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奪機遇重在行動,全國博物館專家熱議"一帶一路"建設

5月18日是第39個世界博物館,也是雲南省博物館新館開館日。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專家、學者們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博物館與“一帶一路“建設、博物館與社會可持續發展、雲南省博物館如何成為建設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問題。

在座談會上,學者、專家們紛紛建言獻策,表示博物館要強調自己的地域文化,在文化建設上根據自身特點利用各自的地域特性策劃展覽,凸顯特殊性,避免雷同。同時,要加強博物館之間的聯盟和交流,當代博物館不僅要有傳播知識、文明擔當,更要有全球化視野,在“一帶一路”這樣一個歷史機遇下,博物館應在文化傳承和讓文物“活起來”上下功夫。

“對雲南而言,雲南自古就處於連接中國內地與東南亞的中心戰略地位,茶馬古道是雲南重要的區域性文化遺產,古道穿越整個橫斷山脈,橫跨中國西部多個省區,連系20多個民族,涉及8000多萬人口,向北連接唐蕃古道,向南貫通海上絲綢之路,向西翻越喜馬拉雅山,延伸至南亞更廣遠的區域,對西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超乎尋常。雲南作為中國南方絲綢之路的西南段,雲南的歷史和當代的戰略地位不容忽視,如何在新的歷史際遇面前把握機會,投身“一帶一路”,充分發揮省級博物館的作用,是未來省博物館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雲南省博物館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館長戴宗品說。“茶馬古道自古就是連接中國內地與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通道,無論是從地理空間還是文化空間來看,雲南都是中國經濟與文化輻射到南亞、東南亞的必經之地,具有中心作用和戰略地位,從這個意義來講,茶馬古道意義不亞於南方絲路。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機遇下,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連古通今,文化毋庸置疑是最具優勢的重點之一。今年11月,省博物館將舉辦一個茶馬古道的展覽,希望通過展覽可以很好地喚起共眾對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古今面貌的理解和興趣,對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予以重視。” 戴宗品表示

首都博物館館長助理楊丹丹表示,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各博物館應在文化交流上形成融合,借由“一帶一路”的理念,讓博物館人具有更廣闊的胸懷,把特色文化串成線,特別是可以借助雲南省博物館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進行交流。天津博物館副館長李冠龍則表示,博物館擔負著傳承城市文明和國家文明的神聖使命,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凸顯博物館的特色,那就是地域文化。

來自南京博物院的副院長黃魯閔顯然對此問題深思熟慮很久,他的發言獲得在場專家、學者的一致贊同,他表示,博物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該而且能夠搶奪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先後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而在此之前,以甘肅省博物館為首的博物館聯合了西北好幾個省份就舉辦了一個“絲綢之路”大展,先聲奪人。緊接著福建博物院又辦了一個“海上絲綢之路”大展,這些展覽基本上與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的構想是同步的。所以,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時候,我們博物館人或先或後,緊跟著中央的部署在做自己的工作。” 黃魯閔建議,搶奪機遇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呼應,第二步是融入。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不能只給經濟當配角,而應該是經濟和文化並重。經濟交流加文化交流,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這樣,今天的‘一帶一路’也應該是這樣,所以我們呼應國家號召後,第二步就應該把博物館的工作推向深入,和其他文化工作一起,當提到‘一帶一路’的時候不僅僅想的是經濟建設,更想到的是文化交流,由配角轉變為主角。

黃魯閔說。”“搶奪機遇,重在行動,博物館靠文物說話,靠舉辦展覽獲得話語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仍然要靠文物說話,靠舉辦展覽支撐工作,所以說‘一帶一路’的核心問題是走出去,我們的展覽和文化交流也應該走出去。在這裏,我想向國家文物局及相關部門進言,籌建一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協會,提供一個平臺,為國內的展覽走出去發揮作用。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國內博物館應該把眼光向國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比如我們舉辦的這個絲綢之路大展,只是國內這一段絲綢之路的展出,還不夠,應該和國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博物館、展覽館聯合起來,辦一個完整的‘絲綢之路’的大展。”黃魯閔表示。(雲南網訊 2015-05-20記者 楊春萍)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