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上)

——在《藝術人生》端午節論壇上的即興講演

時間: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地點:浙江余姚河姆渡口

人物:王岳川、於丹、紀連海、聶衛平、方文山等

(此處僅僅列出王岳川的講演和回答提問。端午節正式播出時有刪節)

主持人朱軍:壓軸上場的最後一位嘉賓:他精通書法,專於音樂,擅長演講;他涉獵極廣,從西學到國學,從文藝美學到文化研究;骨子里保存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底蘊,使他善於在哲學層面去反思,對文化精神價值進行再符碼化的定位。他的思維方式和思考問題不是小我,而是“大我”¬¬——中國和世界,他大量專著都與“發現中國”的大主題有關;他對自己的夢想和理想有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四川人,更是一個醒著的文化學者,他就是北大著名教授王岳川先生。掌聲有請。

王岳川:大家好,今天準備給大家講一講“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中的六個關鍵詞。

第一個字是“水”。我們面前的河姆渡一江春水向東流。河姆渡七千年文化證明中華文明不僅僅是黃河文明,也是長江文明,我們把它稱為“中國的兩河文明”。水有什麽妙處呢?日本的著名科學家江本勝先生寫了一本書,叫《水知道答案》。水怎麽知道答案呢?它沒有大腦,沒有聽力,它知道什麽答案?原來將本勝先生把水放在莫劄特、巴赫、貝多芬的音樂中聽了二十分鐘,用分子攝像儀把分子結構拍出來,非常瑰麗,像鉆石般的結構。他又把這杯水擱到了重金屬搖滾的音樂中聽了二十分鐘,拍出的分子結構是什麽?是癌細胞結構。您知道您身上有多少水嗎?70%多。人的大腦上有多少水?90%,當20分鐘可以把一杯水變成癌細胞結構時,我們要思考什麽才是真正的藝術,什麽才是好的文化

水在中華民族中有幾大美德,首先水主平,人們說海平面,天下沒有比水更平的了,水公正;我們說水赴深谷而不畏,水勇敢;水堅持在九曲黃河中滾滾向東,水堅韌;水沖洗掉一切泥汙,水潔凈;最後是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水成為了我們的生命時間。水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水的哲學水的精神的集中體現。了解了水文化,就了解了中華文明的根本。

第二個字是“節”。我們今天過端午節,我們卻在浙江的河姆渡談楚國屈原,不是覺得有點奇怪嗎?就是因為這個節把我們結起來。中國結每一個結和我們今天節日的節相關,節者結也。中國史前——最初造文字之前是打結,小事情打一個小結,大事情打一大結,更大的國家大事打一個更大的結。結變成了中國文化的集體無意識,變成了中國文化中每個人必須記住的民族精神傳承的密碼。這個節是縱橫的,不僅關乎家庭,而且關乎社會,關乎到整個國家。中國節是一個團結的節,是一個團圓的節。互相溝通了解了的節,我們知道中國節和水一樣,是中國文化的指紋。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國人過節跟思念、親人緊密相關。

第三個字是“中”,中是中國的中,中庸的中。西方天平是把一段取其中,中國不是這樣。大家看到中國稱中藥的秤沒有,左邊很短一段,右邊很長一段,有一個四兩拔千斤的秤砣,就把整體平衡找到了。中國的中不是二者相折取其中,相反是一種高的智慧,高的平衡能力,四兩撥千斤的“中”。

第四個字是“庸”,很多外國朋友到中國來學習,覺得庸字是平庸,是凡庸,甚至是庸長。庸在古代的解釋,庸者恒也。什麽叫恒?持之以恒。我曾讓我的博士生舉著一張書法由我來評點,大家知道一張宣紙不到10克,這個同學身高1米80,舉了不到10分鐘,他的手就漸漸舉不動了,說老師我不行了。這個學生如果要舉一個百斤重的巨石可以輕而易舉,為什麽舉一張十克的書法作品卻堅持不了10分鐘呢?如果老師讓他舉一天呢?讓他舉一個月,舉一年呢?可見持之以恒是多麽艱難。我們好不容易找到的事物規律和矛盾制衡的方法——度,就是中,但是人們卻沒有能力和精力把這個中堅持到底。人們有多少美好的藍圖、多少美好的計劃、多少美好的想法,可惜都付諸東流,這在於我們不能堅持下去。所以中國的庸字告訴你,有了美好的想法和制度,一定要把它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這才是有效的。

第五個字是“孝”。孝是什麽?是愛的回報!中國文化是孝文化,孝是中國文化中最大的資本。端午節、重陽節乃至春節,幾乎跟孝都緊密相關。每一年春節,到外面的打工仔有幾億人,冒著嚴寒和乘車的艱難,像候鳥一樣堅持不懈的大年三十趕回家,把一年辛辛苦苦掙的錢給父母親,這就是孝!大家看一下“孝”字上面一個老字的一部分,下面一個兒子的子,兒子把老人扛在肩上成了他的拐棍,這是孝。大家看中國的“教”字,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文,只有孝敬老人的人,有了文化的人才是有教養的人,才是受到教化的人。您知道孔子怎麽論孝嗎?孔子說了兩個字:“色難”。為什麽孔子不在很大的體系性中建構孝呢?卻說兩個字——色難,翻譯成今天的現代漢語,就是面對父母親和顏悅色並堅持百年不變,直到老人家去世。難不難?難!中國有句古話“久病無孝子”,可以孝一次,孝十次。但是大家知道,鳥都可以反哺,羊吸奶都是跪在地上,動物也可以有孝。給父母親買一樣好東西,買一斤粽子不僅僅是孝,孝是持之以恒的“色難”!今天,中華文明中的孝文化受到了質疑,但是我認為它是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第六個字是“和”。和是和諧的和。20世紀世界的大走向,歐洲為整個世界提供了現代化的文明,所以歐洲殖民文化強調的是“三爭文明”——個人和個人之間是競爭,集體和集體之間是鬥爭,國家和國家之間是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在世界強國之間打起來的。1945年二戰結束以後美國成了世界的執牛耳者。美國的後殖民文化和歐洲殖民文化不一樣,提出來的是“三片文明”,哪三片?第一是大片文明,全世界現在所有的電視臺和電影院播的都是以美國為主的大片。我們知道亞洲有三個電影大國,一個是印度,載歌載舞的民族歌舞,但今天很少有人看了;一個是日本的“和魂西式”電影;一個是中國的全盤西化的電影。但您知道嗎?2008年底在美國做了一個對亞洲電影的觀眾評估,結果美國人最喜歡印度電影,因為非常具有差異性的民族特色,其次喜歡日本電影,因為它還有“和魂”。不太欣賞的是中國電影,因為全盤西化了。這就告訴我們越是有民族文化的,越是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差異的才可能被其他民族更好欣賞。第二是芯片文明,就是電腦的芯片,今天的電腦的芯片的高速度和高容量使得讀圖時代成為可能,美國開創了讀圖時代和電子遠端控制技術。第三個是薯片文明,什麽薯片呢?麥當勞、比薩餅等等,正是這樣的洋快餐的全球化,使整個東亞青少年今天出現一個飲食西化問題。美國文化成為後殖民文化是通過大片、芯片和薯片的方式,這種和平的、緩慢的、文化產業和信息權力控制的方式,把全世界整合控制起來。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