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015年,全球新聞媒體都在高度關註中國經濟增速的減緩,擔憂中國能否保持改革勢頭,實現向以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為基礎的新增長模式轉型。然而在中國內部,各方面依然對經濟長期發展軌跡報以極高的信心。雖然中國領導人已對經濟增速放緩產生警覺,但他們仍然致力於確保“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實施。這種情況在2016年將持續下去。
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戰略後,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裏,中國已經步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行列,成為當今世界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已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中國領導人們很清楚,還需付出許多努力,才能使習主席所說的“中華民族的偉大覆興”成為現實。為了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中國必須更高效地利用國內外市場與資源,並且在國際舞台上承擔更多的責任,施加更大的影響力。
無可否認,當前的國際秩序有利於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在二戰後,建立這種國際秩序是合理的,但如今全球實力平衡已經發生了變化。如果世界期望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實際上中國的作為已經符合這種期許——就需要讓中國在國際決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實證明,將國際社會關於中國角色的共識轉化為行動是極為困難的。在2009年的G20峰會上,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增加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投票權,達成了協議。但該協議次年未能通過美國國會,因而也沒能付諸實施。
事實上,盡管美國反覆呼籲中國承擔國際責任,卻似乎一直在極具針對性地限制中國的影響力——甚至進逼到了中國所處的地區。這便是奧巴馬“轉向亞洲”戰略背後的主要動機。此外,美國聯合十多個亞太國家,發起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唯獨把中國排除在外。TPP雖是貿易協定,但其目的似乎在於維護美國的戰略主導地位,保衛其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
總之,中國於理於利,都須靠自己去爭取國際影響力。這便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良好契機。
所謂大道至簡,習近平從古代絲綢之路商貿交流網絡中得到啟發,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乃至非洲連接起來,最終通往歐洲。通過建設“一帶一路”沿線亟需的公路、鐵路、港口、資源管線等基礎設施,中國希望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適合當領頭羊,因為在一定程度上,中國自身的發展也是由國內基建項目的大規模投資所推動的,中國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富而先進的經驗,並且擁有龐大的建材行業。此外,中國目前坐擁3.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該數字未來還有可能繼續增長——這意味著大型基建項目能夠獲得充裕的資金。
為實現絲綢之路雄心,中國牽頭提出了組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並已向其投入了部分外匯儲備。隨著全世界五大洲57個國家的加入——其中包括英法德等美國最親密盟友,它們不顧美國的反對投入中國懷抱——亞投行是第一個專門響應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需求的倡議。
這些投資的回報將是巨大的。二戰以來的歷史經驗表明,能夠抓住勞動密集型產業國際轉移戰略機遇的發展中國家,可以實現20~3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中國踏上這條路,成為發達國家垂涎的新興市場,並在內部為高附加值產業的生根發芽開辟了空間。
由於工資上漲消除了中國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低收入國家——例如那些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人均GDP不足中國一半的國家——正在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當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這些國家便能更好地從中國吸納勞動密集型產業。
這種吸納過程的規模極為龐大。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日本開始向海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時,其制造業就業人數為970萬人。八十年代,當“亞洲四小龍”經濟體(香港,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經歷同樣過程時,它們制造業勞動力總數達530萬人。相比之下,中國的制造業雇傭了1.25億工人,其中8500萬工作於低技術含量的崗位上。這種規模的轉移,足以讓新絲綢之路沿線所有發展中經濟體同時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
就在世界還在為中國經濟增速減緩以及股價、匯率雙雙下調感到憂慮的同時,中國已經開始加緊推動“一帶一路”這項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倡議。除了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一帶一路”還將幫助中國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市場和資源,強化自身經濟實力,繼續擔當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收藏自2016-01-27愛思想網站)
李希光:中國為何要布局“一帶一路”大戰略?
一、開場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如何理解一帶一路。我準備了三個小時的課件,我要壓縮一下,我盡量把只有企業感興趣的內容壓縮,留下更多文化方面的內容。
剛才在會客室裏,王玲書記還有其他的經貿大學教授介紹了經貿大學牽頭全國100個高校自2011年開始做絲綢之路的調研和周邊國家的研究,做得非常出色,變成了團中央的一個項目。幾位老師也特別強調,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下面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可能是來自文化甚至是文明的沖突,所以我今天更多是圍繞一帶一路的文化和文明的建設這個方面重點給大家討論一下。
我主要講這幾方面:
一是,絲綢之路與中國的前四次崛起。習近平同志十八大上任之後,首先提出了中國夢,大家對中國夢的解釋是中華民族的覆興。既然是覆興,那就說明中國歷史上有過崛起,或者有過中華民族的覆興。這樣的一個中國夢和歷史上的中華民族的崛起和覆興,跟絲綢之路是什麼關系?我給大家簡單回顧一下。
二是,“一帶一路”這樣一條新絲綢之路路在何方?現在有關一帶一路的會議很多,但是無論從官方到學界到媒體,發了很多文章,但是,具體的路線圖並沒有描繪清楚,今天我給大家繪一個。
三是,跟大家談一下一帶一路,或者是新絲綢之路的現實含義和價值在哪裏。
四是,跟大家談一下一帶一路面臨的兩大挑戰:來自美國的挑戰和來自伊斯蘭世界的挑戰。
五是,面對挑戰,我們經濟上的對策。這方面的內容我略微提一下。
六是,面對挑戰,我們文化上的對策。這是我要重點講的內容我提出的文化上的對策是建立一帶一路文明圈。上個月在中信基金會的一帶一路論壇上,我做了一個發言《建設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強國》,這篇文章後來發表在《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論壇》上了。
七是,在我的上述分析和描述後,我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通過一帶一路,重新定位中國與一帶一路文明圈國家的關系。我把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畫了一個橢圓形圈,稱其為“一帶一路文明圈”,而不是亨廷頓所預言的這個地區必然會發生儒家文化、伊斯蘭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之間的文明沖突。
最後我要給大家分享中巴經濟走廊考察案例。中巴經濟走廊是習近平同志親臨伊斯蘭堡見證簽署的,投資高達460億美元。是一帶一路最大的項目。如果加上未來的電力走廊投資,可能會超過1000億美元。亞投行工作組的一個副組長有一次在清華演講說,目前看,亞投行實際上只有兩個成員國,就是中國和巴基斯坦。
二、什麼是絲綢之路?
我為什麼對絲綢之路有濃厚興趣?大家在投影屏幕上看到的這篇報道是《中國日報》頭版1990年7月20日我自己寫的專稿,報道我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青年學者從這一天開始,離開西安的西門,在絲路古道上跋涉,一直走到今天,一邊走,一邊寫絲綢之路日記。先後一共走了五條絲綢之路路線,其中包括佛教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阿爾泰遊牧路線、佛教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坐的船是阿曼蘇丹提供的,從威尼斯出發,經過雅典、伊茲梅爾、亞歷山大、馬斯喀特、卡拉奇、果阿、科倫坡、馬德拉斯、普吉、馬六甲、泗水、文萊達魯薩蘭、馬尼拉、廣州、泉州、佛山、福岡和大阪等海上絲綢之路古港口。
我在清華教書16年,每年帶著學生沿著上述路線上課,前後共帶了500名學生跟我在絲綢之路上課。絲綢之路上怎麼上課呢,帶著學生一邊走、一邊讀書,一邊采訪,一邊上課。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蒙古、西伯利亞、唐努烏梁海上課,有時候一天要坐十幾個小時的大巴車。我就安排在車上做講座、學生上一堂課、做讀書報告,或者學生輪流朗讀自己寫的絲綢之路考察日記。車停了之後做采訪,采訪對象多是草根階層的,我們常常隨時停車,直接進入路邊村子裏調研,也到一些當地的學者家裏采訪和座談。這張照片是我帶著學生在俾路支沿著早已經停運的巴基斯坦-伊朗鐵路采訪,走到了巴基斯坦-伊朗邊境,這裏是一帶一路上最危險的地方,也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這張照片是帶著學生去蒙古和西伯利亞采訪北方絲綢之路上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我們發現這條北京-莫斯科鐵路大動脈每年貨運能力只實現2%,而客運列車的乘客也就幾十個人,有的時候還沒有車上的列車員多。大家都在嚷嚷一帶一路要修鐵路,我們是否先有考慮如何改造和利用這些現成的鐵路幹線呢?
我最近完成的絲綢之路之旅是今年下半年開始的長達半年的犍陀羅佛教藝術之旅。今年8月帶學生從花剌子模的腹地希瓦古城出發,沿著阿姆河,經布哈拉、撒馬爾罕,到達阿富汗邊境上的玄奘取經的佛學院,在那裏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尊觀音菩薩彩塑,那是一座以古希臘太陽神阿波羅為原型塑造的。9月份,帶學生從喀什出發,沿著玄奘西天取經的古驛道,經過公格爾雪山、慕士塔格雪山、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幹、瓦罕走廊,過紅其拉甫山口,沿著印度河,經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喜馬拉雅山、吉爾吉特,到了犍陀羅佛像藝術的中心白沙瓦和塔克西拉。
今年11月到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參加了莫高窟舉行的犍陀羅文化研究班,實地考察了犍陀羅藝術的東傳之路。中國和意大利學者通過比較巴基斯坦北部發現的犍陀羅佛像,發現莫高窟石窟的佛像傳承了犍陀羅技術。例如,莫高窟裏的馬拉日神、裸體像等多受希臘化的犍陀羅藝術影響。有學者猜測,也許當時有來自犍陀羅的希臘匠人參與了莫高窟佛像雕塑繪畫工作。上星期,去韓國考察了隱匿在光州海邊一座山裏的距離絲綢之路核心區——犍陀羅地區(巴基斯坦塔克西拉)最遠的一處犍陀羅風格的佛教寺廟。犍陀羅佛像是最早的佛像,是中國、韓國和日本佛像藝術的源泉。最後我們沿著這條路線一直走到了韓國東海岸的靈光郡法聖浦寺。上個星期,我帶著學生,翻過一座小山,穿過草叢,找到了法聖浦寺。法聖浦寺是東晉時代,一個名叫摩羅難陀的來自塔克西拉的胡僧修建的。上個世紀90年代,韓國人重修法聖浦寺。山腳下的平房裏收藏了幾十件來自塔克西拉的佛像,這是高麗大學一個年逾八旬的閔姓教授創意覆建的。韓國人很會利用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為自己服務。韓國人還出資保護撒馬爾罕發現的古粟特王宮壁畫。
今年年初清華大學出版社把我指導學生寫的絲綢之路筆記《寫在亞洲邊地——改變清華學子一生的大篷車課堂》出版了,1600頁,分上下兩冊。我自己寫的25年絲綢之路考察日記準備在明年年初出版。
絲綢之路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叫絲綢之路?從張騫、安世高、法顯、宋雲、玄奘、慧超,這些絲綢之路的先行者和記錄者,他們並不知道這條路叫“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一百多年前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命名的。據《史記》記載,張騫及其使團出西域時,不僅到了今阿富汗的大夏,還到了位於大夏西南的今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張騫及其使團在大夏和信德看到絲綢在這個地方非常昂貴,跟黃金一樣,按斤按兩來賣。張騫回到中原報告皇上,中原皇帝發現絲綢不僅很值錢,而且是非常方便運輸攜帶的貴重禮品。今年夏天,我帶著學生在撒馬爾罕的古粟特王宮的壁畫上看到了唐代使團手捧蠶絲錦緞給粟特國王送禮的場面。
但是,從法顯《佛國記》、玄奘《大唐西域記》等古絲綢之路古文獻看,絲綢之路不僅是物質和經貿往來,對中國而言,是來自西方的佛教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包括佛像、雕塑、彩繪等等。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寶庫是敦煌莫高窟。敦煌的文化源頭就來自哪裏?來自犍陀羅地區的佛教文化,就是在今天巴基斯坦北部的斯瓦特、塔克西拉、白沙瓦和阿富汗。沒有犍陀羅文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佛像,沒有佛像就不可能有中國的佛教藝術和文化的傳播,中華文化三大元素的佛教文化就會失去起燦爛的光輝。
2016年寒假,清華校友主持的世紀明德邀請我帶學生去海上絲綢之路上課一周。去斯裏蘭卡,讀《佛國記》,走法顯路,住法顯村。法顯是中國第一個海歸,第一個出國留學,在斯裏蘭卡學佛兩年。
三、 絲綢之路與中國的崛起
下面談一下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崛起與中華民族的覆興。我剛才談到了張騫通西域,打通了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域都護府,張騫使團最遠到了大夏和今天的巴基斯坦信德省。這是中國第一次把戰略觸角伸進中亞,並通過河西四郡和西域都護府控制了新疆,影響了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這一帶的中亞。通過實現對中亞的治理,帶來了大漢王朝的穩定和繁榮。
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第二次崛起是唐朝。中國在唐朝,在絲綢之路上走得更遠,治理和影響的範圍更大。唐朝勢力範圍超越天山、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和喀喇昆侖山,以庫車為中心,設立了安西四鎮,最西邊的是在今天吉爾吉斯坦境內的碎葉城。郭沫若考證,那裏是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唐朝大將軍高仙芝率領遠征隊穿越帕米爾高原,走過河西走廊,征服了今天的克什米爾、阿富汗和烏茲別克斯坦這些地區。高仙芝的故事很有意義。2000年前,亞歷山大大帝受興都庫什山和喀喇昆侖山阻遏,雖然占領了阿富汗,但沒能打進中國。近代,人們總是說阿富汗歷來都是帝國的墳場,從沙俄到維多利亞的英國、到蘇聯紅軍,到911後的美國,帝國主義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葬身阿富汗的。
蒙古國政府幾年前在杭愛山上用大石頭修築了大蒙古地圖,把從烏克蘭、東俄羅斯、波斯、中亞到中國都劃進了大蒙古國版圖。元朝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崛起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如果把蒙古人當成中華民族的一員,成吉思汗當成元朝的太祖,而成吉思汗的子孫征服或遠征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按照這個邏輯,成吉思汗子孫統治的大盤就很模糊地成了中國人治理的地方。但是至少外蒙古的學者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但是,至少不能否定的是,蒙古的崛起是在絲綢之路上的崛起,通過驛站、驛道和軍事征服,覆興了絲綢之路。
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第四次崛起是清朝。“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可能讓中國人不快,但是,如果不是清朝把中原王朝帶回新疆,重新獲得中亞治理權,中國的版圖也就是明朝大小。美國學界和日本學界常說南宋和明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但是南宋和明朝多是被界定為單純的漢族國家。明朝把中國西部邊界定在嘉峪關,把敦煌劃在了關外。到了清朝,乾隆收覆新疆,並以“舊土新歸”把西域命名為新疆。通往喀什通往阿富汗、印度和克什米爾的瓦罕走廊、喀喇昆侖山口、墓士塔格山口和通往安集延的烏魯克恰口岸一直到20世紀初都是開放的,如果不是清朝收覆新疆,重新治理中亞,不僅新疆,連敦煌都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內。
從前四次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崛起看,大家會發現,中華民族的四次覆興與中國的四次崛起都是圍繞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國的新疆、烏茲別克斯坦、中亞和中東展開的。美國前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以這個地區為中心,劃了一個“橢圓形”,這個橢圓形內的國家正是歐亞大陸上石油及各種礦產資源豐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興盛、地緣戰略位置重要,而政治宗教問題卻極度覆雜的地區。而這個橢圓形的核心區正是中國前四次崛起征服或治理的核心地帶。按照布熱津斯基的觀點,誰征服了這個地區,誰就將統治和主宰這個世界。
四、一帶一路路在何方?
新絲綢之路或“一帶一路”路在何方? 2015年3月28日,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文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中說,“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我根據個人掌握的資料,一帶一路東西是三大幹線,一條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從連雲港經過新疆,進入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的歐亞大陸橋;另一條是北方草原絲綢之路,通過蒙古,進入西伯利亞,連接西伯利亞大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海參崴一直到莫斯科;再有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除了三條幹線,還有橫聯這三條幹線的南北廊道,又叫走廊。例如中巴經濟走廊,絲綢之路經濟帶在新疆的節點城市通過中巴走廊,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瓜達爾港連接起來,把帶與路連接起來,讓新疆通過巴基斯坦,直接進入阿拉伯海。目前來看,進展最順利的是中巴經濟走廊。印中孟緬走廊在緬甸遇到阻力,印度對一帶一路態度一直不明朗。印度媒體和一些政客一直把中國在緬甸膠漂港、孟加拉吉大港、斯裏蘭卡漢班巴托港和巴基斯坦瓜達爾的建設比作一條圍困印度的海上珍珠鏈。此外還有一個分別連接雲南和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泛亞鐵路。
在一帶一路正式提出前,絲綢之路經濟帶有4條線路和廊道已經運行了:哈巴羅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為起點的西伯利亞大鐵路、1956年修通的中國經蒙古到歐洲的鐵路大陸橋通車、從連雲港出發經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等抵鹿特丹港的亞歐大陸橋、2011年通車的 “渝新歐”國際貨運大通道。去年春天,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德國的時候還到杜伊斯堡港迎接來自重慶的集裝箱貨運班車。
國家還做了一帶一路三條通道的規劃: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 北通道:自京津唐經山西、內蒙古,從伊吾進入新疆,再經北屯、吉木乃西出哈薩克斯坦至俄羅斯;中通道:自上海橫穿中原、經哈密、烏魯木齊、精河,分別從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出境入中亞至歐洲;南通道:自廣東經湖南、重慶、四川、青海,由若羌入疆,再經和田、喀什,進入中巴經濟走廊。
五、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取決於中國經濟與中亞、中東乃至整個亞歐陸地的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通過消除中東、西亞、中亞和東亞間的人為劃分,重建跨越中亞通往歐洲和海灣國家的古老絲綢之路的宏偉計劃,不僅提供和保障能源和資源的供應,更是中國資本投資的新目的地。
新絲綢之路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現在需要一個新的全球經濟帶和一個新的全球經濟體,從而引導全球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即從“跨太平洋時代”、“跨大西洋時代”到“亞歐時代”;從“跨太平洋經濟體”和“跨大西洋經濟體”到“亞歐經濟體”。這個新的經濟帶超越歐盟、TPP、歐亞聯盟、伊斯蘭國家組織現有的四個經濟帶,形成“一帶一路經濟帶”。整個這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是65個,65個的人口是44億人口,這個占全世界的是63%,這個經濟規模是占全世界的接近30%。這個經濟體的潛力在哪裏呢?與“一帶一路”沿線64個經濟體的貿易額在中國貿易總額中的占比從2001年的16.2%增加到2014年的26%。自2001年以來,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額已經增長了22.2%,這比中國貿易總額的增長率高出4.4個百分點。
為什麼說一帶一路將把全球的經濟從兩洋時代變成亞歐時代?經濟學家談全球經濟,多是談兩洋經濟,即大西洋和太平洋。近現代以來,以大西洋海上貿易路線和太平洋貿易為紐帶形成的“跨大西洋經濟體”和“跨太平洋經濟體”,承載著全球最大的經濟活動總量。今天,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區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新中心,一帶一路將聯通東亞、中亞、西亞與歐洲成為全球經濟新增長動力,全球經濟合作將進入“亞歐時代”。一帶一路”將歐洲經濟圈、亞太經濟圈這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兩大經濟圈鏈接起來,成為未來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世界經濟走廊,極大地改變世界經濟地理布局,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一帶一路更是滿足中國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中國的石油進口從1993年的零進口,增長到2013年的每天進口原油600萬桶。進口原油占中國全部石油消費的58%。根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014年1月發布的《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國際油氣資源﹐石油對外依存度逼近60%﹐以後繼續向70%﹑80%進軍。今天中國人每消費兩桶原油,其中有一桶來自阿拉伯國家。過去十年,中國從阿拉伯國家進口的石油增長了三倍,從2003年的每天進口80萬噸,增加到了2013年的每天280萬噸,這相當於中國每天進口原油的一半。中國十大原油供應國五個是阿拉伯國家:沙特、伊拉克、阿曼、阿聯酋和科威特。自2002年以來,沙特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2014中國從沙特進口的石油達到19%。中國三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從卡塔爾進口。此外,中亞石油資源量為172億至182億噸,天然氣資源量37萬億至39萬億立方米。其中石油資源量主要分布在哈薩克斯坦,天然氣資源量主要分布在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能源資源豐富,石油探明儲量39億噸,占中亞第一;天然氣儲量3.9萬億方,在中亞僅次於土庫曼。哈還有望獲得近一半的裏海石油儲備和三分之一的天然氣儲備。至於裏海的油氣儲量潛力,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
從中國的貿易需求,前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共是4.16萬億,占世界的11%,超過TPP成員國G7內成員國,TPP是最近美國搞了一個東西,就是跨太平洋的貿易夥伴關系。貿易總額,中國跟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包括韓國、香港的貿易超過我對外貿易的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只要一帶一路做好了,美國的TPP對中國影響不大。前天韓國批準了中韓自由貿易區。中國跟大多數亞太國家通過這種雙邊的自由貿易區繞過美國的TPP。這一點韓國人很清楚,韓國對華貿易比韓美貿易和韓日貿易加在一塊兒還要多。不會發生所謂的“G2戰爭”(中美兩國集團戰爭)。兩個月前,世界知識論壇邀請我和胡鞍鋼兩人去首爾跟美國的前中央情報局長和美國前駐伊拉克大使兩人辯論,辯論的題目就是“G2戰爭”。面對好戰的美方辯論者,我的觀點是,中國不必要面對面與美國對抗,我們通過一帶一路,東西雙向開放,重點向西開放,完全可以避免G2戰爭。
一帶一路的另一個意義是保障中國的能源和貿易的運輸通道。從海上絲綢之路的運輸通道看,無論中東和中亞出現什麼樣的亂局,中國都不會遠離這個地區。海灣國家的穩定,特別是扼守亞丁灣的也門和索馬裏的和平對中國的能源供應和貿易往來至關重要。到目前為止﹐中國有大約80%的進口原油和絕大多數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通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由外籍油輪運輸的進口原油一度高達90%。雖然近年中國籍油輪增長較快﹐但是絕大多數進口原油特別是中東和非洲原油仍要依賴外籍油輪。如果海上石油運輸遭到封鎖和控制,內陸運輸﹐尤其是周邊產油國的陸上輸油管道成為海運的重要替代方向。而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是一帶一路的交通樞紐和連接帶與路的金腰帶。
在朱镕基做總理的時候,中國政府決定幫助巴基斯坦建設瓜達爾港。瓜達爾港位於中巴經濟走廊的南端,離伊朗幾十公裏,離波斯灣三百公裏,離亞丁灣也就是一夜的航程。中國當時建好瓜達爾港後,巴基斯坦把港口交給了新加坡港務局管理。但是不知道什麼緣故,新加坡港務局在長達多年的管理期間,瓜達爾港被荒廢了,沒有招到一分錢的商。有人猜測,新加坡港務局為了自身的利益,是不可能讓瓜達爾港興旺發達的。兩年前,巴基斯坦政府決定把瓜達爾港從新加坡港務局收回來,交給中國管理。上個月,巴基斯坦向中國移交瓜達爾港自貿區2281畝土地使用權。瓜達爾港的移交,也意味著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旗艦正式啟航了。瓜達爾港的建成,不僅服務於中國對中東北非和歐盟的貿易和能源運輸,還將服務於阿富汗、哈薩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坦中亞內陸國家。
六、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
一帶一路建設主要面臨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兩大挑戰。
美國的挑戰。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預言,2015年美國將失去世界霸主地位。他在書中提出未雨綢繆,建立一個符合美國利益的國際秩序,防止任何一個超級大國或一個反美聯盟的出現。他認為,歐亞大陸是關鍵地區,從裏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歐亞大陸作為地緣政治大棋盤,決定世界的繁榮和穩定,決定美國領導世界的地位。歐亞大陸擁有世界人口的75%,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的60%,世界已知能源的四分之三。布熱津斯基的“橢圓形”,包括巴爾幹各國、中東、中亞、蘇聯地區南部、中國新疆等地區。這個橢圓形是個“充滿激烈動蕩的漩渦”。過去20年裏,世界的熱點,如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新疆及當前的中東大動亂都沒離開這個“橢圓形”。雖然奧巴馬宣布從阿富汗撤軍,把重心放在亞太,重返亞太。但是從目前的中東大亂局看,這就是有美國議程和利益的代理人戰爭。
美國最近宣布通過了TPP(《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議》),想把中國重新孤立起來。但是,TPP12國雖然占全球40%GDP,但從全球貿易量看,這12國僅占15%,其中絕大多數國家目前的最大貿易國都是中國。比如,澳大利亞對美貿易是300萬美元,而對華貿易超過1300萬美元。有專家認為,在現有的世界經貿規則中,中國的競爭力超過了美國,美國無法在現有規則架構上保持對中國的優勢,如果依然行使目前的遊戲規則,最快2027年最晚2035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TPP是美國為了保持對中國的經濟優勢而組織的一個新遊戲規則的組織,希望產生美國經濟對中國保持優勢的新局面的一個組織和新的遊戲規則圈子。TPP提供的全球化圖景,是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和一個統一在美國為中心的資本帝國。發達國家經濟崛起的成功經驗揭示了這樣一個歷史規律:在一國的高端產業或價值鏈高端產品無法與領先國家競爭時,就必須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對其加以保護、扶植和培育。鄭永年認為,TPP是一種超越主權國家的資本運作方式。一旦成功運行,TPP意味著一個新型資本帝國的形成。這個資本帝國和現在的資本全球化不同,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資本帝國,不受民族國家影響或者有能力逃避民族國家影響的資本帝國。美國通過TPP,想讓世界秩序重新回到控制美國的“世界秩序”, TPP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危害的“華盛頓共識”的升級版。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這些組織都是西方資本和本國政府協調的產物,意在協調西方資本的行動。
伊斯蘭世界的挑戰和機遇。今天一帶一路上經過的國家,大多數國家都是伊斯蘭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伊斯蘭國家分布在中亞和西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伊斯蘭國家分布在東南亞、南亞、中東和北非。一帶一路沿途的57個伊斯蘭國家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70%的能源和50%的自然資源。今世界有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經濟區,一帶一路的發展與繁榮,將使中國和沿線伊斯蘭國家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區。我們看一下世界GDP的分配,伊斯蘭國家的57個國家人口是16億,但是GDP只有七萬多億。中國的人口差不多是14億人口,GDP遠遠高於伊斯蘭國家組織,57個國家的GDP加在一塊兒剛剛超過中國的一半。這意味著伊斯蘭國家的經濟潛力非常大。當然,應該看到在伊斯蘭國家的投資風險。近十年來,中國的海外石油投資超過一半以上都是在政治風險較高的國家地區,其中包括敘利亞、利比亞、蘇丹和也門。
伊斯蘭國家有四種勢力在較量,一個是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原教旨主義,一個是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原教旨主義。再有埃及、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為代表的伊斯蘭社會主義力量,還有土耳其為代表的西化派力量。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一直到現在,美國主要打擊的是伊斯蘭世界的社會主義力量,包括內戰中的敘利亞。美國表面指責阿薩德是少數什葉派人統治多數人的遜尼派人口,要搞垮阿薩德政權。但實際上是三個問題,一是阿薩德是阿拉伯覆興主義的余黨,二是他代表的阿拉伯伊斯蘭社會主義力量,三是他與反美的伊朗聯盟。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的對策是什麼?五中全會提出了“東西雙向開放“的戰略新思路。“東西雙向開放”等於重新定位中國的地緣政治關系。按照一帶一路的構想,中國即是一個中亞國家,也是一個印度洋國家。作為一個印度洋國家,從新疆到印度洋的距離比從新疆到北京的距離還要近。考慮到中國-東盟泛亞鐵路、孟中印緬走廊、中巴走廊和青藏鐵路,印度洋將成為界定中國的新的地理視角。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一帶一路變中國為印度洋國家:在阿拉伯海和海灣地區建立港口,作為中國在印度洋的落腳點,如在巴基斯坦建瓜達爾港、在孟加拉建吉大港、在緬甸建皎漂港、斯裏蘭卡漢班托特港。特別是隨著中巴經濟走廊的建成,中國將進入“兩洋”時代,即太平洋和印度洋時代。
“東西雙向開放”,通過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國還將變成一個中亞國家。一帶一路以西域為中心重新界定中國與世界。我們不再是站在太平洋岸邊看世界,不再以深圳和上海為視角看世界。而是以西域為出發點,站在天山或帕米爾的雪山上看世界,構思一帶一路文明圈:那是一個突厥、阿拉伯、波斯、俄羅斯和漢文化並存、交流、重疊、融合的文明帶。站在塔什庫爾幹往東看中國,用汪暉的話,那是“一個幅員遼闊、層次覆雜、無分內外卻又文化多樣的中華帝國”,“是一個完全不同於理學的夷夏之辨、不同於郡縣制國家的內外差異、當然也不同於內部同質化的歐洲民族國家的政治視野。”隨著一帶一路,特別是中巴經濟走廊的開通,中國與中亞和西亞的邊疆地帶將成為華夏新中原、華夏新腹地。
“東西雙向開放”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也是應對美國”TPP“最好的戰略選擇。一帶一路作為對於來自太平洋壓力的最優對策,是中國的戰略覺醒,是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制定的國際戰略。通過亞歐大陸和印度洋聯盟,形成一個中國生存的更大的空間,平衡“跨大西洋聯盟”和“跨太平洋聯盟”對中國的遏制。在大棋盤上,一帶一路一路向西開放,中國走了一步好棋。美國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是要把60%的軍力部署到亞太地區,美國聲稱美國全球7個鐵桿盟友有5個在亞太,美國聲稱美日同盟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基石。新冷戰主戰場在亞太,是要遏制中國。可是,隨著中國在絲綢之路上重新崛起的力量釋放,美國重返亞太遏制中國的效果不但沒達到,反而被中國牽制了其主要力量,這讓美國無力顧及布熱津斯基布局的“橢圓形”地區——中東、中亞、西亞,中國可以放手搞好一帶一路,建設全球最大的經濟帶。
七、建設一帶一路文明圈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而且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經濟帶”,也是一條“文化帶”。新絲綢之路大國博弈的贏家,不僅是一帶一路的經濟領導者,也必須是一帶一路的文化領導者。歷史上,每一個帝國崛起都有與它崛起相關的全球化地帶和文化影響圈——治理的最遠邊疆、交通運輸所能到達的最邊區、宗教文化所影響的最遠邊地、貿易所達的最遠國家。
建設一帶一路文明圈,首先是要破解美國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圍堵。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喪失了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如一直延續到近代的朝貢體系。筆者最近在喀喇昆侖山罕薩王宮裏看到的民國20年喀什道尹為坎巨提供差頒布的公告),在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沒有自己的政治和文化勢力範圍。一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沒有自己的軍事盟國,在海外沒有軍事基地(唐朝在西域設有安西四鎮),保護一帶一路的安全暢通。美國依賴軍隊和在全球設立的900多個軍事基地來保護美元的國際地位。軍費僅有美國六分之一的中國怎樣在占全球陸地面積三分之二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捍衛自己公路、鐵路、電站和其他基礎設施中數以千億美元計的投資呢?另一方面,在文化上、思想上和意識形態上,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失去了幾千年來與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緬甸那種“中國——邊地”的二級文化結構,而美國在思想上和意識形態上卻與中國的大多數周邊國家形成了“美國—邊緣”的二極文化結構。今天的美國對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等的興趣越來越小,並且早已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美國早已經把重點轉向聯盟建設,包括軍事同盟(如美日同盟)、經濟同盟(如TPP)和政治同盟(“民主國家”同盟)。美國為鞏固其全球領導地位,通過顏色革命等手段,加快蠶食蘇聯解體後的歐亞大陸碎片化區域,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美國的盟友或有美軍基地,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戰略上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形成巨大障礙。美國領導的政治同盟是建立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觀上的。這種世界觀把世界簡單地分為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而這兩者之間是不平等的。一個國家如果是西方是民主國家,那就是“我類”;如果不是,那就是“異類”。
中國最終在一帶一路上的崛起,必須是以一個文化強國的姿態崛起。歷史上,每一個帝國崛起都有與它崛起相關的全球化地帶和文化影響圈——治理的最遠邊疆、交通運輸所能到達的最邊區、宗教文化所影響的最遠邊地、貿易所達的最遠國家。亞歷山大帝國的崛起:軍事、文化藝術、佛教;貴霜帝國的崛起:軍事、佛教文化藝術;波斯王朝的崛起:軍事、驛道、貿易、拜火教;唐王朝的崛起:軍事、貿易、絲綢、儒教、佛教;阿拉伯王朝的崛起:軍事、貿易、伊斯蘭教;成吉思汗的崛起:軍事、驛道、貿易、佛教、道教、伊斯蘭教。中國歷史上有過兩次偉大的崛起:漢朝和唐朝。在漢朝,張騫通西域,到大夏尋求恢覆與月氏的軍事聯盟,波斯王子安世高來中國傳播佛教。隨後,東晉派出中國第一位高僧法顯去西天極樂世界——白沙瓦和塔克西來學經;北魏又派出使臣谷魏龍經過罕薩,出使撒馬爾罕。到了唐朝,更多的唐朝高僧經過瓦罕走廊、喀喇昆侖,沿著印度河來到斯瓦特、白沙瓦和塔克斯拉,求取佛教真經。
“東西雙向開放”戰略標志著中國與周邊國家和更遠的國家建立一種新型的關系。從辛亥革命以來被動性地融入世界秩序,轉入今天主動布局,將自身發展與塑造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結合到一起。“東西雙向開放”下的“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不僅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形成一個地緣政治合作體、地緣經濟合作體,更大的目標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形成命運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樞紐地帶是中巴經濟走廊。圍繞中巴經濟走廊畫一個圓圈,那裏是西方崛起之前的古代世界,那裏是古代中華影響世界的地方,也是世界影響中華的地方。如果把伊犁或克拉瑪依算作中巴經濟走廊的北部起點,圍繞從克拉瑪依、伊犁、經喀什,到瓜達爾港的中巴經濟走廊所貫穿的地球最高的五大山脈(天山、帕米爾、興都庫什、喀喇昆侖和喜馬拉雅)和這個地區發源的大河(阿姆河、印度河)畫一個圓圈。在這個圓圈裏,我們發現這是多個國家民族血脈相通的文化圈:這是多個國家與中國語言相通的文化圈、多個國家與中國共享信仰的文化圈、多個國家與中國有共同文化遺產的文化圈、多個國家與中國山水相連的文化圈、多個國家與中國有山口、走廊、道路、口岸相通的文化圈、多個國家在經濟上與中國高度互補的文化圈。直到近代,這裏的很多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朝貢關系的文化圈。今天,這裏的很多地方還是一個未開發、原生態、世外桃源型文化圈,如巴基斯坦北部山區。
自古以來,從古代高僧、商隊,到西方探險家,往來絲綢之路多走喀喇昆侖山和興都庫什山之間的瓦罕走廊。但是,除了法顯、宋雲、玄奘和斯坦因等中外旅行家留下的文字外,很難找到更多的書籍。今年暑期帶學生去阿姆河和帕米爾上課前,在家裏的舊書箱裏,翻出一本蘇聯時代的小說《朱拉》,這本小說寫的是上世紀20年代帕米爾高原古商道上的故事。讀到小說156頁,看到吉爾吉斯老族長取出他用紅寶石從喀什商人手中換來的《禹貢》尋求占卜,我困惑了。為什麼中國商人要帶《禹貢》去荒寂的蔥嶺西部做生意?翻開《禹貢》,發現這部2000多年前的經典講的是最古老的地緣政治、周邊外交和軟實力外交:天子所在都城外500裏稱甸服,靠征稅治理;甸服外五百裏稱侯服,即內臣,靠分封諸侯實行政治控制;侯服外五百為邊疆地區,稱綏服,即外臣,為少數民族邊疆地區,靠教化和軍事控制;綏服外500裏稱要服,即朝貢國家,為周邊國家,靠政治、軍事和文化同盟治理; 綏服外500裏,為荒服,為蠻荒之地,古稱戎狄蠻夷,讓其放任自流的地方。包括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坦、伊朗、哈薩克斯坦、伊朗、土庫曼斯坦在內的古絲綢之路文明圈應該屬於《禹貢》裏描繪的綏服和要服地區,中國跟這個地區的關系維持需要文化影響和政治軍事結盟。我帶學生去阿姆河、天山西段、瓦罕走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上課,發現帕米爾高原絕不是荒服之地。帕米爾高原不僅是天山、興都庫什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的匯聚之處,更是絲綢之路上的中亞、西亞、南亞文化交通要道和十字路口。例如,古絲綢之路上的“河中地區”的母親河阿姆河發源於帕米爾高原。兩千多年來,該地區孕育了多個中亞王朝和汗國,如阿契美尼德、大夏、薩珊、薩曼、花剌子模、察合台、帖木兒、布哈拉和浩罕等。
建設一帶一路文明圈,等於重塑中國地緣政治與地緣文明圈。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而且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經濟帶”,也是一條“文化帶”。新絲綢之路大國博弈的贏家,不僅是一帶一路的經濟領導者,也必須是一帶一路的文化領導者。
八、建設一帶一路價值共同體
一帶一路文明圈是多樣、共存、包容、共贏,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那種文化清洗和種族屠殺文化完全不一樣。2500多年來,貫通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文化是基於沙漠、綠洲、草原、遊牧、高原為生活基礎的特色文化,絲綢之路上的那些古老民族、文化、宗教,今天還健在。至今伊朗還有2萬多拜火教信徒,伊朗議會裏還保持著拜火教信徒的席位。絲綢之路文化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熱愛生活。比如北方草原圖瓦人和蒙古人的呼麥、突厥人的沙漠綠洲歌舞。
絲綢之路文化自古以來是多國共同維護、扶植的文化。例如,從伊斯坦布爾、大馬士革、伊斯法罕、希瓦、布哈拉、撒馬爾罕、安集延、奧什、喀什、和田,敦煌,到西安,一條長達幾千公裏的商道文化和商旅客棧文化。絲綢之路歐亞陸路衰敗不完全是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導致的。19世紀後半葉開始,由於英國與沙俄在中亞、西亞、南亞大國博弈,大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重新劃分邊界,在傳統的絲綢之路的通道上,設置了人為的障礙。例如,英俄對瓦罕走廊邊界的劃分,把2000多年來的中國、印度、阿富汗、中亞和西亞的最大通道阻隔了。
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標,通過一帶一路文明圈的投入與建設,爭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建成命運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有人疑問中國文化的主要元素儒教和佛教都是無神論,如何與信奉一神教的國家建成文化和價值共同體?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這是因為其核心是中正平和,崇尚自然,追求和諧,不走極端,不搞民族鬥爭和宗教戰爭,這是一個唯一能夠團結絲綢之路不同文明、民族和宗教信仰的文化。
通過一帶一路文明圈建設文化強國,不是宣傳中國中心論。一帶一路很多國家都很為自己民族的文化、宗教、建築、藝術、歷史、領袖和社會制度驕傲。但是,中國要清晰、獨到地表述中國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要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看到的中國價值和中國夢,不是狹隘地局限在中國。中國在一帶一路倡導的中國價值和中國夢應該是每個人都想實現和都能實現的。中國需要設計一個能給人留下記憶的核心價值,便於在一帶一路國家中傳播。 孔夫子的價值觀是“仁義禮智信“,毛澤東的價值觀是”為人民服務“,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價值觀一定要簡單易記。
中國絲路文化價值用漢字“和”“仁“二字概括,更容易被一帶一路國家理解和記住。 “和“可以概括個人世界觀、家庭觀、社會觀、國家觀和天下觀最美好的一面,如和美、和睦、和諧、溫和、祥和、和氣等。“仁”是人與人之間、鄰裏間、民族間、宗教間、國家最為高尚的價值觀,如仁義、仁愛、仁政、一視同仁、寬仁大度、大仁大義等。
“和”和“仁”不僅很好地表達了習近平同志有關新型國際關系的合作共贏的義利觀,更可以創新性地翻譯成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英文句子,便於對外傳播。“和”根據其文字結構和字面意義,可以翻譯成“Eat and let eat.”(自己吃,也讓別人吃);“仁”根據其文字結構和字面意義,可以翻譯成“Live 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讓別人活)。”和“和”仁“深刻表達了從周恩來提倡的和平共處原則和習近平提出的”命運共同體“。各國之間必須堅持合作共存、相互關愛、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讓一帶一路成為沿途發展中國家共同富裕、共同繁榮的康莊大道。”和“”仁“還意味著,大國要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反對大國為一己之私到別的國家和別的地區以各種借口制造對抗、制造沖突、制造流血、制造戰爭。例如,美國強行把美式制度移植到阿富汗。但是,這個政權運行的不是很成功,政府領導人不敢遠離喀布爾,最近連續兩個阿富汗大城市被塔利班拿下。阿富汗的知識分子分析,西方的政治體制不適合阿富汗的部落文化,但是,總統一定要任命各省省長,而老百姓聽部落酋長的。結果總統和酋長互不承認,下邊的老百姓更多的是跟著酋長走,而酋長跟塔利班又是分不開的。結果,美國打了14年戰爭,阿富汗政府也成立了多年,但是塔利班仍然控制著這個國家的近70%的人口和70%的土地。在阿富汗問題上,美國應該好好學一下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及其後人是如何征服阿富汗的。亞歷山大征服了北印度的塔克西拉,不僅沒有屠城,還擁護當地國王繼續統治。印度阿育王在印度普及了佛教,亞歷山大的希臘軍團和希臘後裔不僅沒有破壞當地的佛教文化,還在其建立的希臘化的大夏王國及其後來的貴霜帝國,由國家資助佛教,並有希臘的工匠藝人按照希臘神像模樣大修佛像。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佛像,被稱為犍陀螺佛像。在貴霜帝國時代,希臘化的犍陀螺藝術影響到了新疆。我們在樓蘭、尼雅、丹丹烏裏克看到的文物多是希臘化的貴霜帝國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征服中亞和西亞時,殺人如麻。但是,他能夠包容所有的宗教。他允許他的子孫和子民信奉各種宗教,從佛教、儒教、道教,到伊斯蘭教、基督教。成吉思汗大軍雖然把巴格達屠城,但是留下了伊斯蘭教。他還邀請長春真人丘處機從青島出發,繞道漠北,來到中亞,到阿富汗興都庫什雪山裏講道,丘處機勸說成吉思汗不要再殺人了。這段”一言止殺“的佳話被流傳了下來。
我們要強調的是一帶一路文明的共同性和多樣性。由於一帶一路在地理上夾在多種文明體系中,一帶一路文明圈是獨特的跨多種文化的文明體系。我們分析一下新疆。新疆既是中亞的一部分,甚至跟西亞的伊朗有著密切的文化和血緣關系(塔吉克族),又是一個東亞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新疆多個少數民族是突厥語系,但是又屬於不同民族,既有共享文化,也有不同文化,語言上既有相通處,也有不相通處。比如烏茲別克人可以懂得維吾爾的95%語言,但是哈薩克斯坦只能懂維吾爾40%的語言。塔吉克的人如果跟維族人不住在一塊兒,他基本聽不懂維語。吉爾吉斯是突厥語系,但在文化上、歷史上跟維族和烏茲別克又有嚴重的文化差異和民族矛盾。
因此,建設一帶一路文明圈是多樣性文明的回歸,而不是追求單一文化認同,這需要一個更具有包容性和普通性的意識形態支撐,既政治和文化上的多極化,尊重歷史和傳統。汪暉講的這句話很好,就是在今天的世界上,很多的重重矛盾就來源於壓抑、認同的內在多樣性,或者與某種認同的單一性撕裂,由多樣性構成的社會,從而破壞了社會的共同性基礎。比如用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把世界簡單粗暴的撕扯成二元對立的單一認同社會,否定歷史的地緣和文化的共同性。
中國在漫長歷史上形成的家國天下多元一體的覆雜國家概念與歐洲民主國家概念相比,不是西方民主國家意義上的同質性的排他性的平等,而是如費孝通所講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意義上的平等,保持差異,又能保持統一,以公民社會和文化的同質性為基礎的西方國家,同中國這樣一個以多樣性、異質性、覆雜性為特征的文明國家相比,中華文明是一個包容儒教、佛教、伊斯蘭教,讓三者共存,共生,共存和共贏的一個國家。這是文化共生。
很多人認為很難辦的挑戰就是中國與伊斯蘭國家怎麼做到民心相通。伊斯蘭文化是共建一帶一路不可忽視的重要存在,陸路上西安以西就逐漸進入穆斯林占主流的內亞地帶,從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中亞五國,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直到土耳其,穆斯林均占各國的90%以上。伊斯蘭文化地帶是一帶一路建設必經的樞紐地區,也是我國需要處理覆雜因素的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將中國同伊斯蘭國家的民心溝通,如何讓這些國家理解中國的政策文化,如果處理不好與伊斯蘭國家在文化上相通的正確認知,導致國家間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合作,甚至發生暴力沖突。
那麼要自覺防止我們在一帶一路上搞新殖民主義文化,引發新的文明沖突。一帶一路核心區是伊斯蘭文明帶,美國、英國、法國在這個地區用西方二元對立的排他性文化長期經營,從塔利班、基地組織,阿拉伯之春,到伊斯蘭國,今天的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對立表現為恐戰與反恐的伊斯蘭與西方國家的軍事戰爭,中國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敵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識形態,避免重蹈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伊斯蘭世界的文明沖突。
本文系李希光教授做客“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六期——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現場速記文字稿(收藏自2015-12-10愛思想網站)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