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慶祝“作家節”的緣故,上個星期五在史丹福附近的文化區非常熱鬧。從國家博物館到新加坡管理大學,再到國家圖書館,一路上都有活動,到處洋溢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在圖書館外面甚至還有話劇上演。走著走著,忽然看到管理大學的梯級上,印著由一名聖尼各拉女校的學生題的五個英文大字:“Siew Sar Loh Hor Liao”,我直譯為“秀杉落後寮”。

首先,不熟悉本地英文拼音法的人,肯定讀不出個所以然。讀得出來的人如果不諳福建話或潮州話,也不會明白所謂的“秀杉落後寮”其實就是福建話的“收衫落雨了”。就算能夠解讀了“收衫落雨了”這句話,但如果不是在早期的政府組屋區裏生活過,同樣不會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所以不得不佩服這小妮子, 年級輕輕就有如此“功力”,短短五個字,居然包含了一段本地獨特的生活和文化!

我在紅山“改良信托局”的組屋區出生,就讀於自1939年就建校的更生小學。住家對面就是那記載於《馬來紀年》裏,流滿了“智滅劍魚”的英雄小孩的鮮血的“紅山”了。我不清楚鄰居的背景,不過肯定不是大富大貴之人家。一般上當家的男人都早出晚歸為生活打拼,女人則多留在家裏。紅山算是“福建區”,福建和潮州人占了六、七成。每當下雨的時候,樓上樓下的鄰居就會喊“收衫落雨了”,提醒左鄰右舍趕快收衣服;如果是驟雨時還會用竹竿敲打鄰居的露台以示警。此情此景已成追憶,好久好久都沒再聽到這聲音了。

我們就是在那種“垂直甘榜”裏成長的,放學過後就在樓下草地嬉戲。足球、籃球、放風箏,板球、彈珠、“公仔紙”,瘋到黃昏就等樓上傳來各自的老媽的“黃昏交響曲”:阿X快回來吃飯啦,“夭壽”的還不回家吃飯,回家幫忙開飯啦。。。,大可媲美現在大樹上的“昏鴉曲”!我那座組屋很多家都是“夜不閉戶”的,主要是因為家裏人多,男人男孩多數都在客廳打地鋪,開門睡覺涼快多了,其實家裏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可以讓人覬覦的。

老媽生性不善交際,所以少像其他家庭主婦常串門。老媽習慣過了十點半才上巴剎(她說遲點東西雖較不鮮美,但價錢就便宜多),所以鄰居若是忘了買東西,就會來找老媽行方便。前後幾座組屋還有搞自助貸款式的“銀會”,還有每天收兩角錢的“盂蘭盛會”等等。住底樓的阿婆有好多個千金,年年都有搞“七姐誕”。住在樓下隔兩家的則設了個神壇,每個月總有兩三次的“大日子”,大家可能是習慣了,印象中似乎也沒有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 “甘榜精神”其實不外就是大家互助、分享與了解、容忍和包含罷了。

說到本地多姿多彩的語言,華語和方言裏常混合了獨特的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馬來語甚至淡米爾語,故不花上一些心思是不容易“嚼出其味道”的。這種現象自古由來,例如要不是柯木林老師一語道破,我們怎麽也猜不到那有百多年歷史的“恒山亭”規約裏的“褒黎大狗嗎礁”竟然是指警察(英語的police)、警長(福建話俗稱大狗)和警員(馬來語的mata-mata);“落坡”是“到大、小坡的市集”,“潤月”則是指六月(英文June 的諧音)。看來“秀杉落後寮”和它們比起來,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早報,24 Nov 2012] (更多家明佳作請點擊 http://km-work.blogspot.my

Views: 1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