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周 憲:1954年生於江蘇南京。先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哲學碩士),南京大學中文戲劇學專業(文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韓國、新加坡等國講學,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藝學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主要學術興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學和文藝學研究等方面。
博士論文《布萊希特與中國當代戲劇》被評為2000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視覺文化與美學轉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規劃重點項目“當代中西審美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有《什麼是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崎嶇的思路--文化批判論集》,《20世紀西方美學》,《當代中國審美文化研究》,《超越文學--文學的文化哲學思考》等。
主要內容: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間的變化轉型,就稱之為轉向。其實,我們只要對身邊所發生的種種現象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與20年前相比,文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只是水準提高了,而且視覺因素變得越來越突出了。從傳播學的角度說,人類文化經歷了三種不同形態:即口傳文化、讀寫文化和電子文化。口傳文化的特征是有聲言語,面對面的交流。讀寫文化也就是印刷文化。它依賴於書面文字來交流,是一種不在場的交流。雖然這兩種文化都依賴於視覺,但是言語文字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電子文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它產生遠距傳播和互動傳播。電子文化相當程度上是一種視覺文化,因為它在圖像制作、傳輸和接受變得越來越簡單便捷。比較一下繪畫的艱難與數碼照相的簡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而我們這個時代,電子文化越來越突出,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一點,就是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圖像化了。也就是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這種文化使過去我們看不到的一切都有可能呈現在我們眼前。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其實每一個人都發現或者已經意識到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視覺文化。在我們今天很多很通俗但也形象的說法中,比如說眼球經濟,註意力經濟,讀圖時代。最近我看到一個雜志,封面上用了一個非常醒目的標題叫做《NBA爭奪眼球的戰爭》,我覺得這些說法非常形象地道出了我們所面臨的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在我正式做具體分析之前,我先說兩個比較簡單的例子。
一個是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英雄》上映之後,在國內的影評界獲得了不同凡響,有不少人認為這部電影沒有深刻的主題,沒有鮮明的性格沖突,沒有故事,沒有情節。其實我認為,張藝謀的電影代表了一種新的電影類型,我們也許可以把它叫做奇觀電影,這是一個例子。第二個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國第一個人造美女郝璐璐,據說她花了三十萬人民幣做了很多美容手術,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做了整容。這兩個事件表面上看毫無聯系,但是我們如果仔細地想一下,我們會發現這兩件事有一個東西是共同的,那就是對我們眼睛的吸引力,無論是人造美女還是張藝謀的奇觀電影。在我看來,實際上我們現在正面臨著一個新的文化的到來,我把它歸納為視覺文化。
什麼是視覺文化?我們知道,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文化學上我們經常用一個概念叫做文化的形態,而代表這個文化形態最獨特的,我們常常把它歸納成一個概念叫做文化的主因。主因是什麼?主因就是一個文化中最突出的現象,或者我們說就是它的文化邏輯。那麼今天我們面臨的這個時代,實際上大家都可以感覺到視覺作為一個文化主因,越來越突顯出來。那麼從文化史的角度看,人類文化經歷了三種不同的形態,第一種形態我們叫做口傳的文化,口傳的文化就是人和人面對面的交流,我們通過言語,通過有聲的語言來交流。比如說我們今天的講座就是口傳文化的一個表現。
第二個文化形態叫做印刷文化,或者叫做讀寫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和口傳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我們出現了印刷物,我們通過印刷的文字來進行交流。如果說口傳文化是面對面的,我們叫做在場的交流,那麼印刷文化它就是一個不在場的交流,比如說我可以看幾百年前古人寫的書,我可以看幾千英裏之外洋人寫的書,就不是面對面的。那麼第三個文化形態我們在文化學上經常把它叫做電子媒介的文化,也就是當代的文化,當代文化造就了兩個很重要的現象。一個叫做遠距傳播,一個叫做互動傳播。遠距傳播比如說電視台,電視、廣播這些都屬於遠距傳播。今天我們非常流行的電視節目,比如中央電視台的節目,甚至在北美都能收看到。互動式包括很多,比如說電視電話會議,甚至包括我們的電視講座,如果是觀眾可以參與的話,也是一種互動。
在電子媒介時代,我們越來越趨向於圖像的傳送,或者說依賴於圖像的傳播,也就是說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實際上跟我們現在所說的電子媒介文化是關系非常密切的。那麼到了六十年代以後,很多人都發現電視的傳播使我們面臨著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尤其是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後,視覺文化這個概念就在學術界逐漸被傳播開來,那麼視覺文化到底有哪些表現呢?下面我就從四個方面來歸納一下視覺文化為什麼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主因。
第一個方面,就是視覺性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文化現象。因為我們知道,人對世界的理解主要依賴於自己的視覺,但是在語言傳遞的時代,視覺有的時候並不是特別重要,到了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視覺性已經在我們文化的各個層面突顯出來,我可以舉很多例子。比如大到我們的城市規劃,我們的整個城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個形象。比如說這是一幅美國紐約曼哈頓島的一個空中航拍的圖,整個城市它實際上變成一個形象,都是經過人們精心策劃和規劃過的,不僅僅是城市,甚至我們還可以看到,比如說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的天氣預報。我們現在到醫院去看病,我們的家庭裝修,都已經要圖像化了。這是一個嬰兒13周的時候,在母體中被拍攝下來的圖像,我想在過去的時代我們是不可能看到嬰兒在母體中如何發育成長的,但是在今天這個圖像時代,我們可以把看不見的東西變得看得見。所以今天文化的法則我們可以看成是視覺圖像支配的時代,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我想視覺文化之所以成為一個文化主因,我們可以把它看成叫做圖像對文字的優勢,讀圖時代這個概念本身就表明圖已經是一個比文字更具有優勢的一個媒體,或者一個媒介。比如說大家都很熟悉的,台灣的漫畫家蔡志忠,他把中國很多經典的文獻用漫畫的形式來加以表現,而這個畫面上所講的,是蘇軾的著名的一首詞,叫《水調歌頭》,在這個畫裏邊,他把蘇軾的《水調歌頭》,用文字轉化為圖像,用圖像的方式來表達一種他對《水調歌頭》的理解。那麼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當前的文化中已經變得非常普遍。
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一個我覺得可以說明圖像對文字具有優勢的,就是電影跟文學的關系,按照我的理解,電影最基本的要素首先是應該有一個好的劇本。在傳統的電影生產中,也就是在敘事電影階段,我們知道一個好的劇本是保證一個好的影片的重要前提。但是在今天我們知道,電影發生了很多變化,電影和文學相比,文學所具有的這種力量越來越不如電影,就出現了很多很奇怪的現象。比如說有的作家由於依賴於他的作品被拍成電影之後,他就變得非常走紅,他的作品也就賣得非常火。也就是說人們是先看了電影之後,再去讀他的小說的。因此一個導演往往能夠捧紅很多作家,更奇怪的是,有些作家專門為電影來寫作,甚至專門為某個演員來寫劇本。我想這些情況都是在視覺文化時代以前所沒有的。也就是說視覺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是什麼呢?就是視覺媒體具有強勢,而文字變成一種次要的角色。
第三個方面,視覺文化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對外觀的註意。外觀,我講的這個外觀是什麼意思?作為一個哲學概念就是感性的經驗的可以通過感覺把握的形態,也就是我們能看得見的東西。那麼對外觀的註意,當然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特有的,但是我認為,在視覺文化時代,我們對外觀的關註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實際上就是說我們對自己的眼光越來越挑剔,我們對眼睛所看到的東西越來越挑剔。我可以舉很多例子來證明這個問題,我覺得對外觀的關註最直觀的東西就是對我們身體的關註。這是一個圖式,這是一個美國很有名的作家叫做拉多夫斯基,寫的一本書叫做《時髦的身體》,在這本書裏面他就講,人類對自己的身體和動物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人類學上有一個發現,就是說在任何物種裏邊,沒有一個物種會改變自己的身體,老鼠不會改變自己的身體,老虎也不會改變自己的身體,只有人會改變自己的身體。那麼在這個裏邊,他就舉了這個例子,這個例子大家可以看,這是三個不同的女性的曲線。最外面這個白線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維納斯,這個身體在今天看來是非常粗壯的身體,已經不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審美要求。中間的這條黑線是著名的電影演員比基·巴朵,這個是最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審美要求的,那麼最裏邊也是一個演員,我不知道怎麼翻譯,叫Twiggy,她的三圍情況。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不同形體的三圍的比例,可以看出來,實際上今天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對身體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對身體的改造。據說有一個韓國的美容機構,在上海打出來的口號是,“把你全身都換掉,像金喜善一樣美”。我想這個很能證明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對身體的關註已經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
第四個方面,就是我們對視覺快感的追求。也就是說,我前面講的所有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一個因素,就是我們對視覺的快感,我們對視覺欲望的攀升,那麼這是怎麼造成的呢?我們用一句中國的俗話說,就是食不厭精。我覺得來比喻我們的視覺是一樣的,就是說當一個文化給你提供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看的視覺圖像之後,你就會發現你的眼睛變得越來越挑剔了,因為好看的看多了,你就覺得有的不好看的,你就不想看,這樣就帶來我們對視覺欲望的一個不斷攀升過程。比如說比較典型的例子一個就是大家知道的《泰坦尼克號》,《泰坦尼克號》作為一個大片的成功典範,它和傳統的主題相比,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視覺,它的視覺表現力和視覺震撼力。我們在這個影片中,我們所聽到的聲音效果和所看到的圖像效果,可以說是令人震撼的。這個電影它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它那種視覺的沖擊力和它所表現的那種視覺效果。那麼今天的《英雄》,我又回到我一開始說的《英雄》,《英雄》給我們提供一種什麼東西呢?《英雄》為什麼不去刻意塑造人物性格?為什麼不刻意表現人物之間的沖突和悲劇性呢?因為在這個電影中間,我想它主要的是表達一種視覺的效果,傳達出一種視覺的場景。通過這種視覺的畫面來吸引觀眾。因此,故事性和敘事性在電影中就變得不重要了。
以上我把視覺文化的一些現象給大家做了一些歸納,接下來我就來講第二個大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視覺文化?為什麼今天的文化會是圖像或者是視覺性呢?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們從文化形態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我認為由一個從語言為主因的文化向圖像占據主因文化的一種轉變。也就是說今天的圖像文化或者視覺文化是從語言主因的時代,向圖像主因時代的一個必然的發展。那麼我們知道語言和圖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雖然它們都是在傳達某種信息。但是語言和圖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說語言,我們知道語言最直觀的三個東西。一、語言是線性的,所謂線性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語言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來寫,一個字一個字地來念,一個字一個字地來聽,它是一個線性的過程。第二,語言是有序的,必須排列,必須按照語法規則和使用習慣來排列,它是有秩序的。第三,語言是概念,它是抽象的,任何語言都是抽象的。所以語言作為一種文化的主因它代表了人類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形態,我們叫做理性的文化。也是從這個意義上,有的文化學家說語言占主導地位的文化就是理性的文化。我們經常說叫做知書達理,你要識字通過去讀書,你才能達理。那麼圖像跟文字又不同。第一,圖像是空間並列的,它不是線性的。第二,圖像是同時出現的,圖像的秩序和語言的秩序不像語言那樣有序。第三圖像是感性的,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的文化學家認為,圖像占據中心的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什麼呢?就是它建構的主體更趨向於感性的經驗的。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