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寫作文要找靈感,於是決定星期六去加冷河尋幽探密。

我倆準備從靠近大巴窯工業區的住家出發,一路沿河遠行到加冷河的出海口——濱海堤壩。

天有不測風雲,剛要踏出家門,頭頂就傳來了轟隆隆的炸雷聲,緊接著雨點就劈裏啪啦落下來,還要去嗎?

想起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送他的侄兒去學校,到了校門馬路對面停下來,讓他走過去,孩子就是不下車,非要我的朋友繞一大圈送到大門口才罷休。

女兒生性膽小,何不讓她鍛煉一下?

帶著雨傘,我們上路了。

穿過鱗次櫛比的組屋區,到達工業區的第12座,這裏有一條人行天橋跨過中央快速公路。咦!怎麽天橋不見了?扭頭一看,哦!相距不遠,有一座嶄新的天橋臨風而立,這裏是泛島快速公路與中央快速公路的交叉口,因道路擴建,舊橋換新橋。

走過新橋,就到了河邊。天黑沈沈的,雨還在下著,雷聲卻消失了。河水泛著黃色,向南流去。河道兩岸,林蔭密布,組屋散落,這就是新加坡著名的反對黨選區——波東巴西。其實,無論什麽社會制度,也不論執政黨還是反對黨,只要老百姓能安居樂業、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就行了。這時,我突發奇想:這些灰白的鋼筋混泥土組屋要是披上了植物綠裝不就是“綠水青山好人家”嗎?要是全島的建築都穿上綠衣,那麽谷歌衛星地圖上新加坡不就變成了藍色海洋中的一顆綠翡翠了?

雨中漫步,河水平流,空氣中漂來陣陣草木的芬芳,地上滿是灑落的殘花,這落花流水倒別具一番詩情畫意。

路上沒有別的路人,只有鳥兒相伴,它們不畏風雨,時而展翅高翔,時而停在聖安德烈初院與聖安德烈中學之間的風雨橋頂上引吭高歌,或許它們是本島的居民,或許它們來自它鄉,但在這片土地上,它們快樂地生活著。

又要過人行天橋了!這次是橫跨泛島快速公路,高高低低的立交橋看得人眼花繚亂,真是拍007占士邦車戲的好地方。
下了天橋就到了黃玉路,又看到月長石巷,拐角處竟叫貓眼石灣!還有一條紅寶石巷。我們是不是進了海盜的藏寶地?不過,寶石沒找到,卻發現到處是美輪美奐的私人公寓!還好,這片迷宮有國家公園局PCN(全國公園連道網絡)的指示牌,不會迷路!

不一會兒我們又到了河邊,竟然發現一棟工業樓,墻面斑駁陸離,布滿青苔和汙跡,風雨飄搖中似乎要倒塌的樣子。 它的旁邊還有一座平房,窗口洞開,銹跡斑斑,應該閑置很久了。我 跟女兒說:“以後你們要找尋舊的新加坡就來這裏拍照吧 !”

通過紅綠燈過了實龍崗路,越過一片草地,就要上明地迷亞路的天橋了。下了天橋,又是一片組屋區。看到一個告示牌,畫出了這片居民區全部的無障礙線路圖。由於人口老化加劇,新加坡政府要讓老人家及坐輪椅的人也能出入自由,並能自己照顧自己。

雨下小了,沿河而下,迎面而來的是河畔公園。爭奇鬥艷的花草樹木中有幾棵柳樹,分外引人註目,讓我想起小時候折斷柳枝編成圈戴在頭上假扮士兵的情景,又仿佛看到《水滸》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樣子。柳樹旁有一位老者在垂釣,不禁想起姜太公在渭水河邊一邊用直鉤釣魚,一邊自言自語:“ 負命者上鉤來!”。

再往前走幾步,一個斜坡把我們帶到一座小橋,小橋來到河水中央,又掉頭回到岸上。河中央是湍急的流水,以及根泡在水中的花卉,對岸是一排排靚麗、巍峨、顏色無比和諧的藍灰色現代化公寓,令人耳目一新,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黃埔河與加冷河的交界處,剛才看到的公寓群好像一個船頭,駛向加冷河中。三角洲上種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散布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叫人心曠神怡,住在這裏,感覺離人間仙境不遠了。過了加冷巴魯(路),呈現的是另一番景象:荒涼的柏油路面中一顆孤伶伶的大榕樹,對岸工業區傳來刺耳的金屬噪聲,河面飄浮著垃圾攔截網收集到的垃圾,在若隱若現的太陽光下發出陣陣腐臭味。新加坡的開國元勛李光耀有不少遺憾,其中之一就是在加冷河邊建工業區,好大的敗筆啊!我的心境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人間。

跨越加冷河支流上的一座小橋,一間玲瓏剔透的小廟撲面而來——水江廟,供奉石獅城隍和七大巡爺,以保佑一方安寧,至今仍香火鼎盛。前方是文慶路,再往前是一片空草地。到達沈氏道時,我們的肚子已經咕咕作響了,左轉經過加冷地鐵站,再向右去到芽籠一巷,這裏有東北餃子,東北串燒,各式火鍋,韓國燒烤,山瑞湯……簡直不知道吃什麽好,敢在這裏試攤的不是“過江龍”就是“地頭蛇”,我們最終選擇了惹蘭蘇丹大蝦面,果真湯頭地道無比,蝦肉片得薄如厚紙,還有小排骨來做伴,讓人吃得過癮喝得痛快!沿芽籠路走過芽籠一巷巴士終站,經過亞瑟爵士橋左轉,就下到了加冷河畔公園。想起有一次在對岸看到一對馬來父子抓到一對大螃蟹的情景,一幅畫卷通過時空隧道進入我的眼簾:小船中住著全家人,父母們衣不蔽體,孩子們光著身體在河裏抓魚,看見遠處的馬六甲海峽有商船經過,河上的壯男們就集結起來,劃著快船直奔目標,將商船洗劫一空,這就是新加坡的土著——幾百年前從印度尼西亞過來的海人。隨後,我又看到武吉士人坐著大帆船乘風破浪來到這裏,河灘上擺滿了糧食、布匹、香料、生活用具等等,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附近有一個風雨亭,我們在亭中坐下,脫下濕漉漉的襪子,涼在石凳上。四周靜悄悄的,從前的家具城舊址矗立著一棟高層公寓,默默地俯瞰著河口的變遷。忽然,幾只可愛的鴿子走近我們,探頭探腦,看樣子是要吃東西,可是新加坡是不允許餵養野生動物的,只能趕開它們。

不知不覺來到了梧槽河與加冷河的交匯口,這裏的三角洲曾經是加冷煤氣廠的舊址,至今還有幾根高大的鐵柱聳立在那裏。河灘上的草地郁郁蔥蔥,真想躺在那裏睡上一大覺,歪歪斜斜的椰子樹像是喝醉了,可用力去推卻紋絲不動,看起來經過無數次風雨的洗劫,它們已經習以為常了,不管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一個長者在看報紙,一個年青人在發呆,他們倒很會享受這一片靜寂。

走過梧槽河上的小橋,看到一些學生模樣的人在學劃獨木舟,他們吃力、笨拙的樣子與遠處專業獨木舟運動員的嫻熟相映成趣,一個人的成長,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成長不也如此嗎?又要過橋了,這次是從尼誥大道的獨立橋下穿過,幾只花貓在歡迎我們。啊!這裏的水面豁然開朗,對面是加冷室內體育館和正在興建的加冷體育城,水面上金黃色的龍舟箭一樣穿過,所向披靡,代表了不屈不撓的體育精神。這裏就是新加坡未來的體育與水上運動所在地——加冷盆地(加冷灣)。咦! 前面白色的帳篷是在做什麽?嘉年華?快去看看。哦!原來是公用事業局的活動。怎麽有警察,還有自助餐?可能有重要人物到場。不過,我們被加冷灣的美景所吸引,繼續前行。
第二天,才得知李光耀資政在環境及水源部長雅國博士和公用事業局主席陳義輔的陪同下,為濱海蓄水池加冷盆地的噴泉主持了啟用儀式,象征第15個蓄水池海水淡化完成,可以正式啟動,成為新的食水來源。沒有水源的新加坡從廢水、雨水和海水中找水,硬是靠自己徹底解決了水供問題,從此不再依賴外國進口食水,並且輸出全球領先的水務科技,真應了一句古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河灘上種滿了椰子樹和水杉。這水杉來頭可不小,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孑遺植物,一直被人類認為在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時期滅絕,直至上世紀四十年代才在中國內地被發現,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湖北省省會武漢市的市樹,怎麽來到新加坡落地生根並長到十多米高?實在讓人費解。看來新加坡不僅廣羅外來人才,連外來的珍稀樹木也給搜刮來了,而且讓它能茁壯成長,與本地樹木肩並肩成為河邊樹。從獨立橋開始的河灘,以前是一片汪洋。新加坡東西長42公裏,南北寬23公裏,土地珍貴,便硬生生在這裏填海造地,形成了新達城、濱海南等新市區,造就了新加坡的持續繁榮。哇!好高的一座橋!這是東海岸公園大道的高架橋,橋下擺放了很多長椅供人們休息,我們也坐下來,美美地吃了一袋洋蔥圈。
我們沿著河邊走著,發現一處小花園,花兒遮住了河岸的石頭護堤,附近長滿水生植物,好像天然生長的樣子,這可能是公園局的嘗試吧,也許有一天,整條加冷河兩岸會變得繁花似錦,各種鳥兒在河邊安家落戶,孩童們在河灘盡情玩樂,同時靜靜觀察鳥兒們如何捕食、生兒育女,那麽人與自然該是一種怎樣的和諧啊!

嗡——嗚——,什麽聲音這樣吵?哦!原來是一級方程式大賽夜間賽場的閑置賽道上有人在比賽迷你摩托車。看來F1的魔力可真不小,雖然大賽的塵埃早已落地,可是它掀起的熱潮還未褪盡,或許會一直保留到下一個賽事吧。

F1維修站旁就是世界最高的摩天觀景輪了,我覺得它更像一只大風車,象征新加坡“風生水起”。又到了東海岸公園大道的高架橋下(另一段),走過人行引橋,迎面蹦出一座動感十足的雙螺旋不銹鋼玻璃人行橋——生命之橋,從石板臺階拾級而上就到了橋上。在這裏,濱海灣的美景盡收眼底:水上浮臺鋪上了草皮,活象一個足球場;濱海藝術中心那兩半剖開的榴蓮殼熠熠發光,引誘著人們去探個究竟;國寶級的魚尾獅依舊大吐口水,向遊人細述新加坡的建設成就;舊金融中心的摩天大樓溢彩流光;新建的“風帆”公寓正準備揚帆遠航;興建中的新金融中心大樓高聳入雲……

來到金沙綜合娛樂城,尚在施工中。它的東南方在修濱海南大花園,我們無法步行去出海口——濱海堤壩,只能坐車去那裏。到達濱海堤壩時,我們已經精疲力竭、饑腸轆轆,趕緊去到二樓的餐廳叫了一盤椰漿飯、一碗面線湯和兩杯礦泉水,不一會兒就杯盤狼藉。水足飯飽,參觀完濱海堤壩的展覽廳,我們登上了三樓頂層的草地。好大一片草地!卻沒有一盞燈?哦!原來這裏是一家大小夜間放風箏的好去處,也是觀賞濱海灣、加冷河、馬六甲海峽夜景的絕佳觀景臺。

從這個角度看金沙酒店,三座摩天樓頂著一個天臺花園,有點像復活節島的巨型石像雕刻,橫空出世,仿佛要跟人們講述著什麽。金黃色的點點燈光,在黑色的天幕下就像金色的沙粒,整個建築像是外星人巨大的太空船登陸新加坡,天臺就是它的飛碟起飛跑道,恰好這時有幾只帶發光二極管的風箏飛起來啦,在夜空中像極了各種形狀的飛碟。風輕輕地飄拂在我的臉上,一輪明月從東方冉冉升起,默默地祝福著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們。新加坡最長的河流——加冷河,全長一萬多米,就在我的腳下靜靜地流淌,從此不再“奔流到海不復還”,而是被抽回中央集水區,回到它的發源地貝雅士上段蓄水池,永遠哺育著這一方的人民。至此,我們的行程也結束了,但願人長久,天涯共此時。(收藏自 隨筆南洋)

Views: 1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