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剛·發揮教育交流與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2015 年3 月28 日,中國政府正式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和當今世界賦予中國的“大國責任”,也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在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長期過程中, 教育交流與合作所肩負的責任不可忽視。


一、教育交流與合作助力實現“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中確定了“一帶一路”建設主要包含經濟貿易、區域秩序、人文交流三方面的內涵以及沿線國家合作的主要內容,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然而,教育是“五通”的基礎,尤其是“民心相通”的基礎。“民心相通”既是“五通”的組成部分,又是其他“四通”的基礎。沿線國家歷史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各異,政治體制多樣,地緣政治覆雜, 經濟發展水平不一,這些都體現出“民心相通”的重要性。因此,“五通”首先要“民心相通”。要實現“民心相通”,主要是通過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沿線國家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同時,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交流等多種職能,可以通過其知識優勢、智力優勢、人才優勢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為探索和建設新的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貢獻寶貴智慧。由此可見,教育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作用不是服務於“五通”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方面,而是整體性、戰略性的。



二、教育交流與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人力資源支持


“一帶一路”建設的頂層設計勾畫出了美好的藍圖,關於“一帶一路”建設中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也已經為許多有識之士充分認識。在2015 年8 月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上,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少關於“一帶一路”建設中教育交流與合作的設想與建議,並且充分認識到加強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合作,促進中外勞動者技能提升是國際教育合作的最佳切入點。正如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生建學同志所說:“合作開展跨境教育,合力培養共同需要的人才,成為當前重要的需求”。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多為發展中國家,其面對的共同挑戰是民眾的技能水平、科學文化水平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這些國家在教育方面與我國面臨的需求與挑戰具有相似之處。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口世界第一、人均收入世界排名五十多位的龐大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其任務之艱巨不言而喻。面對這樣巨大的挑戰,如何去應對?最終還是要歸結到習近平總書記“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思想上來。毋庸置疑,要想自身硬起來必須靠教育。因此,我們要本著多方協作、同耕同收、利益共享的理念,通過不斷推動教育交流,發展好國內的教育並且吸收沿線國家教育對我有益的做法,共同培養所需求的人才,即培養急需的覆合型、應用型人才,為紮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人力資源支持。



三、發揮民間教育國際交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跨度大、範圍廣、靈活性強的獨特優勢


民間教育國際交流機構可以發揮與國內國外、部際省際、學校與企業間多方協調的獨特作用,嘗試跨越多領域、多部門的溝通協商:


與外交部、商務部、發改委、中聯部及有關部委下屬的相關協會、基金會、有關省市自治區教育主管部門、發展規劃部門等機關協商,取得各個部門對於“一帶一路”建設中教育交流與合作重要作用的理解, 在各種項目實施中列入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提供其所需人力資源支撐的內容,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人才培養與合理使用建立內部的多方合作機制。


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內企業以及各種行業協會建立聯系,為幫助企業培養急需的各類人才提供支持,為高等院校及職業學校學生就業尋找更多元的渠道。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機構以及企業建立密切聯系,考察其對於人才需求的狀況。聯合國內的企業與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為三方牽線搭橋,逐漸建成各方認可的協調機構。

從“大國責任”的高度做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發動國內高校與文宣部門的積極性,把“一帶一路”建設同宣傳我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外交方針結合起來。


把教育、科研的國際合作同人文交流相結合,並與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相結合,在開展教育交流的內容中註入更加易於沿線國家人民接受的中國文化元素。通過我國高校的“一帶一路”交流項目,編寫新的教材,培訓一批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增強高校師生自身的文化自信。從而發揮教育國際交流為國家總體外交和國內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的重要作用,增強使命感。



四、國內的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可從“一帶一路”建設中尋求廣闊發展空間


把提高教學與科研水平建設放到“一帶一路”的偉大實踐中並尋求新的突破點,不失為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的有效新途徑。在這方面,許多具有先見之明的大學與職業院校已經行動起來。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為例,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北京外國語大學積極調整非通用語種專業學科布局,大力加強非通用語種學科建設力度,新增尼泊爾語、索馬裏語、泰米爾語、土庫曼語、加泰羅尼亞語、約魯巴語、格魯吉亞語、塔吉克語、亞美尼亞語、阿塞拜疆語、阿非利卡語、馬達加斯加語、馬其頓語和蒙古語等14 個語種,多措並舉,成效初顯。


據教育部公布的2015 年來華留學生數據,2015 年在華外國留學生同比增長12%,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積極影響,在保持生源國範圍穩定的基礎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來華留學發力點。同時,“一帶一路”沿線與中國經濟交往活躍的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重視,老牌留學目的國正在被新興國家和熱門留學區域中心所取代。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將會成為核心稀缺人才,也將刺激中國留學生由英美等國家向沿線相關國家分散。因此,我國留學教育工作的改善和發展、政策指引下全國高校戰略思維的轉換等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內在動力,今後留學教育的國際合作將繼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


據統計,經教育部批準的境外合作辦學項目多達90 多個,涉及14 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國家;我國與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和多邊教育交流合作關系,與41 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定。北京外國語大學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開展合作,啟動“亞非地區研究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北外選派優秀學生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深造,攻讀新建語種學位,其研修領域涉及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撒哈拉以南非洲等五大區域,涵蓋人類學、政治學、語言學、文學、哲學等學科門類,並接受相應的亞非非通用語訓練。北外希望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革和中外聯合培養的模式,致力於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區域與國別研究,培養從事理論研究與基礎性研究、富於學術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再比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在貝寧建立了貝寧國際培訓中心,培養培訓中資企業發展所需的當地員工,帶動企業所在國的經濟發展;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為印尼和文萊等東盟國家培訓旅遊人才等等。


據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有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約旦等10 多個國家向我國發出境外辦學邀請。



五、“一帶一路”建設為多地建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為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教育交流合作良好的區域性政治優勢。以陜西省為例,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和新歐亞大陸橋重要樞紐,陜西地理區位優越、歷史文化悠久、科教資源雄厚,且自古崇文重教,具備與絲路沿線國家開展教育合作的獨特優勢。首先,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框架下,陜西省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加強與沿線國家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間的合作交流;其次,以學科建設和重大科研項目合作為重點,鼓勵在各自的優勢學科或國際熱點領域強化合作、匯聚人才、承攬項目,不斷加強國際化能力建設;其次,通過引進國外大學課程體系、海外高層次人才、聘任高水平外籍專家學者等方式推動教育國際化進程,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如2016 年5 月,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教育廳和西北大學等25 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共同承辦的2016 絲博會暨第20 屆西洽會“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會在西安舉行。通過舉辦“一帶一路”法律、高等教育和經貿合作論壇,頒發陜西省首屆“三秦外國留學生獎學金”,舉辦合作辦學和科研機構成立揭牌儀式,絲路特色服裝展示和中國傳統茶藝表演,開展文明對話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一系列活動,為與會國家提供了包容的、開放的教育理念交流平台、教育項目合作平台和人文對話溝通平台。



六、多方協作、攜手並進、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提高“一帶一路”建設的效益


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地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尤其需要在各個部委、高校、職業院校和地方之間建立一條“內部絲綢之路”,將各種正能量有效地串聯起來,首先需在內部共商、共建、共享,以形成有序高效、齊頭並進的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機制。

努力實現國內各大高校,職業院校、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方面資源共享和經驗分享,提高企業及民間資本參與教育交流與合作的積極性,提升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協調能力,建立相關領域和部門之間軟性的協調合作機制。


建立“內部絲綢之路”,發揮教育交流與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多方協作,齊頭並進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正是擺在民間教育國際交流機構面前任重而道遠的光榮使命!


(來源:《國際教育交流》雜志;作者:白剛,中國駐日本使館原公使銜參讚、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顧問)

Views: 6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