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之國·新聞敘事學研究框架的構想(上)

敘事學(敘述學),是關於敘事本文的理論。就其淵源而言,它上承20 世紀 40年代的俄國形式 主義,中經英美新批評,下接法國結構主義。在20 世紀 40年代末期的結構主義學說的推動下,敘事學最終形成一門獨立的學問。如果以)($( 年茨維

坦・ 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敘事學”這個術語的時間計算,迄今歷史尚不到 "# 年,但敘事學在短短的時間內獲得了迅猛發展,形成了以法國為中心, 輻射到世界各地的頗具生機的新學科。

敘事學自其誕生之日起,其研究範圍主要集中在小說、傳說、民間故事、敘事詩等敘事文學領域,而新聞學則被人為地排斥在外。作為對新近發生客觀事實傳播的新聞,其本源和主體是事實,其傳播信息的主要方法是“敘事”。不過,新聞敘事與其他類型的敘事相比,有著自身鮮明的特性,主要表現為對象的客觀性、時間的新近性、文本的易讀性、媒介的權威性。因而,新聞是一種最典型、最普遍、最具影響力的敘事文。實際上,敘事學的先驅並沒有將新聞拒之於門外。如“敘事學”的命名者托多洛夫將敘事學定義為“關於敘事作品的科學”;再如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的代表人物熱奈特把敘事分為兩類:紀實敘事和虛構敘事,在其列舉的紀實敘事類作品中,新聞榜上有名。

而被認為開創了“傳播領域內最全面的敘事理論”的菲希爾,他的觀點是 “所有形式的信息傳播都可以當作敘事來理解。”

我國著名新聞人穆青也認為“新聞是一種敘事文”。

基於此,新聞學理應納入敘事學的研究範疇,或者說,敘事學的原理和方法也同樣適應新聞學。為此,我們有必要以新聞學為基礎,借鑒敘事學的原理,建構起“新聞敘事學”,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新聞學展開重新審視,從一個更寬、更廣、更深的層次觀照新聞,促進新聞學的深入發展。

著名敘事學家熱奈特認為,敘事包含著三個不同的概念或者說三層不同的含義:一是“最通常新聞敘事學研究框架的構想

摘 要:新聞是一種典型的敘事文,理應納入敘事學的研究範疇。新聞學和敘事學的化合產生了新聞敘事學。新聞敘事學是以新聞事實為基點,運用敘事學理論,對敘事的故事、話語、敘述等三個層面展開研究的學問。新聞敘事學研究框架的建構,為新聞學的深入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有助於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新聞進行重新審視,有助於從一個更寬、更廣、更深的層次來探討新聞,有助於新聞寫作實踐的總結和提升。

意義上的敘事,即敘事話語”;二是“它(指話語,引者註)詳述的事件”;三是“產生它(指話語,引者註)的或真實或虛構的行為”。簡言之,熱奈特所說的第一層指的是講述事件的敘述方式—— —話語,第二層指的是被講述的內容—— —故事,第三層是產生話語或者文本的講述行為,即敘述。本文也將沿襲熱奈特敘事學中的故事、話語、敘述三個層面,以新聞學原理為基礎,對新聞敘事學的研究建構作一番探討。

一、對新聞敘事學“故事”的研究新聞敘事學裏的“故事,指的是被敘述的內容,即所指,是以某種方式對於新聞素材的描述,它由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事件組合而成。

在漢語中,人們往往將故事貼上“虛構”的標簽,而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以及對其進行記錄的新聞則與“故事”無關。但現代敘事學家認為,故事是“人、動物、宇宙空間的異類生命、昆蟲等身上曾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事實。也就是說,故事中包含一系列按時間順序發生的事件,即敘述在一段時間之內,或者更確切的說,在一段時期內發生的事件。”

也就是說,故事既可以是真實事件,也可以是虛構事件。顯然,作為對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進行敘述與建構的產物,新聞無疑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的內涵


新聞敘事學的“故事”,是對客觀真實的新聞素材編排的結果。“素材是按照邏輯和時間先後順序串聯起來的一系列由行為者所引起或經歷的事件。”

故事由事件、行為者和場景等基本要素構成。


事件。事件是“由行為者所引起或經歷的從一種狀況到另一種狀況的轉變。”

 “轉變”強調了事件是一個過程,一種變化這一事實。變動產生新聞,新聞敘事學裏的“故事”應是具有重要性、變動性、時效性、真實性、接近性等特性的事件或者系列事件。故事層面裏的事件都是客觀存在、無法加工的,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序列排列和組合。

但作為事件流變的過程,有輕重緩急之分,事件與事件之間有橫向水平的聯系,也有縱向垂直的關系,並發生著時間、空間、人物和因果等方面的聯系。法國敘事學家巴爾特根據事件在寫作中的不同地位和性質,把事件分為核心事件和衛星事件。

那些對故事的發展起積極推動作用或者導致不同懸念的事件,為“核心事件”;而那些比較瑣碎卻又是故事不可或缺的事件,叫做“衛星事件”。核心事件對整個故事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它一經產生,必然引發接踵而至的下一個事件;衛星事件則對整個新聞敘事具有催化功能,可以分為背景事件和細節事件等。在新聞敘事學中,核心事件是故事的關鍵和轉折點,是事關全局的,沒有核心事件是構不成故事的;而衛星事件不僅起到修飾核心事件的作用,而且在審美價值上遠遠超過核心事件,它可以補充、豐富核心事件,體現新聞用事實說話的表達意圖。

行為者。行為者是履行行為動作的行動者。行為者不一定是人,它能引起或者經歷一個事件,並在事件的選擇以及故事序列的形成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可以把行為者分類,比如主體與客體,施動者與接受者,幫助者與對抗者等等。

行為者直接推動了新聞事件的發展和變化,也直接體現了敘述者的主觀態度。

場景。新聞事件的發生離不開時間、場所、狀態和程度,即新聞事實都是在一定的場景中發生的。比如,時間序列或時間的先後順序是事件變化和發展的過程,是安排事件順序的依據;地點是事件發生的地理位置,是強調素材的意義或者是確定其意義的主要方式。因此,新聞事實與場景往往是不可分的,為了事件的選擇和演變,為了故事的敘述節奏,新聞故事還需充分把握事件發生的場景。


故事的諸方面


被敘述的“故事”,除了涉及事件、行為者和場景等基本要素外,還應包括組合、連接、建構各要素的諸方面,如順序的安排、敘事的節奏、敘事的頻率、內容的建構、評述等。

故事的順序安排。合理的順序使新聞文本層次分明,具有可讀性。利蒙・ 坎南認為故事是“一系列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事件”,也就是故事總體上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述的。但新聞新近性的新聞敘事學研究框架的構想特點又決定了新聞可以采用非連續性和組裝性等邏輯順序進行敘述,比如采用“預述”和“追述”等手法進行“故事”的順序安排。


故事的敘事節奏


新聞文本中的“故事”
敘述並不是等速的節奏,而是通過延緩或加速來改變節奏,並實現對敘事張力的內在控制。新聞事件一經發生,“故事”的“敘述”總是按照與話題相關程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突顯。那些與核心事實最相關的話語總是得到最好的呈現,而“衛星事件”的敘述總是很概略甚或是省略,並使整個故事的敘述重點突出,節奏張弛有道。敘事的節奏一般通過控制語句和插入事件這兩種途徑來實現。

Views: 17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