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中國.貴陽22日訊)世界華文媒體集團執行主席丹斯里張曉卿爵士指出,憑中國今天的條件,大可考慮將 “互聯網+” 的引擎裝置在海外,協助海外中文媒體加快速度,把互聯網創新成果和科技革命元素,注入重塑、轉型的體內,共同在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合作發展。
“已經具備強大經濟實力、資源條件和互聯網技術的中國,就應該考慮如何在這方面以互聯網思維和手段,以‘先付出、先支撐’的模式,跟海外中文媒體結盟合作,在非零和遊戲規則中,共同成長和跨越。”
他於週六在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主題為“從+互聯網到互聯網+”的“高端論壇”環節上說,中國近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是一項世界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這已經完全突顯在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上,突顯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信心上,也充分突顯在中國舉世矚目的國力,和作為大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上。”
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軟實力
“中國藉著崛起的國力,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正是向世界輸出與傳播中華文化和思想軟實力的最佳時刻。中國應該以大國,以高瞻遠矚的姿態,通過現代科技文明的手段,包括利用互聯網科技和大數據發展的戰略,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思想和智慧,和歷久不衰的中華文明精髓,推向世界,形成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中華思想文化,不僅僅是民族的精神家園,也不僅僅是民族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動力,它更是世界人類文明中,繼往開來的資源和力量,它也是中華民族參與國際文明對話的聲音,也是核心的思想價值。”
張曉卿認為,中國要在國際上發揮軟實力和影響力,要取得錚錚有力的話語權,要以大國、強國姿態跟西方列強平等對話,必須充分考慮與海外中文傳播媒體,在時代的新起點上,達成最務實的結盟思維,和合作互惠的模式,以增強文化的創造和革新機制,並注入文化復興的活力和生命。
他說,對中國而言,跟海外中文媒體聯手共建文化生態鏈,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歷史機緣,是一個不可迴避的歷史任務。
“在世界先進國家急速從+互聯網跨向互聯網+的信息時代、經濟時代,任何在文化和信息傳播競逐中的速度、力量、效益與優劣,對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而言,都是影響深遠,息息相關的。”
“中華文化內容的博大精深,魅力無限;但是,這蘊含著優秀哲理和人文精華的內容,能否快速及廣泛傳播,能否不被忽略和掩沒,又能否形成世界人類共有的文明和智慧,這已不是文化內容與價值本身就能夠單獨決定的了。”
他說,如果海外中文媒體,持續在傳播技術,在互聯網與數碼科技的創造與革新上,落後於西方,無法後起直追,如果它們沒法轉型,還建立不起先進的多元傳播渠道和平台,如果沒有啟動文化、信息競逐的強勁引擎,就無法有效協助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傳播與弘揚。(LMY)
先付出先支撐助鞏固基礎
張曉卿說,新進高端科技在“+互聯網”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和創新速度真的是太快了,形式也真的是太多樣化了,而且研發的成本又太高,投資的回報,又充滿了太多不確定的因素,變數既多且大,放眼過去,一片紅海。
此外,他說,加上推動傳統文化和信息市場的不斷轉型、創新和升級所帶來的全方位衝擊,這已經不是一般海外中文傳播媒體所能夠負擔和應付得了的考驗。
“在優勝劣汰的殘酷定律下,散佈在海外各國的中文媒體機構,跟西方媒體集團的競爭距離,會越來越大,不但靠傳統模式運作的原有影響,都難以持續,趨向式微;甚至連原有的受眾面積,也趨向萎縮,根本就談不上要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提高和擴大文化信息的傳播速度和覆蓋範圍。”
互聯網時代講究互聯網思維
張曉卿說,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講究互聯網思維的時代,包括經濟和商業的實戰合作,都離不開強調平等、開放、協作、分享及務實;從互聯網思維的審視角度來看,爭取用戶和市場,建立數據庫和生態鏈,都不是急功近利的短線投注,而是一種先付出,先支撐的運作過程。
“所以,中國的和平崛起,不能止於經濟的規模和效益,更要有文化軟實力的匹配和壯大。海外中文媒體是共同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的最佳合作伙伴,因為它能夠在不同地域,不同國情,不同環境生態之下,取得影響,擴大實效。”
他說,“先付出、先支撐”的模式,既可以快速建構起中華文化思想與文明的傳播,也可以鞏固海外中文媒體發展的基礎,跟西方文明對話抗衡,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這誠如習近平主席多年前就已經強調的理念,那就是“中國要拓展對外傳播平台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的方方面面”。
“過去,一些推動文化傳播或促進軟實力的合作,講究的是形式,甚至是有始無終,是非常空泛和虛擬的。”
世界華文媒體集團派出多名代表參與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包括執行主席特別助理蔡天佑、明報總編輯鍾天祥、亞洲周刊副總編輯江迅、明報月刊主筆馬玲、柬埔寨星洲日報董事執行長羅瑞萍、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林瑞源。(光明日報,23.8.2015)
Comment
一帶一路與海外媒體·海外華文媒體誕生200周年紀念
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在貴陽舉行·劉雲山致信祝賀
由國務院僑辦、貴州省政府和中國新聞社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22日在貴陽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致信表示熱烈祝賀。
劉雲山在賀信中說,祝賀海外華文媒體誕生200周年。作為海外華人華僑創辦的華文媒體,自誕生之日起就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唇齒相依,與中國人民的自強不息緊密相連,為推動華僑華人社會發展,為傳承中華文化、促進中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雲山指出,200年滄桑巨變,物轉星移。今天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劉雲山強調,希望廣大海外華文媒體情系桑梓、融通中外,發揮自身優勢,辦出風格特色,更好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現中華文化,成為聯系海外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成為增進中國與世界友誼的文化橋梁,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續寫新的篇章,為促進人類和平發展事業貢獻新的力量。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艾力更·依明巴海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致賀信,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出席論壇並作主題講話。
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於8月22日至23日在貴陽舉行,共有63個國家和地區454家海外華文媒體491位海外嘉賓出席。本屆論壇以“海外華文媒體200年——薪火傳承與時代擔當”為主題,在兩天的會期中,嘉賓將圍繞“華文媒體的歷史責任和時代擔當”“華文媒體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機遇”等議題展開探討。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是由國務院僑辦與地方省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世界各地各類華文媒體共同參與的一個開放性、國際性媒體高層峰會。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自2001年以來,已分別在南京、長沙、武漢、成都、上海、重慶和青島舉辦了七屆。《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3日 01 版,新華社貴陽8月22日電,記者李平、李驚亞)
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關注“互聯網+”下的華文媒體融合發展
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今天舉行分論壇,來自5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以及中國內地媒體負責人、傳媒專家就新媒體時期華文媒體的發展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代表們紛紛表示,“互聯網+”正在改變華文媒體格局和海外華人的生活及信息獲取方式。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海外華文媒體必須走融合式發展道路。
連日來,會上、會下,大數據、新媒體等都成為海外華媒代表關註的熱詞。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高端論壇圍繞“從‘+互聯網’到‘互聯網+’”的話題展開,香港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表示全媒體轉型是海外華文媒體的發展之道,他說,互聯網技術給媒體帶來的影響是空前的、顛覆性的。
法國《歐洲時報》傳媒集團總裁張曉貝表示,在新時代華文媒體必須用全媒體形式來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傳統媒體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真正用心去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才有市場。
西班牙《僑聲報》社長戴華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應對新媒體突飛猛進的新形勢,從2009年以來《僑聲報》努力打造多元化、多功能的新聞社區平臺。目前已經建起包括“西班牙僑網”、 “西班牙頻道”等在內的3個網絡平臺,今年還辦起了APP手機版,建立了微信平臺等。他稱,這幾年紙媒的廣告明顯下降,但是新媒體廣告增長很快。為了拓展市場,紙媒與新媒體應融合發展。戴華東還認為,海外華文媒體如果和中國大陸的媒體進行合作,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今年3月,他們與《人民日報·海外版》網絡版,聯合組建的網絡平臺 “西班牙頻道”,提供旅遊文化咨詢,免費發布分類信息,短短5個月之內每天的瀏覽量已經達到10多萬,受眾範圍更是涵蓋了整個歐洲和中國大陸。
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表示,當前華文媒體所面臨的“互聯網+”時代的挑戰,主要體現在與西方主流媒體之間的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突出。為了在“互聯網+”時代為華文媒體提供更多優質服務,中國新聞社將確定一個跨界融合模型,並將開放全球服務,嘗試與海外華文媒體共同成長。 (國際在線消息,李紅報導,2015-08-23 )
馬六甲《察世俗每月統記傳》與一帶一路海外媒體
裘援平在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上的講話 (全文)
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發表主題講話。全文如下:
八月的貴陽涼爽如秋,景色宜人。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貴州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新聞社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在這裏隆重開幕,我謹代表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對蒞臨論壇的嘉賓,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華文傳媒界的新老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本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恰逢海外華文媒體誕生200周年。論壇以“聯誼、交流、研討、發展”為宗旨,共同探討海外華文媒體200年的薪火傳承與新時代的使命擔當,以此銘記歷史,緬懷先賢,昭告未來。我想就此與在座各位做個交流,並表達對媒體朋友的幾點期許。
一、海外華文媒體200年的薪火傳承
以1815年8月英國傳教士在馬六甲創辦海外華文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為起點,海外華文媒體走過200年風雨歷程,經歷過四個大發展時期,先後在世界各地出現過5000多家有影響的海外華文媒體。
海外華文媒體初創時期,隨著中國海外移民聚居地的形成,在華人最早移民的東南亞地區,產生第一份海外華文報紙。其後在美洲、澳洲、歐洲等地區先後出現了一批華文報刊。海外華文報刊對在海內外開啟民智、傳播科學知識、促進社會變革、推動中國近代報業乃至世界新聞報業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辛亥革命時期,許多中國知識分子投身報業,辛亥革命先驅在海內外創辦了120家報刊,喚起民眾意識、催生民族覺醒、開啟民族智力,為華僑參加辛亥革命做輿論動員。海外華僑和僑團成為孫中山先生最堅定的支持,被譽為“革命之母”。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海外華僑,沒有海外華文報刊,就沒有中國的民族革命。
抗日戰爭時期,在民族存亡之際,海外出現大量抗日報刊,宣傳救亡、聲援祖國、凝聚華僑,成為華僑抗日救亡活動基地和宣傳陣地。一些海外華文報紙還派戰地記者團,到中國內地進行戰地采訪,為祖國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力量和物質支援。海外僑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海外華文報界在其中也居功至偉,值得永遠銘記。
改革開放以後,海外華文媒體迎來發展機遇。隨著中國與世界往來日益密切,各國對華文媒體多采取寬容和支持政策,為禁錮多年的華文媒體松了綁。海外華文媒體紮根華人社會,服務當地民眾,促進族裔融合,維護華人權益,為推動海外華人社會發展、為增進中外友好合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自強和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載體,成為一支獨具特色的國際輿論力量。
200年間,無論是在戰火紛飛年代或是改革建設時期,也無論是傳統媒體或是新媒體,遍布全球各地的華文媒體始終與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興衰沈浮相伴相隨,雖歷經艱辛磨難,卻始終堅守理想,抒發民族情懷,喚起民眾覺醒,傳播中華文化,促進族裔和諧,維護世界和平,而這正是支撐華文媒體走過200年的精神內核。
海外華文媒體有今天的繁榮發展和百花齊放,凝聚了幾代乃至十代媒體人的心血,他們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努力,也曾用鮮血書寫了海外中華兒女的堅韌不屈。在海外華文媒體誕生200周年之際,我們要向海外華文媒體的前輩先賢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長期在海外孜孜以求、默默耕耘的華文傳媒從業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海外華文媒體現實中的機遇挑戰
200年滄桑,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媒體在變。華文媒體行至今天,面臨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其中既有巨大挑戰,也有重大機遇。
當今世界,社會信息化已成大勢,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令人目不暇接。我們清晰地記得,21世紀初因特網技術廣泛應用,網絡報紙成為紙媒改革必然趨勢;2010年後微博又成燎原之勢,全民傳媒時代瞬間到來;近年來各類新媒體金戈鐵馬洶湧而來,置傳統媒體於四面楚歌境地;“互聯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新興詞匯,它將互聯網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形成了新的社會形態,改變了媒體格局和人類生活及信息獲取方式。信息傳播呈現碎片化、視覺化、移動化、社交化、個性化特點,傳播載體、主體和內容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每個人獲取的信息都比以往更加充分,社會進入了一個“人人都有發言權”的時代。華文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文,華文媒體數量居世界前茅,但在西方媒體和“英語世界”強勢包圍下,海外華文媒體面臨多媒體沖擊、同業競爭、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傳播力弱、話語權微等多種挑戰,傳統媒體到了革新圖存的重要關口,媒體作為一種產業的變革勢在必行,而這將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爭。在媒體五味雜陳、千帆競發的“新常態”下,海外華文媒體如何在疾風流變的傳媒變革中再立潮頭?
所幸的是,中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為海外華文媒體破冰前行提供了新機遇。中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持續提升,中國傳媒事業日益發展壯大,這為海外華文媒體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中國人持續移居全球各地,企業和人員加快走向世界,海外華社日漸成熟壯大,新老僑胞融入當地程度加深,文化素質和社會影響力提高,這為海外華文媒體發展拓寬了受眾基礎;中外交流合作深入開展,“一帶一路”通向各國,中國與世界聯系愈發緊密,更多人渴望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認識中國,各國傳媒和國際社會對中國資訊更加關註,世界範圍興起中華語言文化熱潮,這為海外華文媒體開辟了廣闊舞臺。
2014年被稱為中國“媒體融合元年”,中央吹響“媒體融合發展”的集結號,一場你追我趕、各顯其能的融合大賽在全國新聞界全面展開。一批批中央和地方媒體紛紛打造“新媒體軍團”,以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傳播方式及其話語體系,反哺傳統媒體並推動改革創新,圍繞網絡平臺和移動平臺,形成網站“一中多外(外語傳播)”、移動端“一端多微(微博、微信、微視)”、以網站+移動媒體+社交媒體覆蓋不同地域受眾人群的發展態勢。
各國主流媒體都在探索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結合自身優勢制定各具特色的新媒體戰略。值得關註的是,歐美媒體順應中國快速發展形勢,紛紛開設中文網,依托網絡新媒體平臺,推出中文新聞信息,擴大對華文受眾影響力,吸引一大批高端中文讀者,且有固定的讀者群。不少海外華僑華人感受到,中文的國際地位正在提升。
海外華文媒體在這場變革中沒有倒下,它們在媒體融合方面有了很多成功的嘗試。在傳統華文報紙、電視、電臺市場及受眾穩中下行的同時,新媒體發展突飛猛進,媒介傳播形態進入深度融合階段,出現眾多華文媒體集團,呈現出新舊媒體形態交融、新聞報道與文化傳播結合的多元化發展態勢。盡管媒體融合的新版圖遠未成型,沒有燈塔、沒有捷徑,也還看不到終極成功者的身影,但我們應該認識到,華文媒體要在“互聯網+”的社會形態下生存發展,必須走融合式發展道路,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中華文化為底蘊,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人才、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新聞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之間,找到“新常態”下可持續發展之路。顯然,只有抓住機遇,直面挑戰,奮發努力,全球華文媒體才能在新形勢下站穩腳跟,繼續前往。
三、海外華文媒體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回望屈辱悲壯的中國近代史,曾經在歷史長河中寫滿輝煌的中華民族,在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遭受了幾乎所有世界列強的侵略和掠奪,一次次殊死的抵抗都以中國戰敗而告終。而抗日戰爭的勝利,一掃近百年履敗履戰的陰霾,鼓舞中國人民找回了民族自尊與自信,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點。70年後當我們隆重紀念這個日子的時候,中國已經在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沖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承載著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期待與榮耀。作為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向心力的特殊標識,海外華文媒體應該有自己的使命擔當。在此,我提出幾點希望,與媒體朋友共勉。
第一,希望海外華文媒體做和諧僑社的建設者。據不完全統計,海外華僑華人有6000多萬,分散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他們都是海外中華兒女,是祖籍國時刻關心關愛的群體。海外僑胞幸福安康,海外華社繁榮發展,海內外同胞共圓共享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意。隨著我國海外移民數量增加、實力增強、地位提高、影響擴大,海外華社走向成熟壯大。在各國多元社會環境中,華僑華人要更好地生存發展,必須深入建設和睦相融、合作共贏、團結友愛、充滿活力的和諧僑社,使華裔成為當地受歡迎、受尊重、有尊嚴、有地位的族群。海外華文媒體與僑團、僑校、僑企構成海外華社主要支柱,除了具有信息傳播、文化傳承、輿論引導、溝通交流等媒體傳統功能外,還具有凝聚社區、組織協調、維護權益、教育宣傳等社會功能,是海外華社的一面面旗幟,應當成為構建和諧僑社、營造友善環境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要教育華僑華人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宣傳華僑華人作出的貢獻和善舉,維護華僑華人正當合法權益,開辟華僑華人與主流社會交流渠道,促進不同族裔相互理解包容。海外華文媒體只有紮根華人社區,服務華僑華人,堅守華人立場,面向主流發聲,才能汲取養分、獲取力量,真正融入和影響主流社會,成為聯系華人社會與主流社會的雙向橋梁。
第二,希望海外華文媒體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依托和感情紐帶,是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也是海外華文媒體生存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傳播以文化為靈魂,文化因傳播而存在,沒有文化滋養的媒體終將消亡。海外華文媒體傳承中華文化的基本功能與生俱來,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海外華文媒體本身就是所在國多遠文化中族裔文化的體現,優勢和特色都在本民族文化。要以傳播中華語言文化為己任,發揮融通中外的優勢,不僅把文化養料和中國聲音傳遞給各國華社,擔負起傳承民族文化、維系民族情感的重要使命,也為各國民眾打開中華文化之窗,在海外華社、所在國及中國之間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梁,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和中介力量。
第三,希望海外華文媒體做“中國故事”的代言者。中國崛起背負著民族復興的希望,只有中國強大了,海外遊子才有強大靠山和後盾。實現中國夢遇到的外部突出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幫助國際社會正確看待和對待中國崛起。而海外華文媒體對東西方不同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等有獨到感受和認知,可以在不同文化中取得平衡與融通,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立場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是讓世界認識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希望大家以符合當地表達和接受習慣的方式,介紹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內外政策等,向國際社會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消除外界對中國發展的疑慮和誤解,維護中國和中華民族的良好形象。而這是海外華文媒體為實現民族復興能做的重要貢獻。
第四,希望海外華文媒體做中外友好的推動者。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海外華文媒體在增進中外民間交流、促進民眾相互理解、間接影響對華政策等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渠道。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將串起中國與沿線國家利益的紐帶,在實現“五通”、合作共贏的過程中,華僑華人既是共建者,也是共享者。衷心希望海外華文媒體能向住在國社會報道“一帶一路”闡明各國包括華僑華人在其中可以分享的機遇和成果,推動他們參與共建利益和命運“共同體”。
國務院僑辦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外華文媒體建設,為海內外華文媒體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依托國內高校培訓華文媒體從業人員,組織來華采訪考察了解中國發展狀況,支持中國新聞社向海外華文媒體提供新聞資訊、供版、人才、技術等服務,共同推動海外華文媒體繁榮發展。為更好地支持海外華文媒體的新媒體建設與發展,據我了解,中國新聞社將啟動海外華文媒體創新合作平臺——“報端”項目,通過整合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網站、海外華文媒體上網工程等已有平臺,為海外華文媒體建設提供必需的移動客戶端、網站等前端平臺,並借用成熟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展示與發布。中國新聞社“全球編輯室”平臺將向全球華文媒體免費開放,為海外華文媒體在媒體融合方面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朋友們,海外華文媒體200年彈指一揮間,華文媒體事業需要薪火相傳。相信本屆論壇將凝聚海內外媒體朋友的真知灼見,為華文媒體在新一輪媒體變革中發展壯大,為構建全球華文媒體繁榮發展的大格局貢獻智慧和力量!
最後,我祝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幸福安康!(2015年08月22日, 中國新聞網,中新網貴陽8月22日電 8月22日上午,)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