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倉廣·爆紅阿德勒,帶給我們的3場人生小革命

如果你愛看書、逛書店,應該不難發現,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學派近年爆紅,成為顯學。阿德勒心理學,帶給人「勇氣」,選在他逝世79週年的這一天,讓我們一起回顧他的金玉良言,以及為我們人生帶來的小革命。


自我啟發之父‧ 阿德勒為何默默無名?

再也沒有像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郊外的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Alfred Adler,一八七〇年∼一九三七年)這般,為現代心理學留下莫大貢獻,卻默默無名的偉大人物。

我們就算不熟悉心理學, 也聽過西格蒙德.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一八五六年∼一九三九年)、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一八七五年∼一九六一年)的名字,但大多數人卻不曉得和這兩位並稱三巨頭的阿德勒。

阿德勒被稱為「自我啟發之父」,只要讀過商管書經典名著,戴爾.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以及史蒂芬‧ 柯維的《與成功有約》,會發現書裡有不少見解與阿德勒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非常相近。此外,以人際溝通術廣為人知的教練技巧(coaching)、NLP,也受到不少阿德勒心理學的影響。

此外,經營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刊載於鑽石週刊(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八日號),名為《實用心理學》專欄中,曾探討阿德勒的理論比佛洛伊德積極的說法,留下這般評論:

「其實我也是典型的阿德勒學派,要說我有多麼阿德勒學派,那就是我不認為人生中有什麼『我辦不到的事』。」

阿德勒心理學也被稱為「人性心理學的源流」,深受阿德勒影響的心理學家不知凡幾,代表性人物有亞伯拉罕‧ 馬斯洛(Abraham Harold_Maslow)、維克多‧ 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卡爾‧ 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阿爾伯特‧ 艾利斯(Albert Ellis)、亞倫‧ 貝克(Aaron T Beck)、艾瑞克‧ 伯恩(EricBerne)、艾利西‧ 佛洛姆(Erich Fromm)、威廉‧ 葛拉瑟(William Glasser)等人。

雖然阿德勒的理論帶給後世深遠的影響,但身為源流的阿德勒,卻鮮為人知。

加拿大精神科醫師艾倫伯格的著作《發現無意識──動力精神學的源流》一書中提及:

「阿德勒的成就遭眾人抹殺,他所催生出來的東西全都成了其他學者的成就,這是一種無法解釋的現象。」

「像阿德勒這樣,自己研究出來的理論被全方位剽竊,卻沒有人向他道歉的例子還真是少有。套句法文用語,他的學說猶如『公家採石場』,誰都可以面不可改色地從他的學說攫取什麼。而且奇特的是,就連一向會仔細列出引用出處的專家學者,也不想說明自己的論述是引用自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自己對於自創的理論被別人引用一事,似乎寬容看待,不太在乎的樣子。

他曾說:「也許會有沒人想起我名字之時,即使有阿德勒學派存在,我的名字也可能被忘記,但就算這樣也無所謂,因為在心理學領域工作的所有人,都會像是和我一起學習般,進而付諸行動吧。」

阿德勒為何名氣比不上成就的理由,還有各種解釋。

.由於阿德勒留下來的論文和著作不多,而且阿德勒在他的理論被體系化之前便去世。
.有別於佛洛伊德,阿德勒並無自成強勢的學派。
.由於納粹迫害猶太人的緣故,許多阿德勒派的追隨者慘遭屠殺。

用阿德勒的3句名言 掀起人生小革命
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
無論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
只要還有目標,當然就有自卑感。
「為什麼我這麼沒用呢……」聰明、長得不錯又開朗的人,卻深深為強烈的自卑感所苦,這種例子履見不鮮。

無論是誰都有自卑感,為什麼呢?因為人總會無意識的抱持這般目標:「我想成為這樣的人,我想過著這樣的人生。」目標往往比現況來得高遠。即便是人們眼中一帆風順、似乎不需要再企求什麼的人,心中也抱持著更高遠的目標。也就是說,正因為目標永遠不會有達成的一天,所以自卑感油然而生。

此外,人在孩提時期也會因為與父母、兄姊做比較,而懷有自卑感。

「大人可以輕鬆的做任何事,我卻什麼也不會……」

小時候面對大人懷有的自卑感,烙印在心裡。「我是個沒用的人」、「反正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追上……」長大後,心裡還是殘存著此種自卑感。

由此可見,自卑感不是「大大不如他人的人,特有的東西」其實不只你,身邊看似完美、優秀的人,大家都抱持著「主觀的認定」,這就是一種自卑感。
有許多以自卑感為藉口,逃避人生的膽小鬼。
也有不少以自卑感作為發條而成就豐功偉業的人。
人只要正面看待自卑感,便能成就豐功偉業。好比樂聖貝多芬失聰,印象派畫家馬內的視力不佳。不只肉體的缺陷,由於家境窮困而無法上學,卻成就豐功偉業的人也不少。二宮尊德(江戶時代後期思想家)點蠟燭讀書時,被斥責:「農民讀那麼多書幹嘛!不要浪費蠟燭!」他只好自己種油菜籽,用油菜籽油點燈讀書,就這樣一邊做農事,一邊精進學問,成了名留青史的人物。

不如他人的遺傳基因與成長環境,的確是扣分的因素,但光是這樣不能成為「做不到的理由」。以惡劣的環境作為發條,比他人更努力,還是可能有所成就,阿德勒稱此為「補償作用」。因此,以自卑感作為發條,產生補償作用,才能成就豐功偉業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或許你會不以為然的說:「貝多芬和二宮尊德是難得的天才,我只是普通人……」這就是藉口。「因為沒有自己的房間可以安心唸書」、「因為父母的學歷不高」、「因為體質差」等等,不能拿這些與遺傳、生長環境有關的事當藉口。之所以做不到,真正理由是因為你以環境為藉口「逃避努力」,絕對不是由於環境的影響。
有些人為了逃避社交與愛情任務上的挫敗,
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這種人恐懼週末假日的到來。
有些人從不休假,每天工作到深夜,成了所謂的工作狂。那麼,他們真的如此熱愛工作嗎?

當然有人的確是,但有人並不是,而且多的是那種為了逃避交友與愛的任務,而全心投入工作的人。

有一位朋友對我吐露心聲:「和妻子關係冷淡,所以不想回家,只好每天在公司待到她上床睡覺才回家。」可說是為了逃避愛的任務,只好全心投入工作的典型例子。

他們熱中工作的理由,不單是為了逃避「目前面臨的交友與愛的課題」,也是為了逃離「將來可能會面臨的交友與愛的課題」,而投入工作尋求慰藉。譬如,有人「因為工作太忙,遲遲結不了婚」,就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其實這個人根本不想結婚,只是因為害怕婚姻失敗、害怕人生遭受挫折,選擇逃避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

「因為工作太忙,沒空拓展社交圈」的理由也是一樣,為了逃避「自己不擅與人交際」的挫敗,所以拚命工作,努力將自己與他人隔離。(收藏自2016-05-28 《天下雜誌》網站

Views: 26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