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所謂“價值觀”,一般是指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它的建立與發展取決於人類聖賢的思想與實踐。總之,是那些流芳百世的人類聖賢為我們的價值的打造了基座,人類也因此能夠生活在意義之中。那麽,都有哪些人能夠成為人類聖賢呢?
就外國而言,當首數三大宗教創始人。首先是基督教的耶穌。耶穌是《聖經》中所預言的救世主,又稱基督(希伯來語為彌賽亞),耶穌是神的兒子,常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耶穌兩千多年前出生於以色列的伯利恒,三十歲左右開始傳天國的福音,在總督本丟彼拉多執政時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教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覆活了(聖經哥林多前書15章3~4節),並且向眾門徒顯現,覆活後第四十天升上高天,現如今坐在神的右邊,將來他必要再來,建立榮耀的國度。神的兒子耶穌順服神的旨意舍己受死作贖罪祭既成全了神的公義,同時又體現出神對世人的憐憫和慈愛,是神愛世人的極致表現。
耶穌基督來為我們的罪而受苦受死,為叫我們稱義而覆活,神的愛在榮耀的十字架上顯出無與倫比的偉大。其次,是伊斯蘭教的安拉。他是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中宇宙最高的獨一實在、應受崇拜的主宰名稱。通用中文的穆斯林因唯一真實的主宰而稱為真主,早期經文翻譯以“至仁主”最常用。真主是全世界穆斯林崇拜的唯一主宰,被認為是創造宇宙萬物並且是養育全世界的,今世派遣眾多先知向人類傳達真理、後世進行公平清算的主宰。再次,就是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
他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余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兼顧了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
就中國基本思想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儒道互補”。所以首先是儒家師祖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夏邑 (今河南商丘夏邑) 。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次則是道家創始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這些人類首先的思想當然千差萬別,而且還處於不斷發展之中。但正如司馬遷所言“百慮一致、殊途同歸”,他們的思想又都有一致的指向,這些一致的指向就構成了人類最基本的核心價值。總結這些人類聖賢的基本思想走向,我們或許可以提出“正義、自由、仁愛、寬容”這四個基本核心價值。
先看正義。在倫理學中,正義通常指人們按一定道德標準所應當做的事,也指一種道德評價,即公正。“正義”一詞,在中國最早見於《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正義觀念萌於原始人的平等觀,形成於私有財產出現後的社會。不同的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對“正義”有著不同的解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們按自己的等級做應當做的事就是正義;基督教倫理學家則認為,肉體應當歸順於靈魂就是正義。整體看來大多數的觀點認為公平即是正義。簡單來說是同樣的人同樣對待。
再來看自由。自由一詞就其本意,指的是沒有阻礙的狀況。所謂阻礙,指的是運動的外界障礙,對無理性與無生命的造物和對於有理性的造物同樣可以使用。自由是一種免於恐懼、免於奴役、免於傷害和滿足自身欲望、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舒適和諧的心理狀態。自由既有為所欲為的權利又有不損害他人責任義務。
自由,人類聖賢那裏被視為“宇宙法則”,原因首先是,從自然哲學角度來看,所謂宇宙正義原則在習慣上被作為一個自然哲學的命題,即萬有或者一切存在者產生出來又返歸於它的地方。宇宙萬物方生方死、生生滅滅之際,那在萬物動變的多樣性背後起著主宰或支配作用的是第一性原則(或者稱之為宇宙正義)。萬物由它產生,也必覆歸於它,都是按照必然性;因為按照時間的程序,它們必受到懲罰並且為其而受審判。
其次,從政治哲學角度來看,該原則指明了個別(個人)在自己的存在中愈是充分地實現普遍的必然性,愈是準確地恪守總體為其規定的存在範圍,就愈會由此改變個別物的命運。並且在關於世界的必然性(正義法則)和個人存在的論述中,隱含著對正在形成的國家秩序來說至關重大的問題:現實的個人如何對待具有普遍效力的國家的規範、法律和傳統法則。最後,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宇宙正義也就是神法、自然法或理性法,這種正義不止於實在法意義上的正義,而是高於實在法並賦予實在法以合法性的“天神所重視的天條”,它在內容上表現為一些普適性的道德法則。
還有仁愛。如果是正義與自由大都見於西方聖賢話語之中的話,那仁愛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價值理念了。孔子之前已有了“仁”的概念與“仁愛”的思想,孔子第一次明確地把“仁愛”作為禮樂文明的核心精神,把“仁”界定為“愛人”:“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又提出了“汎(即泛)愛眾而親仁”的思想。孔子高度肯定了“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的行為,強調“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他反對濫用權力,以隨意的態度使用民力,主張以莊敬的態度尊重、呵護百姓。他講五種美政“恭、寬、信、敏、惠”,強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批評不教而誅等虐、暴、賊、吝四種惡政。
唐代韓愈的“博愛之謂仁”即來自孔子的“泛愛眾”、愛人民、保護老百姓的思想,可見“仁愛”是普遍性的愛。朱子說:“仁者,愛之理,心之德也。”“仁”的內涵包括了盡己之“忠”與推己之“恕”,這兩者是一體之兩面,是互動的。
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就是自己想要在社會上站得住,同時也想到別人,讓別人也站得住;自己想通達起來,同時也想到別人,希望別人也通達起來。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也就是尊重、寬容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歷史上,在中華各民族融合的過程中,“仁愛”逐漸成為傳統價值體系的內核。廣義的“仁”包括仁、義、禮、智、信“五常”,狹義的“仁”則是五常之一。“仁愛”也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四維八德的基本精神。
“仁愛”思想具有草根性,是各民族老百姓的基本訴求。各種蒙學、家訓及口耳相傳的人文教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這種大愛精神普及到千家萬戶,傳承於世世代代。“仁愛”也是歷朝歷代官德的中心內容,。為官之道首先要講愛心,關心百姓疾苦,仁民愛物。“仁愛”在今天公民社會的公德重建中有著巨大的生命力。
最後看寬容。寬容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的觀點或公認的觀點不一致的意見(不列顛百科全書)。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武漢大學國學院長郭齊勇《仁愛,中國人固有的根本》一文中寫道:“像天空一樣寬闊、透明,像大海一樣廣浩深沈,寬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為,他們是我們愛的人。然而,寬容曾經深深傷害過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敵人則是最難的。寬容是人性中最美麗的花朵,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
人在社會的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質和胸襟、堅強和力量。”
這些由人類聖賢奠基的核心價值不僅存在於歷史之中,也流芳於我們現代(否則,不足以稱“聖賢”與“核心”)。比如2004年6月7日,近300位來自香港42個不同專業、學術界人士在報章聯署《香港核心價值宣言》,列舉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和恪守專業。”而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宣言也罷,報告也罷,其張揚的核心價值總歸也可以歸結為人類聖賢所倡導的“正義、自由、仁愛、寬容”。
習總書記在講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非常之強調要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精神。習總書記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是固有其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總書記講這是一個根本,傳統文化是源頭、是根本。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的加以對待,有揚抑的予以繼承。這些說法與做法可以視為中國回歸人類主流價值,聖賢在中國重降的標志。(愛思想網站 2015-03-12 )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