成了“離散華人”。為了理解這一歷史現象,陳引入了“離散時刻(diaspora moment)”這一概念。所謂“離散時刻”, 指的是在某些歷史節點上,海外華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並上升到了一定的討論層面,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個人或者是政策上的回應,她稱這些歷史時間點為“離散時刻”。在這本書中,陳指出了五個重要的“離散時刻”:(一),19世紀中期拉美等地爆發華人契約勞工危機;(二)20世紀20、30年代暨南大學籌劃組織南洋研究;(三)20世紀前30年南洋知識精英林文慶復興儒學;(四)20世紀50年代廣東僑鄉進行土地改革和實施新婚姻法;(五)20世紀50年代廣東地區安置歸僑。她在書中分別用五章詳細分析了這五個“離散時刻”。她特別指出,這五個時刻並非就是所有的“離散時刻”,只是它們代表了中國近代史上幾個重要的轉折,由於過去對於中國近代史的討論,較少涉及到海外華人問題,所以陳希望從“離散時刻”這一視角,重新審視海外華人如何影響和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

 

在陳看來,離散華人與作為祖國的中國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共生對照的關係。陳注意到,中國歷史上往往用”華僑”來指稱散居世界各地,但又與中國保持關聯的“離散華人”,而“華僑”這個概念能夠很好得體現出“離散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在對“華僑”一詞作語義上的考證時,她注意到,“華僑”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華”指的是民族和種族意義上的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是19世紀末才產生,而“僑”在過去往往指旅居, 也即短時間居住和訪問的意思,比如“僑居”。到19世紀末,華和僑這兩個字組合在了一起,用來形容居住在中國以外,但又和中國保持關聯的人。在陳看來,這個概念的出現,不僅表明中國政府正式接受了移民海外的正當性,更重要的是,它與“祖國”的概念一起,意味著民族國家與其海外移民之間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對照的關係。 因為只有有了祖國這個“華”,才會有散居各地的“華僑”,而“華僑”的“僑”所蘊含的短期僑居的含義,又意味著,祖國是散居各地的華人的一個永恒的中心。雖然在過去的歷史上,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當這兩者發生關聯的時候,當身處不同時空中的海外華人變成了祖國的“華僑”或者說“離散華人”時,這種關聯不僅反映了對於中國的各種不同的想象和重構,同時也體現了海外華人對中國發展的影響。陳對拉美華工危機的討論對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