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昆曲本是吳方言區域里的產物,現今還有人在那里傳習。蘇州地方,曲社有好幾個,退休的官僚,現任的善堂董事,從課業練習簿的堆里溜出來的學校教員,專等冬季里開棧收租的中年田主少年田主,還有諸如此類的一些人,都是那幾個曲社里的社員。北平並不屬於吳方言區域,可是聽說也有曲社,又有私家聘請了教師學習的,在太太們能唱幾句昆曲算是一種時髦。除了這些“愛美的”唱曲家偶而登臺串演以外,“職業的”演唱家只有一個班子,這是唯一的班子了,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沒有什麽事情來逼迫,我也偶而跑去,看他們演唱,消磨一個下午。
演唱昆曲是廳堂里的事情。地上鋪了一方紅地毯,就算是劇中的境界;唱的時候,笛子是主要的樂器,聲音當然不會怎麽響,但是在一個廳堂里,也就各處聽得見了。搬上舊式的戲臺去,雖然在一個並不廣大的戲院子里,就不及平劇那樣容易叫全體觀眾聽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臺去,那簡直沒有法子聽,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見演員拂袖按鬢了。我不曾做過考據工夫,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有演唱昆曲的戲院子。從一些零星的記載上看來,似乎明朝時候只有紳富家里養著私家的戲班子。《桃花扇》里有陳定生一班文人向阮大鋮借戲班子,要到雞鳴埭上去吃酒,看他的《燕子箋》,也可以見得當時的戲不過是幾十個人看看的東西罷了。我十幾歲的時候,蘇州城外有演唱平劇的戲院子兩三家,演唱昆曲的戲院子是不常有的,偶而開設起來,開鑼不久,往往因為生意清淡就停閉了。
昆曲澈頭澈尾是士大夫階級的娛樂品,宴飲的當兒,叫養著的戲班子出來串演幾出,自然是滿寫意的。而那些戲本子雖然也有幽其密約,劫盜篡奪,但是總之歸結到教忠教孝,勸貞勸節,神佛有靈,人力微薄,這除了供給娛樂以外,對於士大夫階級也盡了相當的使命。就文詞而論,據內行家說,多用詞藻故寶是不算希奇的,要像元曲那樣亦文亦話,才是本色。然而就是像了元曲,又何嘗能夠句句同口語一般,聽進耳朵就明白?況且昆曲的調子有非常迂緩的,一個字延長到了十幾拍,那就無論如何講究辨音,講究發聲跟收聲,聽的人總之難以聽清楚那是什麽字了。所以,聽昆曲先得記熟曲文;自然,能夠通曉曲文里的詞藻跟故實那就尤其有味。這又豈是士大夫階級以外的人所能辦到的?當初編撰戲本子的人原來不曾為大眾設想,他們只就自己的天地里選取一些材料,演成悲歡離合的故事,藉此娛樂自己,教訓同輩,或者發發牢騷。誰如果說昆曲太不顧到大眾,誰就是認錯了題目。
昆曲的串演,歌舞並重。舞的部分就是身體的各種動作跟姿勢唱到哪一個字,眼睛應該看哪里,手應該怎樣,腳應該怎樣,都由老師傳授下來,世代遵守著。動作跟姿勢大概重在對稱,向左方做了這麽一個舞態,接下來就向右方也做這麽一個舞態,意思是使臺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觀賞。譬如《牡丹亭》里的遊園一出,杜麗娘小姐跟春香丫頭就是一對舞伴,自從閨中曉妝起,直到遊罷回家止,沒有一刻不是帶唱帶舞,而且沒有一刻不是兩個人互相對稱的。這一點似乎比較平劇跟漢調來得高明。前年看見過一本國劇身段譜,詳記平劇里各種角色的各種姿勢,實在繁複非凡;可是我們去看平劇,就覺得演員很少有動作,如《李陵碑》里的楊老令公,直站在臺邊盡唱,兩手插在袍甲里,偶而伸出來揮動一下罷了。昆曲雖然注重動作跟姿勢,也要演員能夠體會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著祖傳表演,也就跟木人戲差不多。
昆曲跟平劇在本質上沒有多大差別,然而後者比較適合於市民,而士大夫階級已無法挽救他們的沒落,所以昆曲的被淘汰是必然的。這個跟麻將代替了圍棋、豁拳代替了酒令,是同樣的情形。雖然有曲社里的人在那里傳習,然而可憐得很,有些人連曲文都解不通,字音都念不準,自以為風雅,實際卻是薛蟠那樣的哼哼,活受罪;等到一個時會到來,他們再沒有哼哼的餘閑,昆曲豈不將就此“絕響”?這也沒有什麽可惜,昆曲原不過是士大夫階級的娛樂品罷了。
有人說,還有大學文科里的“曲學”一門在。大學文科里分門這樣細,有了詩,還有詞,有了詞,還有曲,有了曲,還有散曲跟劇曲,有了劇曲,還有元曲研究跟傳奇研究,我只有欽佩贊嘆,別無話說。如果真是研究,把曲這樣東西看做文學史里的一宗材料,還它個本來面目,那自然是正當的事。但是人的癖性,往往會因為親近了某一種東西,生出特別的愛好心情來,以為天下之道盡在於是。這樣,就離開研究二字不止十里八里了。我又聽說某一個大學里的“曲學”一門功課,教授先生在教室里簡直就教唱昆曲,教臺旁邊坐著笛師,笛聲噓噓地吹起來,教授先生跟學生就一同愛愛愛——地唱著。告訴我的那位先生說這太不成話了,言下頗有點憤慨。我說,那位教授先生大概還沒有知道,仙霓社的臺柱子,有名的巾生顧傳玠,因為唱昆曲沒有前途,從前年起丟掉本行,進某大學當學生去了。
這一回又是望道先生出的題目。真是“漫談”,對於昆曲一點也沒有說出中肯的話。
載第1卷第3期(1934年10月20日出版)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