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為什麽要登王敬軒的來信, 然後再讓劉半農把他臭罵一頓?王敬軒那麽沒道理, 不登不理豈不更好?這問題的答案牽涉一項只有《新青年》同仁明白的秘密——王敬軒這個人根本不存在!王敬軒的投書, 其實是《新青年》另一位同仁錢玄同的傑作。王敬軒等於是《新青年》自己紮起來的一個稻草人, 然後大家再對著稻草人大打特打, 錢玄同也署名寫了一篇《駁王敬軒君信之反動》!
劉半農為什麽對王敬軒那麽刻薄惡毒、大打特打毫不留情?因為他知道王敬軒不是個真人, 只是反對新文學態度的抽象代表, 所以對他沒有一點對真人、正常人的尊重, 而且劉半農知道不管罵得再兇再狠, "王敬軒"都不會生氣, 也都不能拿劉半農怎麽樣。
這不只是二十歲左右青年們心血來潮的惡作劇, 更重要的動機, 是要借由這種手法, 挑激起人家對《新青年》和"文學革命"的注意。那個時代的革命青年清楚明白, 革命主張得到的最殘酷對待, 不是激烈的反對, 甚至不是積極的打壓, 而是——冷漠不理會。
寧可被罵, 不能讓人家冷漠以對, 這是《新青年》的態度。先假造一個罵人的王敬軒, 再用劉半農的粗魯回信引來更多罵《新青年》的讀者, 於是《新青年》受到注意, 同時他們的"文學革命"主張受到了重視。
從宣傳的角度看, 《新青年》成功了。不過, 這樣的成功過程, 卻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除了胡適一個人繼續堅持心平氣和跟人家討論之外, 其他《新青年》同仁都養成愛罵人的習慣, 而且著眼宣傳效果, 就喜歡把話講得誇張講得極端, 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樣的習慣再透過《新青年》的影響力感染給許多青年, 結果讓那個時代大步走上彼此極端對抗的道路, 中國一步步嚴重斯裂, 一點點失去了中間協商力量, 終致爆發內戰, 打個你死我活。
"五四"那個年代青年的熱情追求, 他們的浪漫生命態度, 他們的愛國救國焦急心情, 現在這一代的臺灣青年恐怕很難同情理解了, 不過他們運用激烈語言創造群眾注意的手法, 倒是和當前的媒體現象甚為接近。為了讓人家看到聽到, 什麽話都可以講, 什麽事都可以做, 也是今天臺灣的風格, 因而了解"五四"激烈情緒化路數, 帶來什麽樣的歷史連環反應, 或許可以對現實有些映照警示作用吧!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