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泰:在南海躁進,會陷入“結網以待,請君入甕”窘境

北京應該站在大戰略的高度,從勢、力的角度切入,並剖析長短期利害轉換的結果,作一番認真的戰略評估。凡在今日力主躁進、膨脹者,較之張佩綸、翁同龢之輩,猶弗如也,若遵從彼輩主張,難免面臨對方陣營在南海「結網以待,請君入甕」的窘境。

5月起美國詰難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一場國際爭端突如其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6月16日舉行緊急新聞發佈會稱:此項「建設將於近期完成陸域吹填工程」。傳遞的信息顯示,南沙填海造地的目標和規模是有限的,而且完工在即,外界無須大做文章。美國對中國的指責遂日趨低調,而中方也認為這場國際爭端風流雲散了。

始自2010年,筆者就在多篇文章中指出,一旦美國得出中國軍力在西太平洋大舉南下或東進,必然加大反制行動的力度,甚至不惜訴諸國家意誌的較量。果不其然。

據析,這場爭端風流雲散的假設大謬不然。反之,一場國際危機正在南海蓄勢待發矣。就中國崛起的願景而言,嚴重性將無以復加。

危機是否爆發以及在哪個節點爆發,主要涉及雙方或多方對事態發展趨向的評估、對彼此投入對決時的處境的估量(即天時、地利、人和)、與盟國整合立場的結果、對國內各界反應狀態的衡量以及對己方因應措施的利弊得失的分析。換言之,亦即出於趨利避害的動機、全球態勢的分析以及對彼此在某個地域、海域存在的物理力量的評估,而無關乎各方對爭端的立場及說辭。

中方堅稱南海填海造陸僅是「在自家後院搞建設而已」。假若中方寄希望於此番說辭對美方有說服力,則是低估了對方的政治智慧。美國認為中國填海造陸規模之大,顯係改變現狀,而如今矗立在南海的多座新島嶼在一年前僅是小礁石而已。

誠然,越南、菲律賓諸國早於中國之前已經在填海造陸了,論規模大小,卻同中國不能同日而語。癥結在於如今「老大、老二」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隱然成為左右美中關係的主旋律。何況,美國處理國際事務實行雙重標準並非始自今日,這一現象並不關乎南海爭端的發展趨勢,以彼況此,有何實質意義呢?

最近中國海軍在南海舉行演習以後,中國專家評論演習的意義時稱大國博弈日趨激烈,中國對南海具有了掌控能力,假若某方封鎖了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則中國亦能封鎖南沙到臺灣海峽的航線。某方面臨中國的反制,就不敢輕易冒險。此說似是而非。

《孫子兵法·謀攻篇》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居廟堂之高者預見到或有訴諸武力的可能性,則應該在伐謀、伐交的層面上多下工夫,亦即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

就伐謀、伐交階段而言,筆者借箸代謀:

其一,今日中國國力精進,非昔日吳下阿蒙,乃拜當代國際政治格局所賜。假若某方居然訴諸對己方全面經濟封鎖的手段,則返求諸己,當年決策是否理性?

其二,退一百步,縱使中國有此意向,是否有必要在崛起未竟之際,同某方進入對決的狀態?這一決策是否魯莽滅裂呢?

其叁,前述中國專家的假設的前提是本國海空軍業已在南海島嶼部署完畢,並且獲得充份的、持續的後勤技術保障。如今前提不存在,卻侈言結果,豈智者所為?

其四,在大國博弈過程中,己方暴露戰略意圖,對方是否會讓己方從容部署軍力,以至最終具備有效的反制手段,懾止對方經濟封鎖的圖謀?

其五,中國崛起未竟,已被強敵環伺。放目四顧,伺機待擊者有之,銜恨欲報者有之,幸災樂禍者有之,及至禍患降臨時,舉世卻沒有可以患難與共的兄弟之邦。一旦中國在南海面臨一場軍事危機,將面對全世界的反對,連俄羅斯也靠不住,因為俄羅斯在南海問題上偏袒越南。

其六,假如對方制敵機先,在中國海空軍在南海島嶼部署完畢之前,採取有力的反制措施,則中國在南海的戰略部署豈非「畫虎不成反類犭」?追源禍始,則始作俑者,屍其咎矣。

中國近代史有一條規律,即在敏感的歷史時刻,若任由書生或狂徒影響決策,得一時風氣之先,實非國家之福。試舉兩例。

清朝平定了太平軍、撚軍及西北回軍掀起的內亂,銳意興辦洋務,近代工業蓬勃發展。當時中國百業興旺,遠非前階段半壁江山淪於內亂的情況可比,史稱「同光中興」。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當時中國戰備尚未就緒。以張佩倫為代表的清議派卻侈談用兵。張承認本人「不知兵」,卻腆顏掛帥前往福建指揮軍事,結果料敵失誤,一敗塗地。若非老將馮子材親率子弟兵,在廣西、越南邊境奮戰,扭轉了戰局,戰爭的後果更加不利。

1889年,西太後「撤簾」,光緒帝親政。光緒重用戶部尚書翁同龢,後又擢為軍機大臣。翁為帝師,以清流領袖自居,門下齊集躁進士人。1894年,日中兩國就朝鮮事務矛盾尖銳化。翁鼓動清流人物慷慨陳詞,力主戰議。翁與李鴻章的恩怨推動他對北洋水師的備戰動輒掣肘。李建議清廷添購速度快、火炮多的兩艘新艦,翁百般拖延,這兩艘新艦遂為日本購得,其中一艘成為日艦「吉野號」,在甲午海戰中擊沈中國軍艦最多。

當年在中樞通籌全局,於國際縱橫捭闔,並急於洽購彈藥修繕戰備者,惟少數老成者而已。清議派則惟高調主戰,競作紙上談兵,給清廷製造無謂壓力。

及至北洋水師覆滅,日本陸軍直逼京畿,京城一夕數驚,主戰派一籌莫展,又懼怕因主戰被當作禍首受到懲罰,於是啞口無言者有之,銷聲匿跡者有之。甲午戰敗給予晚清盛世以致命的一擊,成為清廷十數年以後一朝崩潰的催化劑。

時至今日,北京應該站在大戰略的高度,從勢、力的角度切入,並剖析長短期利害轉換的結果,作一番認真的戰略評估。凡在今日力主躁進、膨脹者,較之張佩綸、翁同龢之輩,猶弗如也,若遵從彼輩主張,難免面臨對方陣營在南海「結網以待,請君入甕」的窘境。

筆者馨香禱祝,但願這次預測不致於再次不幸而言中。

(作者為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文章轉自《信報》2015年8月5日)

Views: 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