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複雜、多因素交互影響的世界里,必然有許多"純屬巧合"的事。不過正如韋伯(Max Weber)申說的,人活在"意義之網"中,對於周遭發生的事,我們有一種本能,不只要問"什麽",還要接著問"為什麽"。
在"意義之網"中,巧合是最沒有分量的。巧合意味著:發生就是發生了,沒什麽特別的因果關聯,就是這樣,沒有什麽特別的"為什麽"。巧合違反了我們追問意義、探求理由的內在沖動,難怪那麽多人不相信巧合,要在巧合現象上附會增添種種說明。
從承認巧合存在的前提出發,從專門確認巧合的特別學科——統計的角度看去,世界無非都是巧合,或者是偏差統計所能解釋的,沒有什麽怪力亂神,沒有什麽秘密魔咒。
例如說:空泛籠統的預言,從統計幾率上看,當然很容易實現。不必研究星座,不必深夜起來"騎墻觀天象",我都可以大膽地預言下個月在亞洲地區,會發生嚴重的災禍,你信不信?你非信不可,因為我的預言有長達三十天來等待,亞洲西起俄羅斯,東到印度尼西亞延伸入南太平洋的小島,我既沒定義災禍是天災還是人禍,也沒定義該多嚴重才叫"嚴重",這種預言還會碰不對、蒙不到,那才叫有鬼。
在多地震如臺灣這種地方,每年平均有感地震近千次之多。一個患有間歇性耳鳴問題的人,發生耳鳴後幾天內,剛好遇見有感地震,幾率其實高得不得了。更何況,耳鳴的發生,與地震對應,都沒有經過細密的控制,中間誤差加人為扭曲的可能性太大了。
再說熱門得不得了的"魔咒"話題吧。波士頓紅襪隊從1918年之後,到2004年以前,都得不到世界大賽冠軍,這是鐵的事實。球迷們不相信這會是單純的巧合,於是訴諸貝比魯斯的魔咒來予以解釋。
八十六年間拿不到冠軍,這應該真的不是巧合,只是造成這種連續現象的,恐怕不是魔咒,而是其他因素吧。
一個因素,美國職棒聯盟隊伍太多,而每年只能有一個冠軍。平均算一下,每支球隊能贏得冠軍的幾率本來就很低,以現在狀況,就算用輪的,都要輪上將近三十年,每支球隊才能輪上拿一次冠軍。
第二個因素,美國職棒制度長年保障了人口集中大市場的球團,占盡優勢。人口多、球迷多、收入多,當然可以買到好的球員和教練,職棒又最講求"美國精神",自由競爭,市場決定一切,不像其他運動有薪資上限,有選秀抽簽等強迫讓各隊實力平均化的措施,這種情況下,紐約洋基建立起王朝,囊括二十世紀四分之一強的冠軍寶座,能說是意外嗎?
再想想,洋基獨大,獨霸了二十幾次冠軍,那別隊拿冠軍的平均幾率當然更小了。尤其受到最大影響的,是洋基的世仇紅襪隊。紅襪幹嗎跟洋基結成世仇?因為這兩隊永遠分在同一個聯盟同一個分區。同聯盟同分區不只是每年要碰頭對戰最多次,更要命的是,大家得先拼個你死我活爭取晉級季後賽的機會。職棒的制度,幾十年來都是只有季賽分區戰績排名第一的,才能進季後賽。幾十年來,季賽打完,就只剩四支球隊還能抱持希望,其他各隊都打包度假去了。這麽嚴格的制度,偏偏自家分區有個超級強隊,紅襪連偷偷混進季後賽都沒有機會,遑論"妄想"世界冠軍了!
從這點再進一步看,我們就能恍然大悟,為什麽維持了八十多年的魔咒,終於還是破了。從理性主義者的眼中看去,關鍵因素不會是貝比魯斯的鬼魂高不髙興,而是季後賽制的改變。從七八年前開始,聯盟重組,分成六個分區,除六個分區季賽第一名之外,兩個外卡名額,總共八支球隊可以打季後賽,名額放寬一倍。
最近幾年贏得世界大賽的球隊,包括2004年的紅襪隊,有不少是拿外卡進去的。換句話說,依照舊制,當年的波士頓紅襪隊根本沒機會出現在季後賽球場上!也就不可能在那一年打破貝比魯斯魔咒。
新的賽制,開放了新的可能,給整體實力或許不是最好、但卻具有爆發力的球隊,表現的機會。季賽一百五十多場打下來,一定要有硬碰硬的實力才能維持最高勝率,這種實力和薪水通常密切相關,可是戲劇性的爆發力就不是那麽回事了。新制有效打破了薪資決定戰局的狀況,於是洋基不再能穩居寶座,於是神經兮兮的紅襪有了竄起復仇的機會。
可是賽制能夠解釋八十多年中,紅襪隊不可思議的衰運,例如1946年的失誤、1986年的一團混亂嗎?賽制不能,但臨場調度可以。1946年真正失誤的是多米尼克?狄馬喬,他是因先發球員受傷才被派到中外野替補的。1986年漏接滾地球的一壘手比爾?巴克納,則是身上根本就有傷,因為他一整季立下了汗馬苦勞,總教練不好意思把他換下來,想讓他留在場上享受拿到世界大戰冠軍的光榮!
這個世界上,其實沒那麽多不能解釋的巧合,只不過把事情都用理性解釋明白,把魔咒從生活里驅趕走了,似乎我們的生活也就變得乏味了。
不過沒關係,有些巧合,就算再理性再清楚的頭腦,都沒辦法解釋說明,在這里,永遠都還是有怪力亂神、秘密魔咒的廣大空間。
再看看這個吧!美國總統林肯和肯尼迪,整整相差一百年當選上任,兩人都在任內遭到暗殺身亡。暗殺林肯的兇手,剛好比暗殺肯尼迪的兇手早一百年出生。林肯在戲院里被暗殺,兇手從戲院逃到附近的倉庫里被捕,暗殺肯尼迪的兇手藏身在倉庫射擊,然後逃到了戲院里被捕。這兩名兇手,布恩和奧斯瓦爾德,都在上法庭受審之前,就被幹掉了。
還有,林肯總統的秘書姓肯尼迪,肯尼迪總統的秘書姓林肯。肯尼迪小姐曾經勸林肯總統不要去戲院,林肯總統不聽;林肯小姐也曾勸肯尼迪總統不要去達拉斯,肯尼迪總統也沒聽。
甚至,兩位總統被刺殺的那天,都是星期五,致命的槍傷都在後腦勺,兩位第一夫人都在暗殺現場。林肯死後,繼任的副總統姓約翰遜,肯尼迪死後,繼任的副總統,咦,怎麽也姓約翰遜。
像這樣的連環巧合,你如果不相信它只是巧合,你要想編造多少神奇古怪的靈異故事,我想誰也阻止不了,誰也怪不得你。只不過,如果不是像這樣充滿蹊蹺的事,我們最好還是多用理性,少信魔法魔咒吧。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