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の貓頭鷹的計劃生育

許多動物的生育能力是十分驚人的,稻葉蟬年生五到七代,理論上說,一對稻葉蟬一年後便可膨脹為成千上萬的集團軍。家鼠年產三到四代,每窩十幾只幼鼠,三個月後幼鼠長大成熟又可產崽,如果不發生意外,一對家鼠一年後滾雪球般地變成兩千多只。有這麽一種規律,越是低等動物,繁殖率就越高;反之,高級動物,繁殖率往往偏低。例如大象,雌象平均五六年才生一胎,每胎只產一崽。

大自然奉行適者生存的原則,生命按高級與低級的順序形成一條食物鏈,處在食物鏈下端的動物,遭受各種敵害的侵襲,還有疾病和自然災害威脅它們的生存,如果生育滯後,這一物種很快就會被大自然淘汰掉。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老鼠也像大象那樣五六年才生一胎,每胎只產一崽,在豺、狼、貓、獾等食肉獸的捕食下,早就被逮盡吃光了。

以高繁殖抗衡高損耗,是許多動物采用的一種生存策略。

圓通山動物園養著兩對雕鸮,這是一種大型貓頭鷹,體長約有半米,兇猛威武,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貓頭鷹是一種食肉性猛禽,主食鼠類。在野外,一只普通貓頭鷹年平均消滅500只老鼠,是自然界的捕鼠能手。雕鴉捕鼠的本領更是高強,一只雕鸮年平均消滅1000只老鼠。雕鸮的繁殖率在食肉猛禽中算是高的,年產兩窩,每窩可達十二枚卵,也就是說,一對成年雕鸮,如果正常生育,一年後即可達到二十六只,幼鳥一年後成熟,也要產卵抱窩,這麽一來,用不了三四年時間,整個籠子就要塞滿雕鸮了!

然而,六七年過去了,兩對雕鸮僅僅發展成四對雕鸮,加上老死的兩只雕鸮,六七年時間也不過增加了六只雕鴉,一年平均增加一只還不到呢。

有一些動物,不適應動物園囚禁的生活,離鄉背井,心情苦悶,恐懼憂傷,會停止繁殖。例如美洲獅,雖然我國許多大城市的動物園裏都有展覽,但卻從未在我國動物園裏成功繁殖過。我想,或許雕鸮也跟美洲獅一樣,不習慣在籠養的環境裏繁殖吧?

“不不,雕鸮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鳥類,在籠舍裏能像在野外時一樣產卵抱窩。”著名鳥類學家吳教授很肯定地說。

“那為什麽這些雕鸮的繁殖率這麽低呢?”我不解地問。

“雕鸮是依據老鼠的數量來調節自己的生育的,動物園每周只給這些雕鸮餵一次小白鼠,它們自然就把生育控制到最低限度了。”

是的,動物園沒那麽多活的小白鼠天天餵這些雕鸮,平常都投放碎豬肉,只在周末餵一次小白鼠,而且定量配置,每只雕鸮供應兩只小白鼠。結果,每季產卵期,一只雌雕鸮只產一兩枚卵。

沒想到,小小的雕鸮,在生育問題上,竟表現得如此理智,讓人類汗顏。

野外研究資料證明,雕鸮在鼠類猖獗的年份,產卵最多,每窩都在十枚以上,若自然界鼠類減少,雕鸮立刻會調整自己的產卵數量,有時甚至減少到每窩僅一枚卵--獨生子女。

老鼠盲目生育,高速度繁殖,以保證種族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保持繁榮昌盛。雕鸮量入而出,依據食物的多寡調節自己的生育,也有利於種族的生存和發展。鼠類猖獗的年份,食物豐盈,無饑餓之虞,多生後代,對種族的繁榮當然有益。但若鼠類減少,食物拮據,此時還像過去那樣生一大堆雛鳥,僧多粥少,必然帶來饑餓恐慌,只能養活兩三只雛鳥的食物要餵養十幾只雛鳥,結局要麽在不可避免的爭食過程中大部分雛鳥死於自相殘殺,要麽只只雛鳥都成為餓殍。在這種時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減少後代的數量,與食物資源--鼠類的數量相匹配,看起來,後代的數量是減少了,但存活的比率卻大大增加,生活的質量也相應提高。

其實,自然界許多高智商的動物都會根據環境、氣候和食物資源的變化而調節自己的生育。

生活在西雙版納猛捧自然保護區的一群野象,二十年前為十七頭,由於該保護區被當地村民燒山開荒,森林面積不斷縮小,那群野象二十年沒有生育,十七頭銳減到十二頭,而且都是清一色的中老年象。五年前當地政府加大保護森林資源的力度,退耕造林,改善了大象的生存環境,結果觀察人員發現,這群野象裏出現了兩頭乳象,結束了二十年不育的歷史。

還有一些動物也能控制自己後代的數量,但手段卻相當殘忍。

非洲獅群在大旱之年,水源枯竭,食物匱乏,這時候母獅往往會把剛出生的幼獅咬死並吃掉,以減少競爭對手,度過荒年。

我在西雙版納當知青時,院子一棵大榕樹上住著一對啄木鳥,每年都要繁殖出六只到八只雛鳥,但有一年,氣候反常,三月份下起了霜,許多熱帶樹種都凍死了,啄木鳥賴以生存的食物--寄生在樹幹上的各種蛀蟲銳減,春末夏初之際,這對啄木鳥又孵出了八只雛鳥,食物難覓,八只雛鳥瘦得三根筋挑著一只頭,一見到親鳥的影子就拼命伸長腦袋嗷嗷待哺,兩只親鳥從早到晚飛進飛出也無法滿足這些雛鳥。

這天中午,我在房頂補茅草,突然聽見大榕樹上傳來雛鳥尖叫聲,扭頭一看,一只親鳥站在鳥巢上方一根橫枝上,嘴裏叼著一條蟲子,餓極了的雛鳥們都爭著想吃到這條美味蟲子,但親鳥卻並不像平常那樣講蟲子塞進頭伸得最高的那只雛鳥的嘴裏,而是將蟲子在雛鳥們頭頂上不斷晃動。強烈的誘惑,使雛鳥們忘了危險,擁到鳥巢邊緣,互相推搡著擠對著傾軋著,大有一種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危險。

嘰--終於,一只身體較瘦弱的雛鳥被其他雛鳥擠出鳥巢,摔下樹去。那只親鳥,對發生在自己眼皮下的禍殃視而不見,照舊搖晃蟲子進行誘惑。嘰--又一只倒黴的雛鳥失足跌在地上,嗚呼哀哉。不過幾分鐘時間,八只雛鳥有六只從鳥巢摔下樹了,死於非命。直到這時候,親鳥才將蟲子塞進一只雛鳥的嘴,結束了這場死亡遊戲。

這對啄木鳥,其實是在依據食物調節自己的生育,但它們不是在事先有預見性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產卵數量,而是在事後用留良汰劣的辦法來實施調節,減少後代數量。比起雕鸮防患於未然的做法來,手段殘忍,場面血淋淋,實在是不足取的。

這兩年,昆明郊區鼠口膨脹,許多農田一半以上的糧食都被老鼠糟蹋了,一個村莊裏還發生成群結隊的老鼠當著老母豬的面咬死了一頭小豬崽子的事,鬧得雞犬不寧。省政府要求圓通山動物園多繁殖一些雕鸮,放到鼠害猖獗的地方。員工們天天給四對雕鸮餵活的小白鼠,管飽管夠。正值雕鸮的產卵期,結果每只鳥巢都有十一二枚卵,三個月後孵出四十多只雛鳥,從未有過的丁口興旺。半年以後,將這些長大的新一代雕鸮放歸田野,對遏制鼠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動物都把繁殖作為一種生存策略,歸納起來,無非就是三種策略:一是用幾何級數的高繁殖來對抗天災人禍形成的高損耗;二是按照習慣盲目地生養後代,一旦發現食物不夠維持自己與眾多後代的生存,便用殘酷的手段淘汰一部分後代;三是縝密觀察、事先估量食物資源能養活多少後代,進行相應的繁殖,保持生態平衡。

毫無疑問,第三種策略最為明智。

生命的本能,就是不斷復制自己的基因,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多多留下自己的後代。然而,任何物種的發展都受到地域、氣候、食物資源等條件的制約。無限制的發展,只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個物種的繁殖,一旦超過了一定的密度,就會打破生態平衡,先是破壞有限的資源,繼而引起群內爭鬥,而這種爭鬥要持續到出現新的平衡後方能告一段落。

例如老虎,平均五十平方公裏的山林能養活一只老虎,若五十平方公裏的山林生活著十只老虎,這個範圍內所有的食草動物很快就會被消耗幹凈,這時候,這十只老虎即使親兄弟親姐妹,也不可避免地會為了爭奪生存權而大打出手,到最後,其中九只老虎不是逃到其他地方去開辟新的領地就是被殺害。在有限的食物資源面前,多一張嘴,就多了一份競爭,多了一份壓力,多了一點危機。

雕鸮不愧是動物界計劃生育的模範。

Views: 20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