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到一家堂皇的電影院看首輪片,到裏面,聞見一股十分熟悉的氣味,走近休息廳的售貨部,才看清原來這裏在出售爆玉米花。

  在中國,爆大米花和爆玉米花本是極普通的廉價兒童食品,但近年來,起碼在我定居多年的北京市,它們從食品店中銷聲匿跡了。我曾隨口問過售貨員,是不是因為利潤太低,所以產家不產銷了,回答是:“現在啥都講究現代化,誰還吃那玩意兒呀!”

  可是在紐約的現代化電影院中,偏大賣其爆玉米花。那售貨部的玻璃櫃臺裏,大半櫃粗陋的爆玉米花與周圍各種相當精致的設備、器皿相映成趣。買爆玉米花的,我本以為只是兒童或少男少女,想不到買主全是成年人,甚至有步履蹣跚的老人。裝爆玉米花的紙制容器,小的有我們喝啤酒的玻璃杯大;大的,口徑怕是有十多厘米,簡直可以稱作紙桶。

  陪我去看電影的朋友,便買了一桶爆玉米花捧著,讓我邊看電影邊往嘴裏扔,並且告訴我:“這是典型的美國文化!”美國歷史很短,盡管美國的生產力發展極快,科技和生產工藝相當現代化,但美國文化缺乏積累,所以往往顯露出一種童稚趣味,如注意從這個角度觀察,則處處可指出例證。

  紐約的曼哈頓區,是世界上摩天樓最密集的地方,那些摩天樓的造型,自然不乏從歐洲文化遺產中吸取靈感的印跡,但其中有大多數,依我看來都體現著美國人的爛漫勁兒。聯合國建築群的街對面,有一座玻璃幕墻的大樓,這樓從後側面望去,最高處的十來層似乎縮成了一個玻璃薄片兒,給我的印象,恰似金髮碧眼的美國娃娃,在對我戲謔地眨眼。曼哈頓南端那一對同樣高、同樣粗、同樣憨、同樣素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乍落入我這有著幾千年文化背景的中國人眼中,真覺得他們美國人花錢太浪,既要建這麽高的雄偉大廈,何不從外觀上多多體現出民族的傳統與風格,給民眾以教化呢?怎可像兒童搭積木似的,一方方摞上去便拍手了事!後來知道那建築的設計師山崎實是日本血統。但除了印第安人,哪個美國人又不是“外國血統”呢?大建築藝術家貝聿銘因為是中國血統,所以常被我們引為光榮,其實他和山崎實都已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在華盛頓,我去參觀了貝聿銘設計的東區博物館分館。華盛頓的舊建築大都是模仿乃至抄襲歐洲古文化的產物,偏那貝聿銘設計的博物館既絕非歐洲或其他什麽現成文化的風格,卻又與周圍的已定型景觀相協調,充分體現著美國人的童稚氣和想像力。那建築物有一處墻折呈17°銳角,我想不會有什麽實用價值,不過是美國人錢多了,故意要顯露出那個頑皮勁兒罷了。

  坦率地說,美國的社會景觀,在我眼中也有其單調的一面。在美國多跑了一些地方,就覺得許多中小城市面貌雷同:市中心不免總有一些高層建築,其中又總不免帶有點50年代前的歐洲風味的,六七十年代盛行的玻璃幕墻的,新近的幾種風格雜揉在一起的“後現代派”風格的;而這些建築中又少不了一座或數座尖頂教堂。各處的購貨中心看上去都差不多。“麥當勞”快餐店則是故意把每一個銷售點都盡量弄得仿佛是從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甜點心。誇張一點說,美國的社會景觀大體上是由下列幾個部分組成的:高速公路、加油站、快餐店、汽車旅館。搭車在高速公路上跑,剛開始覺得蠻有趣,入夜,自己這邊路上是紅色尾燈連成的紅線在往前竄,路那邊是黃白色前燈譜成的光柱在往後飈,而全國統一格式的巨大的綠色標誌牌上,那些字母圖案全閃著柔和的熒光……但次數多了,時間久了,便不免感到乏味。

  美國人似乎很知道自己歷史短文化淺,而發達的工業又帶來了產品及生活方式的規格化、單調化,所以他們有種拼命找樂子讓自己活得舒暢灑脫的頑童勁兒。去年11月初,在舊金山趕上了美國萬聖節,我原來只知道萬聖節有南瓜刻鬼臉殼,有兒童們裝成兇相,提著南瓜燈挨門挨戶討糖果吃,如不給則肆意惡作劇的風俗,我沒想到美國的許多成年人在這一天會比兒童更兒童。

  萬聖節之夜,一位美國朋友請我去了舊金山的一個公眾娛樂中心。票價好貴,汽車存車費在外,單門票一人就要25美元,但場子裏真可謂人山人海。北京人過春節,也挺快活,有地壇、龍潭湖等處的“花會”,但中國是逛的人以看別人為目的,而品嚐各種風味小吃則是逛“花會”萬不可缺的一項內容。舊金山的這個萬聖節“花會”卻使我頗為吃驚。

 首先,絕不以吃東西為其娛樂內容,偌大一個娛樂中心,那天只有寥寥幾處供應飲料的地方,且所提供的只不過是最一般的可口可樂及桔子汁而已,雖也有一個舞臺在演出一些歌舞雜技,但節目極其平庸,也幾乎沒有人專注地去觀賞。那麽,人們去那裏做什麽呢?主要是為了表演自己!凡進入那娛樂場所裏的人,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化裝成另一模樣。萬聖節俗稱“鬼節”,所以化裝成鬼的最多。把面部用黑白油彩畫成骷髏,身著顯示著骨架的衣衫,只能算是缺乏想象力的劣等化裝。許多人真是殫盡心力地裝神弄鬼,比如從自己肩膀後安裝上一個猛看活像被砍掉腦袋濺血的脖頸,而把自己的頭裝成真像被砍下一般,用雙手捧在拔高的胸前,又比如把自己的臉孔倒畫,仿佛一隻頭顱倒栽在了脖頸上。當然也有化裝成阿波羅、維納斯、埃及女王克利奧佩屈拉、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等雅像的。還有不少人采取近乎裸體乃至全裸體的化裝形式。我看見有位女士的化裝方式是把自己裝在一隻浴盆中(還帶有淋浴噴頭)走來走去。有位男子身上、脖子上圍著一條活生生的蟒蛇,並鼓勵周圍的人去撫摸蟒蛇的三角頭顱。整個娛樂中心的狂歡形式,就是在噪耳的流行音樂聲中,人們走來走去、跳來跳去地顯示自己的化裝。娛樂中心有幾處張掛著巨大的幕布,上面是幻燈投影,乍看令我很吃驚,怎麽變幻出那麽多的抽象派繪畫!後來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也簡單,就是在一隻搪瓷盤裏,盛滿帶顏色的肥皂水,幾個工作人員用大小不一的鐵絲圈子,在那肥皂水裏蕩出大小不一相繼破滅的肥皂泡,通過一番折射、放大,便成了那大幕布上神秘莫測變化萬端的抽象派繪畫了。美國人真會玩啊!那麽大的人了,還集體“過家家”,撒開性子叫啊笑啊跳啊蹦啊,直到興盡!

  原來覺得歐美發達國家的文化是一回事兒。去過西歐,去過美國,兩相對比,才知道各有各的文化。對比於西歐,美國人的生活方式透著隨便,沒有沈重的歷史遺產包袱,因此也就沒有那麽多講究,沒有那麽多忌諱。迪斯尼樂園中新開放的旋轉民歌廳,向觀眾展示著美國歷史上所有重要的歌曲,且包括國歌在內,其表現形式都是由一些雞公鴨婆,乃至貓狗狐熊在那裏搖頭搖尾地演唱;而在洛杉磯的海灘,我看見遊戲打靶攤的靶子之一,便是真人大小的裏根總統照相膠板。我問過美國朋友,他們說那不過是“好玩”而已。

  不敢說對美國人的文化心理有什麽認識,但想起舊金山的萬聖節場面,聞見美國爆米花氣味,就覺得比較容易理解一些美國人的言行了,只後悔那天在紐約電影院裏沒禁住聯翩的浮想,竟未能好生地觀賞電影,也沒多吃進幾把爆米花。1988年2月21日)

Views: 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