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靈鳳·家鄉名稱沿革的小考證

我的家鄉南京,在歷史上是六朝舊都,堆集著一大堆歷代封建王朝的歷史舊渣滓。不說別的,單是這個地方的不同名稱,就多得使你弄不清,要整理考訂一下也不是易事。《金陵建置沿革表》的編著者傅春官,在他這本書的自序裡說:

金陵之邑,帝王之州,古稱重鎮,八姓所都。東晉以還,復多僑置,欲考名實,最易混淆。

最近有機會又重讀了幾種關於家鄉的志書,在名稱的沿革方面,讀到了不少很有趣的新資料。

首先,我們的家鄉今日通稱南京。這個名字實在是很新的,在明朝才開始用,明以前是不通用的。明以前的南京,通稱金陵。

朱元璋滅了元朝以後,在金陵建立了「大明王朝」,並且定金陵為國都,稱為南京,用來與元朝的舊都「北京」相對,這是南京的由來。後來鎮守北京的燕王起兵「靖難」,南下奪取侄兒的王位,成功後遷都北京,定南京為陪都,南京的名字不廢,從此成為近世通用的名字了。

南京最古的名字是金陵,這是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當然若要再往上推,還可以稱為「揚州」,因為《禹貢》所稱的當時「十二州」,其一「揚州」的範圍就包括今日的南京在內。但這是泛指一個專區而言,並非專指南京一地,所以不能算數。

金陵這個名字,始於楚國,楚佔領了吳越以後,就稱今日的南京為金陵。這個名字可說一直到今天仍在沿用。「金陵」二字的解釋,有兩種說法。《景定建康志》說:楚王盡取吳越之地以後,以此地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號曰金陵」。另一說見《建康實錄》,說楚威王因這地方「地接華陽金壇之陵,故號金陵。」這是說楚威王「因山立號」,根據山川形勢來定地名。由於南京的山脈與華陽金壇來的山脈相接,所以取名「金陵」。不管這兩種解釋哪一種是正確,我們可以知道,自吳越以後,今日的南京就被稱為金陵了。

金陵這名字也曾經被廢除過的,那就是在秦始皇的手上。《建康實錄》說:「始皇三十六年東巡,自江乘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因鑿鐘阜,斷金陵長隴以通流,至今呼為秦淮,乃改金陵邑為秣陵縣。」

於是我們的家鄉又多了一個名字:「秣陵」。

自從秦始皇改金陵為秣陵以後,我的家鄉的名字就不斷的被人一改再改。繼秣陵之後,曾改稱建業、建康,後來又改稱江寧。

秣陵改稱建康,是三國時代的事。陳壽《三國誌》《孫權傳》說,建康十六年,孫徙治秣陵,築石頭城,改秣陵為建康,又稱建業。建業的業字,有一時期還規定要寫成「鄴」字。

三國以後,到了晉初,又改稱江寧。《宋書·地理志》說:晉太康元年,分襪陵置臨江,二年更名江寧。「臨江」之名,大約是由於臨大江,由臨江再改成「江寧」的原因,據《太平寰字記》引《晉書》說:「晉永嘉中,帝初通江南,以江外無事寧靜,於此因置江寧縣。」

不過,江寧不是南京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直到清末為止,南京或金陵,是由兩個縣組成的,除了江寧之外,還有一個「上元」。

這樣,到了唐朝,我的家鄉又多了一個新名字,改稱「白下」,又稱「白門」。後來的詩人有句:「白下有山皆繞郭」,又云:「白門楊柳好藏鴉」,都是指此。我覺得「白下」和「白門」兩字很漂亮,一向很喜歡。可是,據史書的記載,曾經有一個皇帝因「白」色是不祥之色,不喜歡這個名字。這個迷信的小故事很有趣。

宋人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曾記載了這個笑話,又考證白下得名之由。他說:

 

兩漢《地理志》未有白下縣。按《南史》,宋明帝時,聞人謂宣陽為白門,以為不祥,甚諱之。右丞江謐誤犯,帝變色曰:白汝家門!

按《唐會要》及《地理志》,武德二年,更江寧曰歸化,八年又更歸化曰金陵,九年更金陵曰白下,正觀九年又更白下曰江寧,則白下縣始於此,然未知其得名之因。

 

據他的考證,白下的得名有幾種說法,而且不始於唐。他說:「春秋時,楚使子木之子勝,處吳邑為白公。金陵,吳邑也,恐白之得名自此始。一說謂本江乘縣之白石壘,以其地帶江山之勝,故為城於此,曰自下城,東門謂之白下門,正其往路也。」

自下門的驛亭,當時就稱為白下亭。李白有《金陵白下亭留別》詩,有句云:「驛亭三楊樹,正當白下亭。」但我覺得關於「白門」這名字,最有趣的是:那個迷信忌諱白色的宋明帝,因臣下偶不小心提到了白門,竟狠狠的罵道:「白汝家門!」簡直是潑婦罵街的口吻。

在南京不曾被稱為「南京」以前,即在唐朝以後,明朝以前,我的家鄉就在金陵、秣陵、建康、建業、江寧這些名稱上打轉,改來改去,同時還將轄境分成新縣,時而隸屬甲地,時而又隸屬乙地,但是主要的名稱不外上述那幾個。直到明初,出現了「南京」,這才穩定下來了。同時除了本身以外,所轄的縣份,也固定下來了,這就是江寧和上元兩縣。

到了清朝,南京在行政區劃上的正式名稱是江寧府,南京是府治的所在地,轄下有兩縣,即江寧縣和上元縣。因此一個南京人,他若是世居城內的,他就是真正的南京人,若是住在城外的,在籍貫的填寫上就應該稱為江寧人或上元人。從前應考時就要這麼嚴格的區分。

在地方志乘的編纂上,有金陵志,建康志,江寧府志,江寧上元兩縣志,卻始終沒有南京志。上江兩縣的轄境,滿清同治年修的《上江兩縣志》上說:

 

上元縣,江寧府附郭首邑,境轄城東一面,北寬南狹……江寧為省城附郭,與上元同城,境轄城之西南一面,統計積地三千四百十四方里。

 

不過,南京雖有上元江寧的區分,過去除了在官式的履歷籍貫上要這麼填寫以外,一般都是同稱南京。

除了上述的這些名稱以外,由於歷代在行政統轄上不時有合併創新的措施,南京過去的面積範圍和隸屬問題,也非常複雜。上面已經說過,在隋唐以前,南京這一帶的地方,始終是屬於「揚州」的範圍。直到唐朝以後,「揚州」才成為江北的江都縣專用名字,這就是今日的揚州,不再管轄到江南了。

還有,江乘、胡孰、丹楊、瀨渚、平陵、歸化以及其他上十個少見的名字,在過去都曾經是南京,或南京一部分區域使用過的。瀨渚、平陵是吳越時代這一帶的舊城名稱。江乘是秦朝的。《史記》說秦始皇三十六年東巡,「自江乘渡」,就是說他自江乘縣渡江。

還有「丹楊」,這個古縣也是設在今日南京境內的,「楊」字從木,不同於後來的「丹陽」。直到清朝,在江寧縣境內還有古「丹楊」縣城,俗稱「小丹陽」,以別於今日鎮江附近的另一個丹陽。

「丹楊」的得名,據《晉書·地理志》說,是由於附近的山上多赤柳,所以稱為「丹楊」,與鎮江的「丹陽」,全然是另一回事。

我看,很少別的地方,在名稱的沿革上,會像我們的家鄉這麼多變革和不易弄得清楚的。

Views: 1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