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治國理政的重大方略,教育領域則肩負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命運共同體的特殊使命。教育部近日印發的《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下簡稱《教育行動》),是國家《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配套文件和《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在教育領域的落實方案,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指明了具體方向和行動路線。

開放對於中國具有特殊的意義。從歷史看,絲綢之路興盛的時期,也是中國最開放的時期。從現實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輝煌發展的歷程證明,對外開放始終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習近平同志在8月17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強調指出,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隨著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繼續保持中國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樹立全球視野,以更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必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更加自覺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鞏固和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

“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基於歷史和現實提出的治國理政的重大方略,必將持續引領新時期對外開放發展。中共十八大以後,黨中央著眼於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逐步明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三項大的發展戰略。有關地方和部門也相繼出台了配套規劃,“一帶一路”逐步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據統計,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

教育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一帶一路”倡議為推動沿線國家教育開放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沿線國家加強教育交流合作,既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支撐。

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交流合作,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明確落地舉措。《願景與行動》強調,共建“一帶一路”要促進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若干意見》提出,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布局,充分發揮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並將“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促進沿線國家教育合作”納入重點工作領域進行專門部署。《教育行動》更是從教育使命、合作願景、合作原則和合作重點等方面為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交流合作明確了工作指南和行動路線圖。

當前,我們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緊密合作,聚力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努力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躍的教育合作態勢,促進區域教育共同發展,全面支撐共建“一帶一路”。共同致力於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人文交流,不斷推進沿線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持續促進民心相通。

我們要培養大批共建“一帶一路”急需人才,特別是培養一批為我所用的非通用語種人才,既掌握專業技能又懂外語的綜合性人才和涉外法律、國際會計等複合型人才,為沿線各國實現政策互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撐。我們還要發揮地方區位優勢和院校學科優勢,推動教育深度合作、互學互鑒,攜手促進沿線各國教育共同發展,全面提升區域教育影響力。

推進“一帶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形成早期成果,有賴於中央政府引導推動,地方政府重點推進,各級學校有序前行,社會力量順勢而行。特別是各級各類學校積極響應與行動,整合優質資源走出去,選擇優質資源引進來,努力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能力,是我們成功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進程中的關鍵要素。

合作交流是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的主要方式。通過教育合作交流,培養高素質人才,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沿線各國人民生活福祉,是我們共同的願望。通過教育合作交流,擴大人文往來,築牢地區和平基礎,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2016-08-25 中國涉外教育監管信息網)

Views: 8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